【新智元导读】生物科学圈大消息!颜宁将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回国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11月1日上午,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顿大学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颜宁博士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发表演讲,宣布将辞职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她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希望将这份幸运传递给更多年轻人,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深圳医学科学院 (SMART)。
这位拥有开挂般履历的奇女子,身上有很多光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学术圈最为「出圈」的人物之一。2000年,她在清华大学获得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学士学位。2004年,27岁的她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师从学术大牛施一公。2005年到2007年,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后。期间,因关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构和机制研究的论文,她在2005年获得了由Science/AAAS和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共同赞助的青年科学家奖。在2007年,不到30岁的颜宁拒绝了多家大学的高薪聘请,回到清华,成为清华生命科学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2014年,37岁的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仅用6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通讯作者为颜宁,共同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后邓东,在读博士生徐超、吴建平及本科生孙鹏程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Brian Kobilka评价说:「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2016年,39岁的颜宁因为在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在此期间,她曾三次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三次落选。2017年,40岁的颜宁出走美国,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42岁的颜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4岁的颜宁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如今,45岁的她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回国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自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所引用。颜宁在膜蛋白,特别是跨膜转运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她在离子通道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为钠离子通道研究贡献了主要结构之一;她还利用最新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高通量钙离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结构 。颜宁宣布回国的消息一经宣布,就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杜克大学教授陈怡然在第一时间转发,并为她「点赞」。
加盟普林斯顿大学时,颜宁曾在一个颁奖典礼上承认,自己来这里是「自讨苦吃」——「我在清华这个我最爱的母校待得太舒服了,想换一个环境重新挑战自己。」颜宁曾在采访中回忆起初到清华时的心境:「那个时候,刚独立领导实验室两年,其实心里面还是很渴望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当时我是经常顶着清华最年轻教授的称呼,还是有压力的。」不过随后,颜宁马上就证明了自己: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全球顶刊上发了19篇论文,而并且她的团队每年在顶刊上的发文数之多,堪称当时我国高校之最。因为在膜蛋白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颜宁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的「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在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的过程中,颜宁经历了自己在科研生涯中最为激动、最记忆犹新的一个瞬间:在电脑上看到GLUT1结构的那一刻。「这是世人以前不知道的,突然间被你首先窥到了,你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奖励」。因为出走普林斯顿不久前,颜宁曾连续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相当一部分声音认为她是不满国内的科研评选机制而负气出走。而对此,颜宁的回应是:「过去10年,我在清华大学获得了极好的支持,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过了自己回清华之初的预期。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我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在新的环境中激发新的灵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的确,回看颜宁的科研道路,她可以算科学家中的「幸运儿」。在本科毕业选择出国学校时,因为在清华听了普林斯顿分子生物系教授施一公的一场报告,颜宁希望以后能入到施一公麾下。她在推荐信中这样写道:「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因为这封自荐,加之优秀的履历,颜宁顺利被施一公录取到普林斯顿读博。随后的科研道路上,更是成果颇丰,震惊学术圈。
或许和最近的形势不无关系。近一年,在「China initiative」开启后,中国学者在美国频频受打压,大批高水平学者纷纷回国。现在我国正在遭受着多重打压和围堵,而颜宁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回国,可以说是振奋人心。在演讲中,颜宁说:「现代医学科学早已脱离了问诊、开药、做手术这种比较狭隘的方式,其实今日的医学科学已经成为集生物、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于一体,高度交叉的,最复杂的一个学科。」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医学科学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把研、药、医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通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制药公司,最后回到病床这样端到端的顺畅联系。希望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能够产生若干原创的科研突破,还能探索一个科学合理的机制,在保障科研人员术业有专攻,专注科研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回顾起自己多年来逐梦科研的经历,颜宁谈及自己的三个梦想——2007年回到清华大学执教,是实现了自己回母校任教的梦想。2017年被聘至普林斯顿大学,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做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而现在,为了第三个梦想,颜宁选择了深圳。「就在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在周末可以在马峦山爬山,去茅洲河划船,去金龟村自然书房,在醇香的咖啡中,在精美的甜点旁边去安静的读着书,我看到了深圳宜居的那一面。」她说,这样的深圳,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梦想之都」 。「我的梦想就是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候,希望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没错,颜宁如今已经经历了吸纳知识、证明自己的两个阶段,在人生的这个年纪,她开始希望输出,去影响更多人,去打造一方平台,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级别,争创全球著名研究机构
根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1年3月发布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该机构将「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院长面向全球招聘」。
该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选址坪山区,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根据这一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以健康优先、关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依法办院为基本原则,将聚焦解决「以健康为中心」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深圳医学科学院由深圳市政府设立,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因为这种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一方面承担政府赋予的在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可以依法自主办院,不用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所束缚。这种对产学研体制的大胆探索,的确吸引人。科学院甚至还允许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直接参与成果转化过程。到2025年,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成,部分重点领域研究取得进展,针对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医学科学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颜宁曾坦言,自己作为科学家,总是想不断地突破边界。在渴望回报社会、影响更多人的45岁,这位硕果累累的归国科学家,会与深圳医学科学院产生怎样的碰撞?让我们拭目以待。https://www.vbdata.cn/1518879986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01/c702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