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做好事,一定要求回报?答案扎心
点击下方“有书”,关注【视频号】
专属直播好礼等你来拿
文 | 有书山的那边 · 主播 | 云湾
文 | 有书山的那边 · 主播 | 云湾
前两天看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热搜。
3个月前,浙江丽水一家理发店,推出免费为农民工理发的福利活动。
消息一出,周围只要是有理发需求的农民工都会前来。
但随着时间推移,来店里理发的农民工兄弟没有增多反而越来越少了。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主动询问后才知道:
原来,农民工兄弟觉得自己家的理发店太高端,免费理发次数太多,心里过意不去。
于是,老板就又想了一招,推出:
凡来本店理发的农民工,只收10元!
果不其然,前来理发的农民工重新多了起来。
其实从这一件小事不难发现:
有时候我们做好事,不求回报,反而给别人增加心理负担。
最后想帮助别人的初心并没有实现。
也逐渐意识到,在助人前,提出要一定回报,也是一种换位思考。
索取适量回报,既照顾了别人,更保护了自己,甚至会给身边人树立一种榜样。
做好事求回报
是对别人的尊重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倍感温暖。
某天阳光正好,一对父子经过一个广场。
广场边上有一个穿着破烂、面前放了一个小塑料桶的人,在表演口琴。
儿子看到后,央求爸爸给他5元钱,来帮助这个看起来很可怜的人,
小男孩拿到钱后,欢快地跑过去,把钱扔进了桶里。
掉头就准备跑回来。
但爸爸反而拦住了他,对他说:
“儿子,他这是在艺术表演,我们既然给了钱,那就把表演听完吧。”
听完故事,内心一阵感动。
对别人最好的帮助,就是在帮助的同时,给与一份尊重。
如果每个人甩完钱,立马就走,那这5元对吹口琴的人来说,就真的变成一种施舍。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类人。
从别人那里得到恩情,总是想方设法还回去。
不然心里总觉得亏欠对方。
同事下班总是顺路带自己回家。
次数多了,自己也会觉得难为情。
作为回报带水果零食给对方,但也总被拒收。
长此以往,自己只能找理由不一起上下班了。
现在的社会,人人都不愿欠人情。
因为人情最难还。
让别人欠太多人情,反而会让对方不舒服。
适当地索取回报,彼此心里都平衡,这才是良性的交往准则。
有时候别人是否愿意和你做朋友,关键就在一些细节之处。
做完好事,顺理成章地接收回报,也是富有同理心的表现。
不让别人为难,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更是一种难得的善良。
做好事求回报
是一种清醒
《钱江晚报》曾报道一件让人气愤的案例。
张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照顾孩子起居和上学。
而她的好朋友杜女士两口子每天忙于工作,实在没时间接送自己的孩子。
因为两家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杜女士就请求朋友顺便把自己的孩子接回家。
张女士念在这份友谊,又觉得多接一个孩子也是顺手的事。
没有顾虑太多就答应下来了。
这一接,就是两年半。
有时遇到好友加班回家晚,张女士就留她的孩子在自己家吃饭。
骑电动车接孩子时,会把朋友的孩子放在固定的安全座椅上。
而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略微不稳固的脚踏板上。
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一句抱怨,也没索要任何报酬。
但偶然间发生的一件事,直接让两人彻底闹掰了。
这天,张女士骑电瓶车带两个孩子经过一个路口。
杜女士的孩子不知怎么地,突然从车上掉了下来,受了很严重的伤。
张女士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
最后给孩子看病,除去医保报销,还花了七千多元。
张女士过意不去,去看望孩子时,偷偷塞下了两千元。
谁知道这时,杜女士不顾往日情面,彻底撕破脸皮。
把孩子摔下车的所有责任,都推卸到好友身上。
甚至狮子大开口,向朋友索要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
张女士拒绝支付,竟还被告上了法庭。
但法律不会纵容这样一个过度索取的人。
张女士最后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这个案例也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位会画画的朋友。
她画画非常有天赋。
但面对熟人请她帮忙画画,她同样会直言索取费用。
其实帮助别人之前把话说清楚,并要一定的补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设置一定“代价”,反而能帮你更清楚看清眼前的人。
人的善良,很无价,我们不能让她变得廉价。
人性更经不起挑战,做好事需要一些条件。
对自己而言,这是一种清醒;对别人而言,也是一种提醒。
做好事求回报的人
是在维护社会规则
我们一直被倡导:做好事,就该不求回报。
做了好事又求回报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好人。
好人必须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别人。
不能有任何私心为自己谋利益。
但正是把做好事这件事,拔高到了过高的层次,道德绑架就出现了。
好人只是凡人,好人得到回报,才会鼓励到更多的好人去做善事。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里有两个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道法律。
凡是本国人民,在其他诸侯国,赎回自己为奴的同胞。
都可以向国库申请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贡,从诸侯国赎出了一个鲁国人,但他没有向国家索求奖励。
孔子知道后,声称子贡的做法真是大错特错。
虽然不领取救赎金,显得自己品行高尚。
但鲁国当时富人少穷人多,赎回同胞的人,既可以帮助同胞恢复自由身,自己还能领到一笔奖励改善生活。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现在子贡做了善事,却不领取奖励,无形中就破坏了社会规则。
以后再有人做完好事,想领取奖励,很可能被人暗指道德不高尚。
而孔子的另外一个徒弟子路。
因为救了一个落水的人,对方用一头牛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子路欣然接受。
孔子说:“鲁国人以后都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
正如辩手梁秋阳所说:
“好人过得不好,有审美上的价值;好人过得好,才有社会效益。”
整点抽联想千元pad、电暖器!
还有更多好礼拿不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