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和差生玩?”这位妈妈的话太现实了
大家好,我是点妈。
前几天在后台收到一位用户妈妈的来信。
信上说:
我上初二的女儿,最近和一个差生走得很近,经常旷课、抽烟,影响了学习。
我阻止她们来往,可女儿不听,还和我大吵一架,几天不理我。
这位妈妈很困扰:怎么做才能让女儿听我的?
作为妈妈,我非常理解这位用户的心情。
确实,父母都希望孩子和成绩优秀的同学做朋友。
可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有主见,父母干预太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那到底该不该任由孩子和差生交往呢?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呢?
点妈是这样看的。
尊重孩子,
是让孩子“听话”的前提
常听很多妈妈抱怨:
我都是为他好,可他就是不听!
天下少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父母包办一切,无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却是在给亲子关系埋雷。
2018年,北大学生王猛发万字长信控诉父母:
几乎所有朋友,都是他们认识、了解或打听过的;
几乎所有衣服,都是按他们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
好不容易出国了,还要托国外的朋友“照顾”我。
最终,他忍无可忍与父母决裂。
当然,这只是个别极端事例。
但父母过度干涉孩子,导致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的例子,现实中也不少见。
还记得《少年说》的涂思睿吗?
这个初中女生特别喜欢写小说,利用业余时间写了56本小说。
可她爸爸知道后,认为这会影响她的学习,将这56本小说全撕了。
女孩哭着说:
我感觉我那段时间,像是失去了灵魂。
可以想象,这位父亲把女儿伤得有多深。
这种伤害就像烙印,永远刻在女儿心上,成为父女关系中难以弥补的裂痕。
还有文章开头的这位妈妈。
她考虑的是现实,孩子要的却是被尊重被理解。
粗暴干涉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往后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习惯性逆反。
类似的错误,点妈也犯过一次。
串串三岁时,他的好朋友乐乐感冒了。
点妈担心串串被传染,早上出门前对他说了句:“这几天别和乐乐玩。”
晚上回家就发现串串对我不那么亲昵了,还发起了小脾气。
问了半天,串串才说:
我好朋友病了,他很难受,你却不准我陪他,我很不高兴。
我这才意识到,我们为孩子做的很多事,出发点是好的,却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
从那以后,很多事我都会问问串串的想法。
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就一起协商,各退一步。或者约定轮流让对方一次。
因为被充分尊重,串串一直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真正的教育都是从倾听和尊重开始的。
想让孩子“听”你的,你要先听听孩子的。
尊重孩子,才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打通良性沟通的桥梁。
你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成绩差的孩子
也有很多优秀的特质
看到这里,很多妈妈可能会疑惑:难道就任由孩子和差生混在一起?
点妈建议父母可以问问孩子:这个朋友身上,有什么吸引了你?
相信孩子会罗列出这个“差生”身上很多闪光点:
善良、仗义、心胸宽大、容易相处、有艺术天分,滑板玩得特别溜......
和成年人的务实不同,孩子会喜欢一些“问题朋友”,因为对方身上有他欣赏或是不具备的优点。
一方面,他们处在自我探索的阶段,喜欢结交各种朋友,来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被个性相异的人吸引,并渴望自己也具备那些优点。
有位知乎网友就说:
我是尖子生,可还是喜欢和成绩差的学生玩,感觉很舒服。
网友@追梦也说:
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编辑部一位妈妈的女儿,也常和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交往。
和女儿沟通后,她发现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点:乐观幽默,擅长交际。
女儿从小内向害羞,和这些大大咧咧的朋友相处,她觉得特别放松。
回想我们在这个年纪时,也有过一些成绩不好但很有趣的朋友。
点妈读初中时,也会和一些所谓的“小太妹”来往。
她们点子多又仗义,让我这个乖乖女特别羡慕。
那时点妈当班干部,每次遇到一些刺儿头搞事,她们都会帮我吼一嗓子。
工作后大家还常常约饭。生活工作遇到困难,她们还会帮我支招。
为此,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如果当时他们反对,我就失去这些好朋友了。
约翰.汤森德在《为青少年立界限》一书中写道:
你的孩子能辨别那些混在“坏”中的“好”。他珍惜他所看到的那些优点,而父母却只忧虑他朋友的缺点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
是啊,交友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
它不仅教会孩子和不同人相处,也能培养识人、择友的眼光。
要求孩子只和一类朋友交往,就剥夺了这个珍贵的学习机会。
将孩子置于真空的保护方式,是“害”而不是“爱”。
帮助孩子在交友中
建立自己的界限
当然,很多妈妈还是会有顾虑:
成绩差的孩子,会有些不良习惯,比如旷课、逃学,这些不会影响到我的孩子吗?
这一点,确实需要父母多上心。
平日里多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如果孩子情绪稳定,没有学习或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那么恭喜你。
这说明你的孩子“拎得清”,没有受到朋友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孩子学习退步,并出现一些负面行为,父母就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这种情况,点妈建议父母常和孩子谈谈他的朋友。
告诉孩子你看到的:自从他和这个朋友来往后,发生了哪些不好的变化。
和孩子分析,这个朋友身上哪些是值得欣赏的,哪些是不能效仿的。
建议孩子有选择地和对方交往。
可以欣赏对方的优点,但不必跟随他的不良行为。
我们编辑部一位同事的堂弟,今年读高二。
他朋友很多,也不乏上课打瞌睡,作业打小抄的差生。
业余时间,堂弟常和他们一块打球。
但学习时间,他会拒绝这些朋友所有的邀约。他们旷课逃学,堂弟也从不参与。
时间长了,这些朋友都知道了堂弟的界限,也愿意留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学习。
这样尊重彼此不同,不超越对方界限,才是真正的朋友。
确实,孩子迟早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自己的界限。
与其等孩子出社会再摸索和碰壁。
不如提前教孩子分辨是非,建立界限,对朋友的负面影响说“不”。
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并不成熟,但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能做的,是给孩子足够的试错空间。
帮助他们在跌跌撞撞中走稳人生的路,最终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你“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