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消失的第5天,这位妈妈的聊天记录,背后故事我不敢看……
明天,2022年即将过去,迎来崭新的2023年。
就在5天前,国家卫健委发布重磅公告: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并从1月8日起,将新冠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这些政策上的调整,意味着高强度防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大疫三年,经历了长久恐慌、失控、焦虑、病痛的我们,想要摆脱疫情的影响,修复内心的创伤,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当父母的,无时无刻不处在紧绷绷的情绪中,怕孩子生病、怕孩子不好好学习、怕孩子焦虑抑郁,更怕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孩子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
今天凌晨,一位妈妈在学堂后台吐露心声:
恍恍惚惚又是一年,11月还想着“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12月就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这几年,真是过得战战兢兢的,既怕孩子被感染,又怕孩子被憋出病,更怕孩子耽误学习,时时刻刻都不敢放松。
可就算我如此尽心尽力,看着时不时出现的,有关孩子的负面新闻,比如15岁男孩飙车致人死亡、4岁男孩将亲妈反锁阳台暴晒、女儿网暴妈妈追星、12岁孩子为打游戏当场跳楼什么的,就忍不住质疑自己的教育方法,反复拷问自己有没有无条件爱孩子。
然后心里涌出一股委屈和愤怒,难道我竭尽所能的养育,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伤害吗?
但我的孩子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紧接着,她晒出一张聊天记录:
然后她继续说道:
这些年育儿的坑我没少踩,可我做对的事也不少。我一直害怕自己的错会给孩子带来创伤,忽略了做对的事,也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
我的孩子如此向上向善、懂得反思、同理他人,也一定是因为我做对了什么。
我对这位妈妈的话很是触动。
是啊,每当看见有关孩子的负面新闻,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审视自己,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
可想想看,难道不是做对的事更多吗?
如同尹建莉老师说的,小事积攒多了,就是影响孩子的大事。
我们做了那么多对的事,积攒多了,可不就成了滋养孩子内心最好的养料了吗?
而这些,就是最美、最动人的教育瞬间。
今天,学堂整理了2022年发生的几个热点事件,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跟2022年好好道个别,携手走向2023年。
这几天最出风头的,非谷爱凌莫属。
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2022年就是拿奖拿奖拿奖,以及斯坦福所有课程满分。”
可这实实在在的成绩,却引来了某些人的质疑和嘲讽。
总结起来就是:
“选的都是一些水课,混文凭而已。”
“她的选课和作业,都是妈妈或团队精心规划、审核过的,不是靠自己。”
“虽然拿了满分,绝对没理综300分厉害。”
毫无事实根据,只有恶意揣测。
谷爱凌直接下场回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请不要说了!”
一如她在冬奥记者会上说的那句“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者不喜欢我,那是他们的损失”。
霸气又自信,自尊又自爱。
谷爱凌如此强大的内心,跟原生家庭从小对她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
只要她想尝试的事物,妈妈都会支持。
妈妈经常对她说:“你要去试一遍,最坏的结果就是不喜欢,但万一喜欢呢?”
北京申奥成功那年,13岁的谷爱凌在个人纪录片里说,希望能参加奥运会,到时候还要用中文跟大家打招呼。
那时的谷爱凌,实力还不足以夺冠,但她妈妈没有打击她,而是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她:
“首先你得能去,第二还得获奖,获了奖人家可能来采访你,你才有机会用中文感谢大家。”
在这样教育中长大的谷爱凌,哪怕遇到很多挑战,也不会选择退缩;碰到再多困难,也不会活得窝囊;被再多人诋毁,也不会自轻自贱。
你看,我们的孩子不需要成为谷爱凌,但让他们在珍爱、尊重、自由中成长,他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失自己。
他们只需全心全意去做想要完成的事就好,其他的,上天自有安排。
如果你的孩子当众让你丢脸,你会怎么做呢?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北京环球影城玩儿,在跟威震天合影的时候,威震天问了妈妈一句:“这都是你的孩子吗?”
她还没说什么,儿子就朝威震天比了个中指。
威震天见状回道:“还想不想要了?你终究会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
这个男孩听了之后,又做出了大拇指朝下的动作。
威震天再次说道:“你妈还在这呢,你丢的是你妈的脸!”
男孩似乎脸上挂不住了,直接踢了威震天一脚,结果又被数落了一句:“熊孩子太多了,一点儿哥哥样都没有,快走吧,该操心的是你家里人而不是我!”
整个过程被人录了视频,放到了网上。
不可避免地,男孩被很多人当成了反面案例。
有人说,这真是个熊孩子,家教有问题。
有人直接上纲上线,暗示男孩将来吃牢饭。
咱就是说,有必要对一个孩子如此苛责吗?
没错,这个孩子一系列的举动确实很不礼貌,但用粗暴的态度嘲讽,真的能让他改正吗?
教育的真相是——
在孩子做错的时候,用暴力压制,只能得到他暂时的屈服;用羞辱打击,只能击碎他的自尊和自信;而用威胁恐吓,只能诱发他的恐惧。
并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真诚、大度、善待自己和他人的人。
而比起这些奉行严厉教育的网友,男孩妈妈的态度更有借鉴意义。
她没有因为儿子不礼貌的举动,急于当众教训儿子。
我觉得,这是因为她明白,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孩子并非不可救药,只是需要时间成长。
她稳定的情绪,给了孩子更多改善的力量。
放轻松,孩子不会因为现在说几句脏话、做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将来就一事无成。
我们到底想要强化什么?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
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我们想只顾眼前还是想兼顾孩子一生?
想清楚这些,我们就能够用宽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不成熟,从不成熟中看到孩子改变的可能。
哪有一出生就尽善尽美的孩子,不过是父母用爱给孩子铺垫出足够的安全感,用稳定的情绪保护孩子的自尊,用适宜的行为给孩子做出示范,最后变成了孩子受用一生的馈赠。
董宇辉的爆火,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
别的主播只卖货,他却把买货的人感动到泪流满面。
买个锅,听到的不是“质量好到爆”,而是:
“是妈妈的手,是父亲忧愁的面容,是老人盼幼子回家的心。”
买条鱼,听到的不是“营养价值高”,而是:
“张爱玲说,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鲥鱼好吃,就是有刺,这个恨,其实是遗憾。有遗憾你才会想要去弥补遗憾。”
他学识渊博,他韧劲十足,他清醒自知。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如董宇辉这般的人,可又觉得无从下手。
在我看来,这跟原生家庭对他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比如,董宇辉的爸爸很喜欢读书,经常活儿还没干完呢,就拿着书看得入迷;他还经常把看过的书中,一些小句子剪下来,藏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比如,董宇辉的妈妈在他定居西安后,经常给工作繁忙的他做饭。按照董宇辉的话说就是“运气好,我们俩能碰见,甚至聊一会儿天,运气不好的话,我回来妈妈都睡了”。
他的妈妈从不埋怨,也不试图操控儿子的生活,只默默照顾儿子的身体。
再比如,董宇辉对奶奶最为深刻的记忆是,那年苹果即将成熟,一场冰雹把所有的果子打到地上,奶奶没有抱怨上天的不公,而是耐心捡起一颗颗苹果,擦干净后放到袋子里。
是的,他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在经济能力和教育意识上跟不少父母相比,差了不止一点点,也不怎么管孩子。
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恰恰是对董宇辉的一种成全,为他的自由意志提供了空间。
年少时的董宇辉就像洒落在原野上的种子,凭借着适当的阳光和雨露,即原生家庭给予的温情爱护和以身作则,他的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为孩子做得太少了,并因此心怀愧疚,想要找机会弥补。
但不必如此焦虑,实际上只要我们做到大概齐,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他们自己就会生长成一个开朗友善、平和自信、有求知欲的人。
推荐阅读
↑长按扫码购买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2023年教育日历 尹建莉编著
晴川,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编辑,育儿学习者、观察者、分享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3年教育日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