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碳排放催生新型投资:“炒碳”是不是门好生意?

碳排放催生新型投资:“炒碳”是不是门好生意?

其他
中国碳排放交易允许个人参与。(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3998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 当唐星把炒碳分享给一起炒股的朋友时,他们大部分都持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人误以为他要去做煤炭生意。


  • 据现行碳交易相关规定,投资者从公开渠道可以获得纳入当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企业名单,但配额的需求总量、供给总量和参与方的历史行为都很难获悉。


  • “(减排)对企业来说是成本的增加。”在金飞看来,如果不是被强制性列入控排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意愿参与碳市场。


  • 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施璇

责任编辑|冯叶


你可能听说过炒股、炒鞋、炒表,但可能没听说过炒碳。

近日,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首次披露“碳排放权交易收入”,大唐发电(601991.SH)、华能国际(600011.SH)、华电国际(600027.SH)分别赚得约3.02亿元、2.69亿元和1.4亿元。

不仅企业收入不菲,中国碳排放交易还允许个人参与。

碳交易市场以碳排放配额作为投资标的,参与主体包括控排企业(需要减排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每个履约期内,控排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即企业每年能够无偿排放二氧化碳的上限,1单位配额等于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其交易逻辑并不复杂。企业需要在履约期末上缴所拥有的配额,只有上缴的配额覆盖当年的排放量才能完成履约,企业可根据实际排放量对配额进行交易,有需要的企业买配额,有多余配额的企业卖配额。

碳交易是舶来品,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开始建设碳交易市场。2013年以来,全国8个省市的试点碳市场先后开启交易。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首批准入行业为燃煤发电。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该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控排企业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

饮头啖汤的人


作为湖北省第一批碳交易员,唐星经历了湖北碳交易市场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湖北碳交易市场是交易活跃度最高的地方试点碳市场之一。据中国碳交易网,湖北省碳交易量占全国碳市场的32.4%,碳交易额占28.8%,两项均位列地方碳市场第一名。

唐星第一次听说碳交易是在2014年3月底。当时在一家湖北能化企业负责财务工作的唐星代表公司参加了一个会议,偌大的礼堂内,集聚了湖北省130多家高耗能企业的三百多名员工。这些企业都被列入控排企业,需要在湖北碳市场进行碳交易。

“其实就是一个吹风会,告诉大家要注意这个市场了。”唐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一个月后,湖北碳市场正式启动。因为急着开市,过程很仓促,一起参会的很多人都没搞明白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

“碳到底是无形资产还是交易型金融资产?怎么计量?怎么接入公司的财务体系?这些事一开始全不明白。”为了搞懂即将要参与的市场,唐星所在的企业组建了约6个人的碳排放权领导工作小组,他们把市面上能买到的书都买了,从其他国家的碳市场开始学起。

直到开户一年后,唐星才为所在企业操作了首次碳交易。“就是为了履约。”唐星回忆,当时企业配额有缺口,就在碳市场买了些,整个过程非常平淡。

在给所属企业开户同期,唐星也给自己开设了个人账户。

唐星是一个投资老手,资本市场对他天然有吸引力。进入大学后,唐星就和朋友共同成立了该校第一届理财协会,开始炒股。毕业时,唐星以每年约15%左右的收益率积攒下二十多万元人民币。

碳交易再次触发了他对投资的好奇心,他在湖北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内投资了5万元试水。但当他把此事分享给一起炒股的朋友时,他们大部分都持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人误以为他要去做煤炭生意。

机会出现在2016年,高能耗行业去产能力度加大。7月11日,湖北省发放履约通知,规定履约截止日期为14天后的7月25日。但配额分配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企业历史排放量为基础决定,导致当年的湖北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供大于求,很多企业进行了抛售,湖北碳市场连续三日到达跌幅限制。

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灾的唐星嗅到了机会,7月22日,他以10.28元/吨的价格抄底9万吨碳配额,到了12月,碳价上涨至19元/吨,他又择时卖出,最终获利80万元,实现了5个月超80%的收益率。

后来,唐星把更多精力投向期货,搭建了适用于碳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分析框架“星云交易系统”。现在大多以投顾身份帮其他企业进行碳交易。

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市场。(视觉中国/图)

2

信息不透明


“连最基础的供需数据和参与方行为都无法得知,个人投资者基本上无法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何谈在碳市场上持续获利?”资深碳行业人士金飞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他之所以能在碳市场作为个人投资者获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能够获取碳行业信息,他也有过多年碳交易经验。

据现行碳交易相关规定,投资者从公开渠道可以获得纳入当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企业名单,但配额的需求总量、供给总量和参与方的历史行为都很难获悉。

目前,个人投资者和非履约机构只能在各地方试点碳市场参与交易。据国金证券数据,截至2020年8月,共有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

2021年全国碳市场开闸后,个人和非履约机构尚无法参与。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将“适时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其他机构和个人参与交易”。

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同时也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已有试点可以进一步深化,同时向全国碳市场过渡。

颜磊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从他2013年进入碳排放权地方试点之一北京绿色交易所(下称北京绿交所)工作,到2020年年末离职,累计有四十多名个人投资者在北京绿交所开户。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北京绿交所成立初期加入,属于理念比较先进或对碳有些研究的人,后期加入的个人投资者并不多。

颜磊现在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碳减排标准工作组组长、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碳交易总监,曾在北京绿交所碳交易中心担任高级经理。

资深碳市场从业人士林超亦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个人投资者在和主要玩家控排企业没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仅凭借目前各种公开信息不足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

此外,地方碳市场将个人和非履约机构纳入参与主体的本意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但在市场体量和流动性均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带资进组”的非履约机构反而能掌握控制市场的主动权。林超透露,在一些地方碳市场,曾发生过三四家非履约机构就决定市场走势的情况。

3

核心玩家热情不高


“体量太小了,这就是个封闭圈子的游戏。”金飞说,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交易员面前放着多个屏幕,时刻紧盯K线图,做出买卖判断,但碳交易员并非如此。碳市场也有K线图,不过没什么可盯的。除了履约期将近需要看一看,平时几乎没什么成交量。

没有成交量的主要问题是,市场核心玩家控排企业参与热情不高。

国内目前碳交易实行集中履约模式,控排企业一般在年中、年末集中“清缴”。所以碳交易一般集中在履约期附近,造成碳交易潮汐现象。

金飞透露,市场甚至出现过配额连同履约通知一起下发的情况,碳市场无规律可循,控排企业进行碳交易主要为了履约。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48元/吨开盘,履约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据生态环保部数据,从开盘日起,该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低位。直到11月后,交易量才逐步攀升。12月成交价突破60元/吨,12月28日触及盘内涨停。12月成交量占整体成交量的76%。

“(减排)对企业来说是成本的增加。”在金飞看来,如果不是被强制性列入控排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意愿参与碳市场。这么多年做碳交易的老面孔走了一半,新面孔则很少。

林超表示,除了成本问题,配额分配方案不合理是另一个原因。“有的企业即便有剩余配额也不愿卖,因为配额的分配是一种事后管理。”

他举例说,2021年碳市场所发放的是2019—2020年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也就是说,当控排企业2021年拿到配额开始交易时,碳排放已经完成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配额盈余的企业会选择把配额留在手里。颜磊解释,卖配额带来的收益和企业其他经营收益相比没有显著优势,多出来的配额可以用于下一年度的履约。“经常会发现一些地方试点长时间没有交易量。”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展厅外,陈列着节能型的北京公交车主力车型。(视觉中国/图)

4

激发市场活力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曾在公开演讲中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配额成交量累计1.79亿吨,与整个市场覆盖的45亿吨当量相比,全国碳市场换手率约为2%。地方试点碳市场每年换手率约为5%,而欧盟碳市场在2021年的换手率约为500%。

林超认为,针对目前碳市场流动性弱这个问题,不应该只盯着换手率,而是应该增强参与者的信心。要解决的是“我想买的时候能买到,我想卖的时候也能卖出去”。

颜磊解释,碳市场是一个人为创造的市场,它的定位是一个减排政策工具,目的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约束企业的高碳行为,而不是投机。但需要有些激励措施,市场才能活起来。

引入更多金融工具一直为业界热议。颜磊介绍,在最成熟的欧盟碳市场,交易标的主要是碳期货,在该市场占超过90%的交易量。期货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流动性。

在地方试点碳市场,引入碳期货已经在计划之中。2021年12月,广东省相关人员表示,广东省将全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尽快运营,广州期货交易所将推动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推动个人参与碳交易是活跃市场的有效手段。他曾撰文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将通过大幅度消费增长支持经济增长,因此碳中和进程中需要鼓励低碳消费,碳减排政策需要兼顾生产侧和消费侧。消费侧碳减排可以考虑尝试个人碳交易试点机制。

“我是真的很想买(碳配额)。”林伯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什么坏处呢?老百姓拿钱买碳,最差的情况就是卖不出去,也是为环保做贡献。如果把碳价买高了,这将有益于达到碳市场建立的目的。”

解决碳市场流动性还和电力市场化息息相关。林伯强认为如果电价固定,碳成本无法得到反映,碳交易产生的多余成本需要由企业自己承担,无法通过电价向下游流动。

林伯强表示,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反映煤价,以此为基础调整。理论上,如果让电力的外部成本全部得到反映,买煤和买碳的成本都需要被考虑进去。

长远来看,如果电力的碳成本被传导到下游消费端,确实会对下游产业链产生影响。如何平衡低碳和发展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金飞、林超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JEV:科学家识别出有望开发阿尔兹海默病新型疗法的新型治疗性靶点直播预告丨未来科技·云上论道:“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圣帕特里克节染绿芝加哥河 绝美!妈妈的故事(6):猪油,姨婆,小阿爸陈勇:“双碳”背景下能源环保领域的系统创新请问生活中总是负能量比较多的对象,是不是不该继续在一起呢?其实五十来年前, 应该叫陈永贵当外交部长, 陈阿大做国防部长,顾阿桃做教育部长追梦的女孩男孩:看电影【健听女孩】和【倒数时刻】催生,真不是你们这样催的。。。爱国真是门生意​白百何三胎之父?​李荣浩杨丞琳被插足?​少女妈又遭下黑手?​猎豹男星又催生?活动预告丨未来科技·云上论道:“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冯仑:赚钱是门手艺,花钱更是一门艺术!【绿色金融】 国家层面“双碳”政策汇编(2022年6月)3亿人失眠,智能床垫能否成为千亿级生意?常用的盘盘碟碟 - Farmhouse Touch (多图)首发|85后博士融资:她做出一只新能源独角兽杏泽资本刘文溢:逆向思维做投资,长期看好生物医药螺旋上升趋势疫情催生新零售集体反思对新募90亿美金的红杉中国来说,或许不止要做增长型投资未来科技·云上论道丨“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世卫实锤!传染病肆虐和碳排放增加有关“双碳”风口,宽禁带半导体“飞”进数据中心4月消费投融资:53起融资,单笔融资超3.5亿元,线下餐饮回暖,美妆个护无人问津,哪些新趋势值得关注?SAI创始人谈美股IPO:做清洁算力领域“特斯拉” 减少碳排放大地量子正式成为「北京绿色交易所」服务会员,响应我国“双碳”战略最高豆瓣9.6!五一假期,推荐20部热门好片「男友背着我偷偷看片,是不是不爱我了……」案例 | Persefoni:领先的碳排放管理和会计平台百事在日本推出「炸鸡专用可乐」,要和啤酒抢生意?智慧零售突进,中国企业如何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不是好生意?深陷传销漩涡也不影响张庭夫妇生意?“TST庭秘密”八周年微信视频号直播,张庭本人出镜介绍产品DTC鼻祖Warby Parker上市7个月市值减半,DTC还是一个好生意吗?5/11 波士顿新闻汇总|吴弭市长推出减少碳排放新计划 拜登对通胀和汽油价格采取守势 波士顿医生呼吁研究COVID对于儿童的影响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