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真不是你们这样催的。。。
作为一名育龄妇女,这段时间我实在感到有被冒犯到。
起因是人民政协报公号发布了一篇题目为《如何破解适龄人群不婚不育难题?人大代表这样说》的文章。
文中,人大代表、法学院院长李华成,揪着我们就是一顿莫名其妙的输出,说:
要让年轻人尽快达成“不婚不育是误区,优生优育是责任”的共识;
社会应当营造浓厚的婚育氛围,媒体应该减少报道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比如“独立女性”,“丁克”。
然后搜狐新闻头很铁的转发了这篇文,两天不到就被骂了18万转,2万+评论也没有一条能被精选放出来,可见众怒难平。。。
我也花20分钟去仔细拜读了那篇文。
看完最深的感受是,某些人思想真心有毒,剧毒的那种。
就说“独立女性”什么时候成贬义词了,咱这不兴“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了吗?
“不婚不育”和“丁克”什么时候又是社会误区了,这不是每个人自主的人生选择吗?
这些言论,但凡带脑子的看一眼就知道一定会被喷,你说他为什么非得发出来讨骂呢?
哦……生育率不好看,有人急了。
看统计局数据,如果说5年前的产科病房是“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红旗招展 人山人海”,那去年的产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21年,1062万个婴儿在中国降生。
先别觉得多,你知道这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吗?
是比以三年自然灾害载入史册的1960年还少了319万个新生儿。
是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数量达到新世纪顶峰后,连续第五年下降。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数最少的一年。
(当然,照这趋势下去,会不会是未来N年内出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就不知道了。)
(中国近10年出生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之前看了个新闻采访,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主任说,疫情前,早7点的门诊大厅总像春运时期的火车站,人挤人,但疫情后,这种情况就再没出现过。
而有些医院的产科大夫,以前忙得脚不沾地,现在有时候一天也做不了一台手术了。
放开三孩好像放开了个寂寞。
(东城区妇幼保健院的单人产房 图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我们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是1.3,2021年,跌到仅有1.15。
我们知道,总和生育率的国际警戒线是1.5,而要想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这个数字应该是2.1。
意思是,平均每位妇女需要生育2.1个孩子,子辈与父母辈的数量才会大致相同,代际人口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1.15相对于2.1的更替水平,估算一下,出生人口会以每代减少40%左右的速度萎缩。
这确实令人担忧。
但就算再怎么急,你也不能一着急就甩锅啊?
同样是一句话,“独立男性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媒体要减少报道”,李华成代表肯定是不敢讲的吧。
因为你丫的不让男性独立,难不成让男人都去啃老,吃软饭?
工作生活压力这么大,上有老下有小,男人还不独立,那怎么结婚生孩子?
想生都不敢和他生好么!
同样是一句话,“城镇化率上升后居民倾向于少子”,李华成代表肯定也是不敢讲的吧。
因为你难不成想阻止农民享受现代化成果?
凭什么人家一辈子就得在农村拉扯一堆小孩,只有你们在城市少生少育搞精英教育?
想跟广大面朝黄土的劳动群体对着干?
看你农民祖宗不打爆你的狗头啊!
同理可得,“房价上升后” “物价上升后” “失业率上升后” “日均工作时长上升后”,生育率都会持续下降,这些大实话,李华成代表估计也不敢讲的吧。
不然资本的铁锤锤不死你啊!
那为什么就敢这么堂而皇之地把最大一口锅甩给婚育主体,甚至不惜把独立女性推到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去呢?
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柿子专挑软的捏么!
可是啊,某些大老爷们能不能充分意识到,社会发展的经济成果,是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是不分男女的。
家庭是缔结婚姻关系的两个人共同的责任,是不分男女的。
是否生育、生育几孩是夫妻俩共同的决策,更是不分男女的啊。
好歹是个人大代表,法学院院长,少搅浑水,少撩拨民众情绪,少打空气靶子,多学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想想怎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不好吗?
平心而论,被某些人视为洪水猛兽、婚育率下降元凶的独立女性,实在是很冤的一群人。
她们自立自强,在如今仍属男权的社会中广泛参与劳动建设,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不给社会添麻烦,不依附他人生存。
但互联网和社会舆论对她们却并不十分友好,甚至于,这个词已经在一次次的抢夺和污名化中,被当成了对当代女性最大的羞辱和禁锢,没有之一。
它像一个涂了新漆的牌坊在前方钓着你,引诱你,问你:你想成为光荣的独立女性吗?
如果你回答说想,
那么从此在某些男人眼里,你恋爱约会要AA,结婚不能收礼金,自己挣钱养全家,任劳任怨带孩子,有什么事还得你自个儿顶。
你不是要当独立女性吗?让男人帮你换桶纯净水,你都不独立。
而从此在某些女人眼里,则意味着你要为事业奋斗终生肝脑涂地,工作必须大于家庭,搞钱必须大于感情,万一生了孩子,一定得和自己姓。
看到那个生孩子随父姓的papi酱了吗?她就不独立。
是的,就是这么魔怔。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快对“独立女性”生出PTSD了,“其冠”还没戴上呢,“其重”就朝着女人压下来了,这叫什么事啊,还有比这更冤的吗?
况且,独立女性究竟怎么碍着生育率了,我也是没搞懂。
如果你说,一个女人不想结婚生育那大概率会促使她走向独立,这我承认。
因为她既然已经丢弃了依附丈夫这个选择,就必须自己支棱起来养活自己,没毛病。
但如果你说,一个女人独立就会降低她的生育意愿。。。
这,是不是搞错了因果关系?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2022年的独立女性TOP1,谷爱凌她妈谷燕女士,独立到养孩子都不需要男人了,也没耽误她19年前生下未来的冬奥冠军吧?
其实要说独立无非两点,经济独立+思想独立。
经济独立会导向生育意愿降低吗?
不见得吧。
生育生育,不光生,还得育。
都知道孩子是四脚吞金兽,就看看我们身边,一个女人她有钱和她没钱,哪种情况会让她更想、更敢要个孩子?
起码我只见过因为养小孩太烧钱费力而选择丁克的年轻人,却从没听说过谁因为自己经济独立而逆向选择不婚不育的啊!
那思想独立会导向生育欲望降低吗?
也没有任何逻辑链可以证明。
但至少思想独立的人从认知上更不容易依赖他人,愿意更认真地去思考:我究竟有没有为新的人生阶段做好准备,我究竟有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明明这才是对伴侣、对孩子更负责任的人啊。
没错,思想不独立的人通常是不会去想这些问题的。什么时候结婚跟谁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全凭长辈怎么劝,社会怎么灌输,同龄人怎么做,到了年龄浑浑噩噩完成任务,再没有别的可能。至于婚姻怎么优质经营,孩子怎么科学养育,就别难为巨婴本婴了。
所以看到那篇文章竟然还义正辞严地提出:希望达成“优生优育是共识”的社会氛围,就让人觉得非常讽刺。
女性独立,或女性不独立,他们真心不知道哪种选择更能助力社会达成“优生优育”的愿景吗?
。。。
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似乎社会很少用“独立”去褒奖男人,这是为什么呢。
独立的男人挨不着夸,仿佛他们只是做到了自己的本分。
倒是无法独立的男人,比女人更先一步喜提“妈宝”称号——别忘了,妈宝这个词在刚出来的时候,可是特指妈宝男的。
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全社会默认男人生来独立吗?
不好意思,还真是。
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只有男人能广泛参与社会劳动,只有男人能享有家族继承权,而女人受限于特定的社会制度,无法自食其力,只能依附于父权和夫权生存,这一点无需再多言。
也正是因为长久以来权力的不平衡不对等,社会才更要鼓励女性独立,强调女性独立的重要性。
而某些拥有话语权的个人、媒体,非但不为“独立女性”正名,却还要再踩她们一脚,将她们剔出主流价值观之外……非蠢既坏,是准备把历史的倒车开到哪个朝代去?
不得不说急了的人还真不少,最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也撺出了一份报告,研究的是APP使用习惯对大学生婚育观的影响。
先来看这份报告给出的结论,人家用词非常直白:
微博会显著降低大学生的婚育意愿
虎扑会提升大学生的婚育意愿
豆瓣主要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
小红书会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
游戏类APP会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但对男性几乎没有影响
(图表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怎么讲呢,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份报告,那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这种就是要跟你跳过本质看现象的社会调查,难怪让这样一条回复被赞上热评:
“APP有没有降低我的生育意愿不好说,但你们反正是降低了我的生育意愿。”
揣着明白又不敢说出口,绕着圈的找理由,是不是玩不起。
无独有偶,今年3月江苏省统计局出的一份常住人口统计报告也是起到了一样的逆反效果。
报告很长,数据量很大,统计很全面,但偏要夹带一句“私货”在里面。
说,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
我真的是,无语。
不会讲话可以闭嘴,没有新闻也可以不发,何苦在这变着花样的膈应人呢!
被骂了个热搜不也是活该么。
统计学里最重要的一条定律就是:正相关不代表有因果关系。
打个容易理解的比方:如果有研究表明博士生比小学生更容易焦虑吃不下饭,难不成你就可以得出“学历越高,越容易饿死”的结论了?
这不是开玩笑么!
真想讨论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意愿的关联,必须不能抛开背后的其他综合因素。
比如西欧就是生育率随教育水平同步提高,但人家主要原因是在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生育保障也同步跟上了。
比如冰岛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波高知女性生育潮,也不奇怪,因为人家也有不少生育福利。
法国女性的平均学历高于我国,但总和生育率排名欧洲第一,在2010年高达2.03,近年也在1.8以上,远远高于我国前年1.3去年1.15的水平。
可法国能维持高生育率的政策却是十分昂贵烧钱的。他们鼓励生育政策可以分为: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产假 、育儿福利几大类。据联合国一项统计(The influence of family policies on fertility in France),早在2009年,法国政府财政中花在鼓励生育方面的金额就已高达GDP的4%,是军费的两倍。
所以能说北欧、冰岛、法国的女人,是学历越高越喜欢生孩子吗?
当然不能。
她们只是福利越好越喜欢生孩子罢了。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说 “随着(国内)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 会让人觉得十分荒谬,让相当一部分女性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
因为生育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一个女性决定要不要组建家庭,一个家庭决定要不要生孩子、要生几个孩子,与经济条件、就业环境、生育成本与风险等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跳过这些层面的因素,直接将女性的个人属性和生育率强行绑定,是强盗逻辑。
向大众输出错误逻辑链,只会给人一种 “是不是不让女人接受高等教育,生育率就上来了?” 的可怕暗示。
合着汽车撞墙了还不知道拐,大鼻涕都流嘴边上了还不知道甩,正确答案就差给你写脑门上了还不知道悔改,还想着拿女性开刀呢?
那真是和耍赖皮没什么两样了。
关键是,国家在政策上其实是向着婚育友好型社会努力的。
今年江苏立法对多孩妈妈给予就业帮扶,5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就明确了,要对女职工产假期间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给相应补贴。
这是好事啊——我知道职场性别歧视难处理,也不指望逐利的资本能有多高觉悟了,那我直接补钱给你,总能改善这个情况了吧?
(江苏禁止限制女性就业及结婚生育等内容)
广东更绝,5月1日起生育子女无须再审批。
根据原先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办理生育登记需同时提供身份证和户口簿,已婚的公民还需要提供结婚证;一些特殊情况的家庭还需要提供离婚证、残疾证、死亡证等证件或材料。
但在5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办法》中,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的证件或材料均无需再提供,也不允许各地自行增加其他诸如怀孕证明等材料。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广东可以单身生育了。
虽然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单身生育意味着要独自承受更大的风险和育儿压力,对经济条件和个人能量的要求更高,但不管怎么说,新《办法》释放出让女性享有完整生育权的信号,也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包括今年两会也重点关注到了新生儿的社会抚养问题,鼓励幼儿园增开托育班,建议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补贴运营费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真别掩耳盗铃阴阳怪气了,没意思的。
也别妄图用报刊文章,新闻报道,影视作品这些受众巨大的载体,将 “女性属于家庭、女性不该独立” 这些腐朽思想再一次根植于大众心中,开历史的倒车。
因为越是这样,越会让大家对婚育友好型社会失去信心。
而当生存环境恶劣的时候,动物会自动减少繁育。
——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放到人类社会,显然也一样成立。
生育率走低的原因有很多,如今公认影响最大的两点,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本来就在逐年减少,适龄男女的性别比严重失衡;
二是女性生育保障确实还不够到位。
至于女性群体的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并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
下次再遇到胡乱归因甩锅的大老爷们,不用和他们多费口舌,直接怼回去:
那男人们都哪儿去啦?
提供一枚精子就消失啦?
哦,说传宗接代的时候你跳出来抢功劳,说生育率走低就又变成我们女人的事了,你这么牛,你妈知道吗?
- END -
本文作者:无才小黑板
撩合作/想投稿/要开白
请联系天才小助手 微信号:wucai6de01
备用公众号:无才姐说
欢迎大家关注捧场(比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