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畅销儿童绘本被曝大尺度、不文明!网友怒斥:“这又是「毒教材」!再便宜都不给孩子买"
关注十月呵护
昨天,一则#畅销儿童绘本充斥不文明用语#的新闻冲上热搜。
原来有记者近日发现,知名畅销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中,频频出现“滚远点”“去死”等不文明用语,一些儿童绘本还出现了“儿童不宜”画面。
比如在《不一样的卡梅拉》其中一册《我不是胆小鬼》中,勇敢的小鸡们朝黄鼠狼大喊:
“肮脏的家伙,在我揍你之前,赶紧滚远点!”
“你吓唬不了我们,有本事你就过来呀!看我不把你打成肉酱!”
第9册《我好喜欢她》中,故事中连续数页描写两只小鸡谈恋爱的情形,其中一页讲述了两只小鸡在众多小鸡围观下深情亲吻……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各执一词。
有的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挑刺属于“反应过度”,以后儿童绘本的审核将会越来越严苛,而好故事也会越来越少。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孩子的绘本不应该存在这样的导向,小孩子可能会存在模仿行为。
比如《卡梅拉》教孩子爆粗口;
《菲菲生气了》是在鼓励孩子“离家出走”;
《大卫,不可以》鼓励孩子恶作剧,以及跟妈妈做对;
《野兽国》威胁要吃掉妈妈,有暴力倾向;
……
这些角色的坏行为,是否会带坏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书,孩子能读吗?
菌菌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疑惑。
写坏孩子的书
会“教坏”孩子吗?
也许是受“毒教科书”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绘本、教科书等把控非常严格。
这无可厚非,但在此次热搜新闻中的这类绘本,真的会让孩子因此染上坏习惯吗?
比如被批判的《菲菲生气了》绘本,被指责是因为家长觉得这是在教孩子离家出走。
虽然菲菲破门而出,离家出走,但是她自己找到了解决坏情绪的方法,然后又回到了温暖的家。
这样的故事,不同于道德规范的地方在于,它一边允许孩子生气,一边教会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怒火的方法。
我们不应该孤立的只看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真·离家出走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孩子不可能因为读了这本书就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
再比如《大卫,不可以》中,虽然大卫很淘气,喜欢恶作剧,但是在书的最后,他会道歉并得到妈妈的谅解。
这样的故事,让孩子可以在另一个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卫可能比自己更淘气、更糟糕,但是,妈妈还是会接纳他。
还有这次被指责,教孩子爆粗口的《不一样的卡梅拉》。
有的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开始说脏话,就归因于孩子看的绘本“少儿不宜”。
但殊不知,每个小孩都会经历「污言秽语期」和「诅咒敏感期」,尤其是3-5岁左右的孩子。
因为此时他们已经体验到了语言的力量,当自己在说这类脏话的时候,妈妈或者家人的反应都会特别大,于是他们就更愿意使用这些词汇。
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所以没必要特别去“怪罪”某本书,或者某个人。
尽管很多儿童绘本中充满了恶作剧和乐趣,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仍然在不遗余力地教诲孩子“什么是好行为,什么是坏行为”。
而孩子本身是能理解好行为与坏行为的区别和界限的。
这样的绘本不是单纯的说教,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将道理、说教融汇于故事中,让孩子通过主角的经历明白是非善恶。
所以拿到一本书,我们不能孤立地看角色的一两个行为,而是看整个故事的结构,作者的目的和传达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再来判定它的好坏。
读绘本
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有价值、写得好的故事,能让孩子感到兴奋,能把他们带到别人的生活里,带到异国他乡,带到幻想的世界。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
所以,好的故事能够打开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看到更多不一样的生活。
包括在早期,孩子还不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家长的引导与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绘本买回来扔给孩子就不管了。
与孩子分享快乐,共同体会故事,接纳对方的经验,不仅是给孩子力量培养丰富的感性,作为读的人作为家长,陪孩子一起叹气、开心、害怕、大喊,展开想象获得同感,对成人同样是一种疗愈。
而在日常生活中,爸妈带着孩子读绘本,总会走进这两种误区。
■ 误区一:给宝宝读绘本,是为了让他们多认字
有些爸妈,宝宝小时候还好,上了幼儿园,就想以小学生的标准给宝宝定位。
于是,读绘本变成了「识字启蒙课」。
图画匆匆带过,总是把时间停留在空白的文字上。
但家长们不知道的是,学龄中前期的宝宝,对于视觉形象更敏感。
读绘本里的图,是儿童观察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这才是绘本阅读最珍贵的地方。
■ 误区二:想通过故事讲明一个道理
还有些爸妈,尤其是80后的家长,都有语文阅读理解的后遗症。
看到一个故事总是想深挖背后的内涵,总是要拔到一定高度,以至于我们国产的动画片、绘本,也总是想让宝宝们看了以后明白一个道理。
但三四岁的宝宝,都还没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呢,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足,对「道理」、「意义」没有太多的感知能力。
他们主要是通过欣赏故事中的人和事,投射主人公的行为,来获得正面人生体验。
所以互动式阅读是比较理想的阅读方式,我们需要做到这3步:
①输入:大声朗读优秀绘本作品;
②内化:让孩子同家长或者同伴,相互交流,发挥想象;
③输出:通过复述,角色扮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绘本带给孩子的内心感动。
而对于2、3岁左右的低龄宝宝,如果家长觉得绘本的语言过于简单粗暴,完全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自己修饰一下语言,不必一字一句按照绘本去读。
读的时候切记不要面无表情的直接照着念,必要的时候可以配上表情动作。
尽量找一个安静的适合读书的读书角,在固定的时间段和孩子读15~20分钟左右,形成规律。
除此之外,挑绘本也是个技术活,我们可以这样选:
①保证是正版,大家可以查看绘本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正规出版物都会有这个书号。
②仔细看书评,不管是上网查还是询问别人,一定要了解绘本的图文介绍。
③家长先读,家长一定要先读一遍,之后再给孩子读,这是保证不坑娃最稳妥的办法。也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是绘本馆读书。
④选择困难,直接挑获奖作品,比如国际安徒生大奖、美国凯迪克大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德国绘本大奖、日本绘本赏、丰子恺绘本大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信谊图画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等。
最后菌菌再强调一点,绘本的选择并不能独立、割裂去看待某一个句子、某一个片段、某一个行为,而是要从整个故事的结构出发,去看它所传达的思想。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
读绘本这件事,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了,接下来就看你怎么“套路”孩子了。
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只要有爱,那么它就是对的。
责编:小楊
撰文:十月菌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