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四象科技」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计划2023年上半年发射三颗卫星|36氪首发

「四象科技」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计划2023年上半年发射三颗卫星|36氪首发

财经

将卫星设计与业务需求紧密结合,释放卫星应用更多潜力。


 | 刘年华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36氪获悉,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象科技”)近期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由北航投资领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装备和研发两方面,包括打造3颗卫星,以及6-7款通用标准化产品的定型。

成立于2017年的「四象科技」,是一家有丰富业务经验的遥感应用企业。在遥感数据提取算法和数据应用方面,四象科技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目前已有“无地面水文数据支持的水库蓄水变化量遥感监测方法”、“基于高分辨SAR图像的浮顶油罐储量估算方法”和“基于SAR和光学遥感数据的水稻精细化估产方法”等多个遥感技术应用,获得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80余项软件著作权。

图片来源:四象科技

营收翻倍,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目前,四象科技已拓展了金融投资、银行保险、三维地理、智慧政务等方面的业务。在这当中,金融保险、商业应用,以及一些大型设施的安全风险,是四象科技业务根据较深的业务领域。2020年,郗晓菲曾接受36氪专访(详见《遥感卫星助力金融保险,「四象爱数科技」发力遥感数据应用服务》)。当时,四象科技团队共有30余人,刚开始进军探索金融数据和保险领域,并且正在规划一颗SAR卫星。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四象科技现在团队有82人,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宁波等地,既有集中在北京的研发中心,也有扎根于各个区域的产品和商务团队。金融保险领域的相关业务,已经成为四象科技的招牌,与平安产险、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保险等多家头部机构均有合作。2022年初,四象科技参与打造的中国首批商业“通遥一体”卫星已成功发射,并计划在2023年初首发3颗自研的卫星,掌握光学、中红外、雷达等观测手段。

创始人郗晓菲告诉36氪,四象科技目前的总营收增长基本上是每年翻倍增长的状态。金融数据板块始于2020年初,恰好满足了疫情期间各金融机构对生产开工状况的远程监测需求。发展至今接近三年,其增长速度比整体业务还要高大概50%。

下一步,四象科技的发展计划有两个方向:

一、利用卫星数据来快速构建三维基础,满足政企客户对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的业务需求。

二、持续将各类数据应用产品标准化。目前四象科技已整理出十余个小类的标准化产品,可以通过简洁易懂的方式进行产品描述。接下来是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并针对客户需求开发定制产品,打造完成的产品矩阵。

图片来源:四象科技

2023年上半年,计划发射三颗卫星

通过长时间的业务开展和产品研发,四象科技逐渐摸清客户对数据和产品的需求。为了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四象科技决定发射三颗卫星,包括一颗光学卫星(米级分辨率、立体像对、百公里辐宽)、一颗热红外卫星、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三颗卫星已通过实验和验收,将于2022年底陆续出厂,并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通过一箭三星的方式择机发射。
为什么选择发射这三种型号的卫星?郗晓菲告诉36氪,每个卫星的类型与参数,都是经过大量的业务验证后,通过业务的数据需求,倒推出卫星所需的型号设计,因此与一线业务有很强的关联。三颗卫星在设计和论证时,都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场景和需求。
四象科技目前在金融保险、商业应用、大型基建安全等领域扎的比较深。这类客户对产品的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全球各类区域冲突、还是自然灾害,都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的数据,及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分析风险。为了保障数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颗对地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的卫星是必须的。因此,全天时全天候的SAR卫星,是四象科技首先确定的一颗。拥有这颗卫星,四象科技就可以在夜间、或是云雾天气下,持续获取地面的相关数据,在48小时之内,在全球任意地区,只要发生事件,都是可以确保有获取到相关数据。
第二颗卫星,四象科技选择了宽幅的光学卫星。虽然当前的光学卫星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但现有的商用卫星,扫描带宽都比较窄,只有十公里到数十公里的量级。扫描带宽越宽,就可以在越短的时间内覆盖一个固定区域。四象科技采取小相机拼接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整体的带宽。因此有了这颗米级、100公里幅宽的卫星。而这颗卫星之所以选择立体像对,也是为了客户满足三维重构方面的需求。现有的光学卫星成像以二维影像为主。SAR卫星虽然可以获取三维的信息,但处理的流程比较复杂,需要的时间较长。四象科技已有大量的三维构建处理经验和技术。无论是市面上已有的立体像对数据,还是即将拥有的自研卫星数据,都可以进行通用化处理。
第三颗卫星,四象科技集中在金融和生产领域的需求,选择了热红外卫星。传统的可见光卫星,更多是集中于地物表面信息的反演。如果想穿过工厂的顶盖,了解里面的情况,会受到很多干扰。然而金融领域的客户对于工厂的开工状态,仓储的空置率、发电厂等数据又非常敏感。四象科技发现,一个较大的仓库,在装满货物和没有装满货物两个场景下,热量比是不一样的,高炉、发电厂等热力变化场景会随着开工状态的改变产生不同的热量,甚至是港口的繁荣程度、区域的经济活跃度等,都要一定的关联,这些都正好对应了热红外卫星的业务能力。而且这颗红外卫星机动性非常强。卫星过境时,1000公里的范围内,通过卫星的机动能力,可观测的地区从两到三个区域提升至七到八个,大大提高了对地观测的效率。
郗晓菲表示,这三颗卫星可以相互协助,对同一个地区,间隔十五分钟成像。在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之内,就可以通过红外卫星获取到地区的活跃度情况,用光学卫星获取地物分布情况;用SAR获取金属物体或者是地表形变的相关信息。以此实现,同一圈子,三种手段、多角度成像的效果。

图片来源:四象科技

掌握核心数据能力,实现多元信息验证

是否发卫星?为什么发卫星?这是很多遥感应用企业都在面临的抉择。
当同样的问题摆在四象科技创始人郗晓菲面前时,她给出了三点严谨而周密的答案。
首先,遥感卫星和通信、导航卫星的不同点在于,遥感卫星的数据量太大,很难达到实时。除非达到千颗以上的量级,才能构成接近实时的状态。然而当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或机构可以达到这个数量。四象科技自己发卫星,就在补充遥感卫星的时效性。四象科技的卫星和其它遥感卫星是相互补充的状态,并不是替代关系。
其次,四象科技在跟用户签合同时,大部分商业用户会对时间有严格要求。如果卫星不掌控在自己手里,就没有保底的方案。比如,四象科技虽然和Maxar有深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Maxar某个时间点,有级别更高的任务需要执行,那依然将导致四象科技错失一些业务机会。所以这也是保证市场上所有产品的稳定性,给自己守一条48小时内保证数据供给的业务底牌。
同时,四象科技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进行新的卫星市场产品探索。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同颗卫星承载多个载荷,但红外卫星、光学卫星、SAR卫星在同一轨道近实时过境,这种模式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只有经过尝试和探索,才能挖掘出这种模式有哪些新的业务价值。目前能公开对外售出的数据,都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而有了三颗不同种类的卫星,四象科技在应对用户需求的时候,也可也通过多元手段,交叉对比和验证一些信息。
在卫星的造价和规模上,四象科技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符合自己发展状态的卫星型号。卫星设计寿命是三年,争取五到七年的存续寿命。卫星制造方面,这三颗卫星的工程总体都是四象科技自己。四象科技将单颗卫星拆分成四到五个不同的模组需求,结合团队对卫星的理解,单独购买其中的大型模块。目前,四象科技已有一到两单类似业务,帮助企业设计模块,打造卫星。
郗晓菲强调,四象科技的定位依然是一个卫星应用企业,不是一个卫星制造企业。之所以能拓展卫星制造业务,是为了更好满足自身和业务的需求。如果客户希望有一颗卫星,能清楚了解图像质量和整星参数之间的关联,四象科技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图片来源:四象科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芯华章」完成数亿 B 轮融资,聚焦EDA数字前端验证环节|36氪首发「诺视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系列融资,推动Micro-LED微显示芯片产业化进程|36氪首发打造下一代网络安全靶场产品,「丈八网安」完成数千万元级别A轮融资|36氪首发「光梓科技」完成数千万C1轮融资,专注高性能光电通讯和传感芯片|36氪首发「珂睿科技」完成数千万A1轮融资,深化高端液相色谱仪及零部件自研|36氪首发我的一九七六: 批判大会「瑞欧威尔」获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深化AR工业元宇宙在垂直领域的应用|36氪首发一年完成三轮近亿元融资,「范特科技」又获数千万元A轮投资,由中美绿色基金投资|36氪首发研发分布式储能与智能电网系统,「云能魔方」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丨36氪首发扎根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恒远科技」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36氪首发专注基因编辑育种,「艾迪晶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众图识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线性资本领投|36氪首发CMOS太赫兹芯片公司「太景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产品将量产出货|36氪首发晚讯|英术生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泛肽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中国003福建舰,突破与差距获国汽投资及政府平台战略投资,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连解决方案提供商「卓劼智连」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独家「魔芯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低门槛消费级3D打印机|36氪首发中秋月奇境功能性运动贴身层品牌「Surpine松野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五源资本独投|36氪首发人源胶原化蛋白护肤品牌「溯华」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上市公司若羽臣丨36氪首发聚焦攻击面管理,「华云安」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36氪首发「平峰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打造云边结合工商业储能系统,推动储能市场商业化发展|36氪首发专注卫星测控通信市场,「讯联科技」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36氪首发「TensorChord」完成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通过MLOps帮助企业提升AI落地效率|36氪首发专注安全运营自动化,「碳泽」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36氪首发「贝特新能源」再完成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供应多家车企|36氪首发「奇勃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发布三款清洁机器人产品|36氪首发秋又來「砺算科技」完成过亿Pre A轮融资,专注高性能图形GPU,面向元宇宙、云渲染、新能源车应用|36氪首发美国女记者笔下的宋美龄(多图)「特亿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高性能光伏生产装备,推动产业降本增效丨36氪首发「赛德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迎接动力电池回收风口,利用拆解修复技术赋能产业链|36氪首发「光恒科技」完成超5000万元A轮及A+轮融资,专注高端激光器及系统应用|36氪首发「KLOISONNÉ」完成数百万种子轮融资,以掐丝珐琅工艺打造精品手袋|36氪首发元宇宙开放平台「大有」进行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小米联创加码|36氪首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