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小作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央视网
(ID:cctvcomweixin)
作者 | 小山
“小作文”这词儿,现在有点微妙。
何为“小作文”
它的本意,与考试里的“大作文”相对。大作文一般800—1200字,在150分制里的高考语文中占60分,在100分制里的公务员考试申论中占40分。
而小作文从要求篇幅到分数占比,都不到大作文的一半。
现在当我们意味深长地提起“小作文”仨字,一般是指某人认真而富有感情地打了一大段字。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某某明星离婚,发小作文祝福/吐槽对方”,在狗血夹缠的八卦事件中,网友所求的实锤,也大多是当事人发在社交账号上的“小作文”。
普通人亦爱小作文。比如和朋友吵架后的绝交小作文,表白时的深情小作文,离职时在工作群发一篇小作文痛陈心中不快……总之,当你在微信上看到超过一屏的绿色信息,还有朋友圈长到被折叠的文字,以及微博上的文字版长图,八卦雷达都会响起——“小作文”在此!
小作文微妙在何处
为什么说“小作文”有点微妙?因为它多诞生在纠葛当中,写于当事人情感最充沛时。用简短对话已经无法表明心意,往往装着一腔怨怒、一肚委屈、一些隐情……然而人类的悲喜往往无法相通,写的人心肝脾肺俱碎,但看的人常常不解其意,甚至在心里默默吐槽一句:“至于么”。
爱大段说话,写“小作文”的人,在别人眼里多少有点不合时宜。过去一切都很慢,车马慢,人脑子也转的慢,喜欢细细道来、徐徐图之。有了纠纷,纸上来往几个回合是常事;有了感悟,必须铺陈纸墨、发而为言,我们读过的许多古文,就是当年的著名“小作文”。
现在,沟通的时间差几乎被技术“消灭”,可是人们沟通中的耐心也逐渐消失,“嗯”、“可”、“妥”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说一个字,哪怕碰上了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也多半会忍住,默默憋回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部分人都有想写“小作文”的瞬间,但为了节约时间、增加效率,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我们选择沟通不了就不沟通,说不清楚就不说了。很多年前流行一句话叫“认真你就输了”,按这句话的标准来看,先发小作文的人无疑是输了,用力过猛、煞有介事,都不是受现代人青睐的好品质。从某种程度来说,避免太深入的表达与沟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预判了对方的预判,“万一听不懂”、“万一没回复”、“万一轻视我”的心理预设下,有一些字字真心的小作文,在发出前被一行行残忍删除。
这是成熟的表现,也是成熟的代价。
另类小作文
小作文的微妙远不止于此。
许多“小作文”,废话连篇、大可不必,让人烦躁尴尬。譬如因为质量问题要求商家退货,他却发来大段话告诉你开店如何辛苦、创业何其不易,只字不提正事儿;再譬如领导提要求,大家都回复“收到”,偏偏有一同事发来400字表决心小作文,扰乱市场秩序;不合适的相亲对象互删前,写了肉麻冗长的信息,腻腻歪歪、不清不爽;明星的小作文,意思曲折、遮遮掩掩,还有让人不能忍的错别字!
这些“小作文”,大抵与真诚沟通无关,反而能咂摸出一些自恋自私、自以为是、自我感动的味道,像某种“道德绑架”,很难让人产生共情,甚至是更加厌烦。
小作文门槛低,不像大作文,需要点东西在身上,能搭得起结构、理得顺逻辑、凑得够字数。因此有些“小作文”,简直能让人体会到做语文老师的痛苦,词不达意、错字满篇、一“逗”到底、东拉西扯…堪称沟通界的“泥石流”,还是少写为妙。
小作文辅导
收到了那些掏心挖肺的“小作文”,即使觉得不必要,也认真回点什么,别让有情者心生“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悲凉。
收到了带点情绪的“小作文”,别急着已读不回,愿意敞开心扉本身就是一种亲近,打太多字也挺费劲。
收到了胡搅蛮缠的小作文,也不用纠结,不去理会就是最大的礼貌。
有时候忍不住想发“小作文”,可以略略放下矜持,发出去也许就是另一个故事;但有实际的事情,千万别发大段“小作文”,言简意赅最重要;“小作文”是“战略武器”,不适合经常发,发多了效力下降;公众人物们要发小作文,诚实第一、干净第二,校对一遍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会很拉好感。
不得不说,“小作文”是当代人沟通中的一个有趣面相。我们对它有隐晦的嘲笑,也有微妙的共情;有时想去八卦,有时不忍卒读;收到过,自己也写过……
它的复杂和暧昧最终指向一个真相——人与人之间需要充分的沟通,但前提是必须真诚。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李红霞
来源:央视网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李红霞
来源:央视网
原创声明:本文为央视网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