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过去两年,经历了裁员、业务收缩后,互联网龙头公司普遍不内卷了,加班少了,开启了低烈度竞争。在2021年到2022年,中国市场中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价格,遭受了大幅下跌。从投资和商业的角度来说,这种大幅度的股票价格下跌,至少带来了三个结果。
在这场股票价格大跌中,首先,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亏损。其次,由于二级市场股票估值暴降,导致一级市场中的投融资活动开始变得萧条。这两个结果,是人们往往容易观察到的。
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股票价格下跌还带来了第三个结果:现存互联网公司所遭遇的商业竞争,将有所减弱,因此其已有的商业护城河也得到了加强。
这种股票价格大跌对现有公司带来的正向效应,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毕竟熊市带来的悲观氛围实在是太强了。
但是,正所谓“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语出《易传》)。商业上的机会往往酝酿了之后的风险,而危险也孕育了新的生机。
在互联网股票大跌的熊市中,一些现有优势地位的公司,其商业竞争力因此得到的加强,值得投资者予以重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2021年到2022年的这场大跌中,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价格,遭遇了怎样的滑铁卢。
以主要为互联网公司股票构成的万得中概股100指数为例,在2022年12月2日,该指数的前10大成分股分别为阿里巴巴(BABA.US)、百度(BIDU.US)、贝壳(BEKE.US)、蔚来(NIO.US)、携程网(TCOM.US)、腾讯音乐(TME.US)、唯品会(VIPS.US)、新东方(EDU.US)、汽车之家(ATHM.US)、哔哩哔哩(BILI.US),共占有该指数77%的权重。
其中,除了蔚来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新东方在从教育行业转型后有部分在线直播业务为互联网内容外,其它8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
在2021年2月16日,万得中概股100指数的最高点位为7,851点。到了2021年底,指数的点位只有3,408点,比最高点下跌57%。到了2022年11月1日,指数的点位只剩1,745点,比最高点下跌77.8%。
同样,在香港市场的恒生科技指数,也录得了非常巨大的跌幅。在2022年11月2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小米集团(01810.HK)、美团(03690.HK)、腾讯控股(0700.HK)、阿里巴巴、京东集团(JD.US)、中芯国际(688981.SH)、快手(01024.HK)、网易(NTES.US)、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京东健康(06618.HK)。
其中,除了小米集团、中芯国际、舜宇光学科技和互联网关系不大,其它7家公司均为主流的互联网企业。从权重来看,这10家公司合计占了恒生科技指数67%的权重。
在2021年2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数录得阶段性最高点11,001点。到了2021年年底,指数的点位只剩5,670点。而到了2022年11月1日,指数点位只剩下3,075点,较最高点下跌72%。
无论从哪种衡量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在2021年到2022年中超过70%的最大跌幅,都已经足以和历史上最大的股票熊市相提并论。
但是,这种股价危局之中,却正在酝酿危中之机:现有互联网公司所遭受的竞争烈度正在缩小。
从1990年代互联网行业大发展以来,人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物理边界的行业。无论顾客在市场中的哪一个地方,他所享受的互联网服务,都是差不多的。
在传统行业中,物理边界经常能够形成本地企业的护城河。
比如,一家港口公司天然对周围数百公里内的经济区域,有着近乎垄断性的优势。而连锁超市也由于集中的物流体系能够增强配送效率,因此能够在一个物理区域内形成自己的优势。
但是,这种物理上的边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此,互联网行业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商业规律:赢家通吃。
比如,从最早出现的互联网业态之一、搜索引擎来看,谷歌公司和百度公司分别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达到了几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从聊天软件来说,微信也几乎垄断了中国人的手机。
不过,即使互联网公司的天然垄断性如此之强,但是在以竞争激烈著名的中国市场,一时占据头部地位的公司,仍然不免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
这种冲击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在牛市中蜂拥而至、看似源源不断的一级市场资金。
从全球市场来说,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可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两个市场:前者相较其它亚洲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后者也比欧洲市场竞争激烈的多。
这种激烈的竞争来自多方面因素,包括巨大而统一的市场环境,超大规模的人口,庞大的经济体量,提倡以物质积累(俗称赚钱)为荣誉的商业和社会文化,等等。
由于人口基数是美国的大约4倍,中国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美国市场的竞争还要激烈。
而这种激烈的竞争,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使是那些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的互联网公司,仍然经常遭到挑战。
比如,在阿里巴巴占领了互联网购物行业的龙头地位时,它本来可以像美国的亚马逊公司一样,轻松统治整个行业。
但是,阿里巴巴公司很快遭受到了京东公司来自高端、拼多多APP来自低端的挑战。
在这场商战中,各个平台为了争抢用户,不遗余力的在2.14、11.11等促销节日中,给出大量补贴。而这些补贴背后,都是真金白银的资本投入。
在网络约车行业,滴滴公司靠着巨大的补贴力度,一度占领了中国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但是,在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等竞争对手的奋起直追中,滴滴公司也感受到了压力。而这种压力的来源之一,正是竞争对手给出的优惠补贴。
对于看透了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规律”的各路资本,他们充分明白一件事:在没有传统物理边界的互联网行业,许多时候赢家只会有一个。
因此,即使砸入再多的补贴,不少公司也要努力成为独霸市场的那一家。
但是,随着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大跌,这种资本对互联网行业的投入热情,正在迅速消散。
当身处牛市之中,二级市场估值动不动高达数百倍市盈率、或者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达到几十倍市净率时,一级市场的资金就有足够的动力,涌入一个现有企业已经占据优势地位的行业:反正无论花费再多,之后也有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买单、在二级市场退出时也能赚到不少钱。
但是,当二级市场的估值回归合理、甚至是低廉时,一级市场的商战就迅速开始冷却。新的资金需要考虑,不计代价的投入是否值得?
耗资巨大的商战,如果赢来的只是在二级市场以十几倍市盈率退出的资格,又有多少意义?
在这种由于股价下跌导致的竞争减弱环境下,对于行业中现有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们不会受到新进入者不计代价的冲击,不需要打毫无盈利可能的价格战,从而可以专心修建自己的护城河。
在历史上,这种“由于新加入的竞争者缺位、而导致现有企业经营环境宽裕”的现象,曾经出现过许多次。
比如,美国曾经为了削减吸烟对人产生的危害,禁止烟草公司在公众媒体上打广告。
结果,这种禁令导致新进入烟草行业的公司、以及一些实力较弱、知名度较低的小公司,再也没办法把自己的产品形象传播给大众。于是,菲利普﹒莫里斯等已有的大型烟草公司,其商业竞争地位就有了显著的加强。
再比如,在2018年前后,由于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水泥、钢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新增投资变得非常困难,新项目很难拿到环保批文。
结果,对于原有的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这种禁令变成了一件好事:不少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在之后的几年中,都显著高于之前的水平。
还有,由于核电潜在的安全隐患,核电站的审批一直比火电站要更加严格,对新进入者的技术要求、资金要求也要多得多。结果,核电类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从长周期看,往往要高于火电类公司。
因此,当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价格,在2021年到2022年大跌以后,由此带来的竞争缺失,也会给行业内现存的优势地位公司,带来巩固商业护城河的机会。
不过,对于这种机会,并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从中获益巨大。在选择互联网行业投资标的时,投资者不光应当考虑到这种股价下跌带来的竞争减弱,还应该至少考虑以下一些商业因素。
这些因素至少应该包括: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债务是否合理、甚至较轻,以便在全行业难以融资的时候,也可以熬过互联网行业的冬天?
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是否稳固、是否已经面临现有强劲对手的冲击?公司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是否容易形成强大的商业护城河?
该细分行业将来是否能够长期存在、有没有被其它因素取代的可能?盈利模式是否已经比较明确、而不是只赚流量不赚钱?
在考虑了以上的商业因素以后,配合上熊市中足够低廉的估值,以及股价下跌带来的商业竞争减弱,投资者就能够从互联网行业中,找到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