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二本,学习一般,出路在哪?
前段时间有个读者加了微信,问了这个问题:
可能在某乎、某音上人均985211,但能知道的是现在二本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
尤其是最近三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幅达到了6.6%,2020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达到400万,985、211毕业生只有20万左右,一本毕业生大约为132万,而二本毕业生足足有268万。(本条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如今2022年了,无需多言,二本毕业的学生肯定大于268万,在毕业生总占据了大半部分。
我相信这位读者的迷茫也是很多人想了解的,今天就这些问题,聊聊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高中老师总爱说什么,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一天就一两节课。
高中老师告诉过你,一节课上两小时吗?
高中老师告诉过你,一门课也就上十几二十次课。
高中老师告诉过你,大学不再是喂养式教学。
不要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记住,大学才是我们人生真正意义上自主奋斗的开始。
当然,公众号上也有很多毕业工作的朋友,欢迎大家可以发表自己作为一个过来人的看法,大家留言讨论。
1. 拒绝二本标签。
先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学历,二本的标签又如何?
不要总想着自己学校很普通很一般。全中国这么多二本学生不在少数。
你做不出的题,有人能做出来,你背不下的句子有人能背,你吃不下的苦,有人能吃。
不要随波逐流,或者你的寝室有很多人在玩游戏、在逃课等等一系列负能量的事情。
2. 好好学习,努力投资自己,让自己未来的时间变得更值钱。
我一直对我的学生说,不要太在乎一些兼职所得的报酬了,投资自己才是最核心的。
别总觉得学习成绩没用,学校考试太简单,考试成绩没啥用,反正成绩好也不能保研,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换一种思路,学校考试简单,都拿不到高绩点,有什么资格来说学校考试没用呢?
又有些同学会觉得专业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反正也没用,反正也不知道老师讲啥玩意,觉得老师水平不高。
大家要知道的是,能站在台上的,至少有三把刷子,就看你是否认真去听了?在吐槽老师的同时,请反思一句,课堂45分钟,认真了多少分钟?
3. 保持自律。
很多同学无法自律,每天都是无所事事,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目标。
就像我在上篇文章中所说:给学生开了一场班会。
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学业规划。
清晰的目标,就是在你懈怠时提神醒脑的良药。
有了目标之后,将完成目标的任务分解,逐步完成。
就拿刚才那位读者的情况来谈,离开实验室之后,就不能学专业知识了嘛?
学好专业知识该如何做?
提前完成课本知识的预习,课堂认真,课后多请教老师,并主动找寻专业实践的机会。多和专业老师沟通交流,对专业的理解会深很多。
你说你可能会就业,是否了解岗位公司的需求,是否去对标学习相应的专业内容。
好,就算你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
那我告诉你,当你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当你非常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是没有错的,学生,本职就是学习。
出路在哪?哪里都是出路。
考研/就业/考公等等,这些不是出路吗?每条路都可以走,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做,你是否能坚持到最后。
别再听毒鸡汤了,听听自己的心,如果你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先做好学习!
先保证自己不挂科、先通过四六级、先完成重修的科目。。。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就像罗翔老师说的,人类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所以,强大的执行力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想的再好,说的再好,最终都是要落地到执行。
早起早起早起早起,少玩手机少玩手机少玩手机。
如果你做不到不玩手机,看到手机就想玩,很简单,别带手机。
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会来找你,你不重要,真的。
特别是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的时代,你每一次搜索、评论、点赞,甚至是在某个视频多驻足 10 秒,系统会分析你的喜好,然后给你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信息,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你越看,就越给你推荐,从而死循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