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后朋友圈对比,看完我哭了
(图源:微信派官方文章)
4月19日微信为朋友圈十周年庆生,按时间顺序呈现了365个用户分享的朋友圈故事。当日晚间,不少人在各自的朋友圈纷纷晒出了10年前或者是第一条朋友圈的内容。
回忆杀现场,我们共同目击了他们过往的社死、中二、青涩、emo、热血的时刻,重温了他们曾经的家庭得失、情感状况、学业履历、职场感悟、行业心得……
微信是我们打开频率最高的APP,像微信起初定义的那样,它成为且已远超过“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刷朋友圈,哪怕不发布,也忍不住去旁观他人的此时此刻。
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公布的朋友圈用户数据中展示,每天有7.8 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 亿用户发表朋友圈。
我们在朋友圈的角色,在时间的积累上,已经演化、形成另一个自己。我们彼此见证各自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朋友圈让我们有了新的回顾人生片段的方式。
翻开这个档案中的自己,你是否也有些话想对那天发那条朋友圈的他/她说?
那个重要的夏天,朋友圈记录了热血少年的斗志。时间推着你向前,成为社会人的一份子,关心生活本身的一动一静。彼时最在乎的那场考试的分数,现在的你也记得吧。
@Lawliet: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把握过就好啦!(可是也要努力学习呀!少玩一些哈哈哈哈哈)”
学语言最头疼的还是背单词,好想把词典直接塞进脑袋,可还是有很多人难逃每次被abandon嘲讽。
终于来到职场,你是否发现习得阅读理解能力比记忆单词更重要呢?哈哈哈哈哈,不管怎样,快乐才最重要。
@阿嚏: “那时刚上大学,正青春,呵呵还是哈哈哈哈哈的意思,而不是现在这么讽刺。”
年轻时一次无偿的奉献,金灿灿的荣誉,它很漂亮。温暖的人,向阳而生。工作中的你,忙碌但积极,排满的日程里,还能看到那个热忱不改的斗士。
@Jason:“勿忘初心。”
旅行,眼下的奢侈品。当年,裸足试探南岛海水的温度,现在,单手捧起远处天边的光。对呀,有心的人随处都能感受美,珍惜每一个瞬间。
(过去,去过的海口)
@当年还是热血名字的读者: “其实吧,我觉得你特别在意的应该放到家人和亲人身上,把一切做的不够好的记下来,别跟家人生气,别跟他们发火;
多想想爸妈,亲人,以后的日子真的不多了,好好珍惜,好好珍惜那个时候的你,我已经很后悔了,但也回不去了!”
在远方,那些自然造物主留下的別景曾吸引你瞩目惊叹,在家中,你也下意识的创造一片寻常又惊喜的景观,妆点每个平日。
(过去,去过的戈壁)
(现在,自制的风景)
@清淡少盐: “……珍惜那些周游世界旅行的机会,如今饮酒,酒杯碰在一起也能多说两句”
那晚笑了多少次已经不记得了,疫情过后,痛快去笑一场吧!
@好奇的小胖子:“考公务员。”
喜欢和小猫咪在一起,喜欢生活中最纯稚的快乐。哪怕不平静的岁月,也要给自己一些甜头尝尝。
@苏苏段:“别生孩子了 没关系的哈哈哈哈。”
一份特别的礼物,细心的你会存储那份记忆。爱文学、爱音乐的人永远都不会受困于孤岛。
@双之哀殇:“真羡慕当时还单纯和年轻的你啊!”
跟亲近的人一起,槽力值max,不管不顾,不吐不快。现在,大多时间,语出惊人都发生在聊天记录里,感恩陪伴。
@刘大煜:“回看过去的朋友圈,那个时候咋那么多要分享的,咋那么逗比,不过看起来那时的生活还是蛮有意思。”
哪怕朋友圈充斥着工作的琐碎,还是希望多看一眼鲜活而真实的生活。在最近我们征集的读者关于10年朋友圈感悟活动中,“生活”类内容是大家在刷朋友圈时最喜欢看的内容。
微信是一个熟人和半熟人的社交工具,朋友圈展现的生活状态和经历是我们相互了解的有效工具。
放下功利的心态,我们看着彼此的生活体验和一个个小故事,也收获了相连相通的快乐和感受。
在生活动态之外,那些时不时发挥一下幽默和冷幽默的段子王们,更是朋友圈一大宝藏。他们有的根据时下热点借题发挥,有的吐槽之魂傍身,有的甘当熟练的段子搬运工。
求知欲满满的人,会珍惜所有的学习机会,朋友圈也不例外。
“什么!营销大佬的广告居然可以这么玩儿?赶紧记码住”,“这个事儿咋回事,怎么都在转,赶紧看看”,“啊,这个人居然还懂心理学,改天请教一下”
“大佬也分享了这篇文章,那我得赶紧看看”……朋友圈汇总了每个时间段的热点,成为不可多得的信息、知识渠道。越容易FOMO(fear of missing out)的人,越不能停止刷朋友圈。
是的,在朋友圈里记录着我们曾经聊过的热门事件、吃过的瓜、感悟过的市场趋势、体会到的例外状态,当我们把每一个个人的所思所想所经历相加,就会更接近时代的真相。
(读者们最喜欢的朋友圈内容类型)
也正是因为一天N刷朋友圈,我们禁不住开始对自己朋友圈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和疑问:
“不知怎么加上的微商是真的能在朋友圈赚到钱吗?”
“除了低级的广而告知,发广告前能不能磨练一下文案和方法?”
“心理医生广告可以定向发给我朋友圈这些emo之子吗?”
“鸡汤大师们,你们汤里是只放油吗?”
抱怨归抱怨,担心低质量朋友圈内容浪费时间?不想看的内容,别犹豫,直接屏蔽。
(读者们最不喜欢的朋友圈内容类型)
不得不承认,微信好友越加越多之后,屏蔽和整理已经是我们例行的一种操作。相应地,发布朋友圈的时候,表达本身的压力越积越重。
表达欲上头的时候,迅速打出字、配好图的手指却无法灵活自如地按在右上角那个绿色显眼的“发表”上。多少会佩服起10年前的自己,没p过的自拍和加工有误的文字都能随便发。
10年朋友圈,见证了太多个人的日常变化和思考。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个人的认同是在保持特定的叙事进程中被开拓出来的”,我们需要不断经历和理解,以感受自我,而记录很好地帮助了我们收集和反思。
那些温柔待你的人,那些正直公平的人,还有那些聪明理性的人,不会因为不赞同你的观点或反对你的选择,就放弃与你相关相连。
分组可见也好,三天可见也罢,你还可以选择朋友圈作为一个经济实惠的自我成长时间轴工具。
记录片《人生果实》(《积存时间的生活》)中的老两口,一个 90 岁,一个 87 岁,每天在院子里拾掇蔬菜和瓜果。
“你越是认真生活,你的生活就会越美好”。多关心自己的生活,从用心记录开始。
(图from《人生果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