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要低估人心的力量

不要低估人心的力量

文化


在暗流涌动的当下,今天我们想分享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的故事,博伊斯。


虽然评价不一,但人人都会承认他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高的艺术家之一。


博伊斯直接将现实世界作为他的舞台,也就是说,他做的已经不是把普通事物或生活某些行为放进艺术作品中来,而是反过来,把艺术直接放进生活,乃至和生活无缝衔接。


比如他就把生活的任何行为——扫地、洗脚、开会、辩论——直接贴上艺术作品的标签,这种做法比我们熟知的许多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当然更具颠覆性。


跟随着艺术学者王瑞芸的讲述,在看过博伊斯的生平与艺术“作品”之后,或许不止对于当代艺术,甚至对于何为人生、理想与现实,我们可以收获一些新的理解位面。



讲述|王瑞芸
来源丨《西方艺术三万年第3季:当代的审美》

01.

濒死又回生,“前纳粹飞行员”决定改行艺术


博伊斯自小就充满叛逆,胡闹顽皮,无所不至,他甚至能顽皮到故意不从家门回家,偏要爬树从天窗回家,从这个细节里,对他的顽童的个性我们多少就有些感觉了。


高中没毕业,博伊斯就跟一个走江湖的杂技团跑了,他在里面打杂、贴海报、管牲口,一副流浪无产者的形象,后来被家人找回来才读完高中。


希特勒第三帝国兴起时,他正好处于躁动狂热的青春期,热切投身,成了希特勒的青年团成员,在二战中做了飞行员。


一次在克仑米尔的战争中,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坠毁了,在雪地里奄奄一息之际,他被游牧的鞑靼人救起,用毛毯和动物的脂肪包裹他,并看守了昏迷整整八天的他,救回了他的生命。


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巨大,一个自认为最文明的种族在空中执行杀人任务,却被所谓的“落后”民族拯救了生命,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反差。


经过了生死体验,博伊斯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也认识到人类行事的荒谬,便决定从事艺术,用艺术去改造和建设更好的社会。


崩溃又新生,他决心直接投入自己的人生。想法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


博伊斯一开始和大家一样进美术学院学习,用绘画作为表达的工具。他非常努力,但是从学校毕业后却一直画不出像样的作品,让他内心十分焦虑,再加上身体不好,未婚妻又抛弃了他,导致他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垮了。他万念俱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画作撕了一地,甚至想要自杀。


这个危机持续了有两年,却意外地去一个乡下朋友家休养时渐渐恢复了,因为他看到乡下的农人质朴本分,就只是安静从容地做自己的内事,内心绝不七上八下地摇摆。


这让他感受到了单纯人生的力量,使他从杂念丛生的旧我中站了起来,并认识到,他无需东想西想,就是直接投入属于自己的人生。


认清了这一点,他从此再也没有趴下过,在任何压力前都没有。


博伊斯后来回忆说:“这段危机的发生对我其实很重要,因为有些东西必须让它在身上死去,然后,我再来重新组自己。我已经花了太多时间一具行尸走肉似的活着,我把自己累垮了,因此我必须让自己彻底崩溃掉,然后在崩溃中新生。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这样重生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能经历一下,那会使许多不清晰的东西清晰起来。


博伊斯后来参加了激浪派,自然就摆脱了画笔画布,开始用自己认可的材料去创作。毛毯和油脂成了他喜欢的材料,显然这两件物体救过他的命,他对它们有特别的感情,也赋予它们很多象征意义。


博伊斯用油脂做的装置作品《油脂椅》


比如油脂有极大的可塑性,温度高时融化,温度低时凝固,但其本身的品质却没有改变,他就用这种材料来象征社会也可以从混乱无形到凝固成形,人怀有希望也可以是一个渐渐凝结的过程等等。


然而,这样的象征性一般人不见得能从中读得出来,所以博伊斯觉得装置作品还不足以痛快直接地表达自己,他在后来干脆就把日常生活直接去当成艺术品对待了


比如他去展览现场与观众随机进行问题讨论,他把这个过程称为作品;他去找政府部门的官员听他发表对教育和环境污染的看法、带民众到树林里去打扫、参加议员竞选……这些事情全都被他当成是作品。


这类作品中很著名的一个,是在1981年6月为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创作的《7000棵橡树》,是要在卡塞尔市种植7000棵橡树,这等于是一个城市的环境改造工程了。唯一不同的是他另准备了7000块玄武石,让每个人在种下一棵树时,在边上摆一块玄武石作为参与的标志。他自己先种下了第一棵橡树,其他的橡树则留给任何志愿者去种。


第7000棵与第1棵橡树,2021摄


卡塞尔城不大,人口很少,种完7000棵橡树的任务持续到他过世之后才完成,1987年,博伊斯的儿子温采尔种下了最后一棵橡树,才为这件作品画上句号。


02.

“艺术是一味丸药”,应该济世救人


这么做甚至还不算博伊斯让艺术完全进入生活的作品,他在丢森道夫美术学院做下的行为“作品”,才是跟生活的无缝对接。


博伊斯是在1961年进入德国丢森道夫美术学院任教的,在聘用他时,学校曾有人坚决反对,就怕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对学院的稳定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这个顾虑后来被完全证实。作为教师,博伊斯非常称职,甚至根本就是一位劳模,他天天早出晚归,连周末、假日都呆在学校里。因为在他看来,创作艺术其实就是从事对人的教育,而不是教人如何画画,他其实是把教学当成他的行为艺术。


他非常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着手去改造美术学院的章程体制:先是在1967年成立了一个“德国学生团”,要求让学生参与学院事务,后来开始干预校方的招生。


在1971年夏季,有232人报考丢森道夫美术学院,其中142人落第。博伊斯要求校方应该把落第的142人全收进来,并指责学校根据考生的习作来做取舍是一种狭隘,学校应该打破这种狭隘,给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那是他们天生的权利。博伊斯还向校方表示,他愿意把所有的落榜学生都收到他的班上去。


当时博伊斯班上的学生已经有了两百来人,如果再加进去这百十人,那会达到四百人之多,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是难以想象的。后来通过教育部周旋,收下了142人中的一部,把事情暂时压了下去。


但是到1972年招生时,博伊斯又一次站出来,要求校方把这一年落第的125人全部收下。学校不堪其扰,校领导和教育部各级官员都纷纷给博伊斯写信,请他停止这种年复一年在招生中制造的冲突。


教育部长警告他这样做是违法的,他们会立即解雇他。但博伊斯非常坚定,他后来带了一帮落榜的学生占领了招生办公室,大有不达目的绝不收兵的架式,校方最后只好请来警察,把在招生办公室足足呆了一夜的博伊斯请了出去。


被解雇后走出办公室的博伊斯,1972


博伊斯离开办公室时,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地从两排夹道的警察们中间走过,他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斗士的形象被拍摄下来,这帧照片被博伊斯命名为《民主是仁慈》,很快作为艺术品进入市场,并且卖得很好。


这次“校闹”之后,博伊斯真的被忍无可忍的校方解雇,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这件“作品”——却因此变得更加有名。


那时,博伊斯在国际上已经有知名度了,当他被丢森道夫美术学院宣布解职后,国际上各种知名的艺术家都出来为他声援,写信给美院和教育部说,你们拒绝博伊斯,就是拒绝欧洲的前卫艺术。


博伊斯的学生甚至绝食示威,打出横幅标语,上面写着:“100个教育部长抵不上一个博伊斯”。


整个学校成为博伊斯制造行为的狂欢海洋,来自世界各地声援博伊斯的电报和花束不断地被递送过来。博伊斯还置学校的解聘通知于不顾,照样去上班,照样出席校务会议,以至他被当场赶了出来,搅得会议大乱。


后来,博伊斯正式向法院起诉西德教育部,责备他们撕毁合同,因为他的教学合同还没有到期。案子拖了很长时间,到了1978年结果才出来,法院判博伊斯赢,校方和教育部错。博伊斯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我在这个案子里毫不理亏,因为我的意图是好的,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


总之,在博伊斯手中,他把艺术进入生活做到了极致。


这么入世的艺术家实在非常少见,他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人,明确提出,艺术如果不能对改善社会做功,那要艺术有什么用。


他干脆称 “艺术是一味丸药”,应该济世救人,造福人类。


过去的艺术即使也包含有教育功能,但是那种信息量太微弱,太间接,仅靠这样一种弱信号是没法触动大众的。


博伊斯的做法等于是用大剂量,下猛药,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搅动社会,乃至惊动天下。作为一个无限扩大艺术功能的艺术家,博伊斯更一个社会活动家、宗教使徒、政治家、改革者、战士和斗士。


他人到哪里,他的热情就让那里熊熊燃烧出一片大火,他所到之处,能刺激得人人精神振奋,踊跃欢欣,甚至被他点燃得如醉如痴。


总之,博伊斯把艺术彻头彻尾变成了行为——不是艺术行为,而是社会行为。


我们完全不难想象,在过去的艺术中,博伊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在艺术领域内存身的,他必须改行去做社会活动家、做革命家、做牧师、做哲学家、做教师、先知……总之做什么都成,只别做艺术家。


但他生逢其时,赶上了一个存心要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藩篱的时代,结果博伊斯所做下的事不仅被接受,而且还因为它们最不像艺术,对社会影响力更大而获得了最高赞誉。


 03.

改造社会不及改造人心作用更大


博伊斯所做的已经相当体现当代艺术的价值观——也就是当代艺术不再关注美,而关注改善人和社会的质量——他甚至算得上是把这点做到登峰造极了。


然而,如果我们对落实当代艺术审美性的要求更精准一些,就能看出,博伊斯在某些方面还不能算真正做到了位。如果能够看出这点,我们就会对当代艺术的审美性有更清楚的把握。


首先当然是要先肯定博伊斯的贡献,我们都看到了艺术的功能在这位艺术家手中被大幅度改变。而且相比其他人,博伊斯这种有超常能量和胆量的人对艺术做下的事,就不是那种只打湿了一层地面的毛毛雨,他所做的仿佛是倾盆大雨般的冲刷,那几乎是可以改变地貌的力度。


博伊斯种树,1981


上面说的是属于博伊斯的贡献部分,接下来,则要说说博伊斯的另一面,就是他“不足”的部分,这不是要对他吹毛求疵,只为了去更加清楚地探讨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博伊斯的不足一面,需要把他和杜尚放在一起看。


他们两位当然在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博伊斯热情,亢奋,积极,极富号召力;杜尚安静,收敛,完全不张扬。而他们性格的不同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重点要去看他们对艺术的想法。


博伊斯把艺术当成是一味“丸药”的,要用它去改造社会,他因此不停创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杜尚则完全不拿艺术当一回事,而且对艺术冷嘲热讽,高兴时做几件,不高兴时几年十几年什么都不做。他也不跟社会去发生关联,对一切公共事务都保持距离,更不谈任何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民族主义……


一句话,杜尚从没想要用艺术去实现什么,改造什么,他在艺术面前只做好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保护好。


相比博伊斯,杜尚显得非常不入世、不积极,甚至缺乏责任感。博伊斯正是这么看杜尚的。


说来,他们两人之间并没有交接,杜尚是1968年过世的,那时博伊斯还未成名,杜尚应该并不知道博伊斯,他只对博伊斯属于的那代艺术家在整体上说过一句话:“在年轻的一代那里,我没有见过多少新东西。”


杜尚这么说并不能算是自大,因为他早就做下了改变艺术功能这件事,只是他静悄悄地做,只为自己做——他不是说过,“我反艺术不是为别人的,是为我自己的”。


博伊斯作为晚辈对杜尚发表了看法,他首先对杜尚的“我没有见过多少新东西”这句话很不服气,愤慨道:“难道就人人都对杜尚有兴趣,杜尚不要以为每个人都是从他那来的。”


其次,他对杜尚无为的态度既不理解也不赞成。在他看来,杜尚的安静沉默完全是浪费时光,他应该对社会挺身而出,参加争论,而不是一味隐退,只满足于自己曾经贡献过了的东西。博伊斯甚至替杜尚可惜,觉得杜尚如果肯入世一些,他的作品一定会更多,贡献会更大。


总之,对博伊斯这个积极入世的艺术家而言,杜尚看上去根本就是一个“负面”的状态。


杜尚有的是负面状态吗?如果博伊斯认为是负面,那么正是在这一点上,博伊斯对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开始有了偏离,那就是:博伊斯注重改变社会,等于是注重改变外在,而这还真不是当代艺术建立者的目标。


博伊斯那种激情四射的对外改造,非常容易让人心回到过去的思维模式里,那正是其他当代艺术先行者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当代艺术特别在意的是对人心去做改变。杜尚拿出小便池,就是要改变人的高低等级之心;凯奇做出《四分三十三秒》,也是要去除人心中对声音的选择,好听的、不好听的等等……他们所做的都是在对人心做功。


这不是说当代艺术不关心社会,而是当代艺术的开创者们几乎个个都知道,改变社会不及改变人心的作用更大


我们其实每个人也都心知肚明,改变社会这件事一直是人类古今中外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常规剧情,世界各地的人在各种主义的旗号下做了又做,但人类的苦难依然深重,烦恼纠结依然成堆。即使到了所谓科技发达民主昌盛的21世纪,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因此博伊斯在意的改变社会这件事,好像在杜尚、禅宗、凯奇那里完全看不到。们显然知道,必须是人心改了,外部世界才会改善;只要每个个体自身的品质不改,各种社会改造最终只会徒有其表,人生的幸福并不见得就此降临。


*本文整理自看理想APP音频节目,由王瑞芸主讲的《西方艺术三万年第3季:当代的审美》第15讲、第16讲,有删减增添,小标题由编辑添加,完整内容可移步看理想APP内收听。


《西方艺术三万年第3季:当代的审美》
长按图片识别,走进西方当代艺术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配图:《乡愁》《永恒和一日》

音频编辑:李兔

微信内容编辑:苏小七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风云荐书】《什么是数学》《微积分的力量》《对称》《数学与生活》历史|美国人道主义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作品欣赏,每一张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历史老师被网暴后去世:不要低估孩子的恶!不要低估野性!BC小鹿在市中心追着人咬!女子赏枫路上被熊咬成重伤阳光下“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这3件事永远不要对孩子做楼市,迎来新的力量上海名媛“特殊”交易曝光疯传,一次30块: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需求!不要低估中国:2023年就是要全力以赴拼经济!选择相信的力量不要低估一颗螺丝钉的决心这次事件之后,再也不要低估这些人的恶意和破坏性苟延殘喘的小菜园(外一篇)母爱的力量:外婆徒手撕门!只因双胞胎被反锁在屋内修心的力量(效果惊人)不要高估努力,也不要低估运气惊人的“铁钉效应”:不要小看任何细节的力量工农红军没有美金更无外援武器中国韧性之城:宁波的力量 || 大视野首位华裔女性肖像货币下周一将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她所代表的是怎样的力量?不言的力量(深度好文)这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果然非同一般儿子是所有父亲的软肋,但不要低估男人为护子随时拼命的决心直播预告|进化的力量·刘润2022年度演讲预约通道开启被人民日报点名,浙江00后小伙“刮腻子”成世界冠军:永远不要低估高手做事有多拼富士康事件——不要低估对中国动态清零政策攻击的人之险恶用心终于!华人意识到选票的力量!11月8日,让我们相约一起投票,决定我们自己的未来...壬寅球道仲秋-桂枝香中国品牌的力量,一朵棉花改变世界|中国爆款讲真,不要低估你看不起的 7 厘米非常规移民背后的谎言不要低估它们的下作永远不要低估爱读历史的人81岁老人将残疾妻子推入海中溺亡,背后真相扎心:别高估亲情,别低估人性假期结束前,带孩子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国庆精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