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臧博
编辑 | 臧博
本期书单第一部分是关于江泽民同志生平的传记和出访记,包括《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和《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两本著作。《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由海外学者所著,但作者深谙中国文化,又广泛收集利用关于江泽民同志生平与生活的丰富材料,“生动地刻画了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形象”。
2005年2月24日,《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广州购书中心签名售书。图/中新
《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则通过对众多外交场景的还原,聚焦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思想,以客观、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江泽民同志在十余年间的外交出访工作,展示了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智慧与风范。第二部分则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著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史》是中国探索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次系统梳理,作者从早期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开始讲起,贯通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是一本有助于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逻辑的重要理论著作。董辅甸先生的《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是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中种种问题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也是考察中国经济改革史上这个重要十年的优秀著作之一。
本书详尽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及其历史性贡献。在库恩笔下,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出现难题时,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国人民,保持了社会稳定,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并最终使中国发生巨大转变。此外,书中披露了若干重大事件与决策的史实细节。在国际政治方面,作者叙述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如何努力把中国塑造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备受尊重的政治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和外交大国。书中还披露了若干重大外交事件的始末。本书也用相当一部分笔墨,讲述了江泽民同志的家庭生活、业余爱好等。库恩在第一章中表示:“要理解江泽民的想法,就需要懂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即需要注意他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事实上,作者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深入了解。《他改变了中国》出版后得到广泛好评,比如基辛格就评价称: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形象。
据本书引用的资料数据,从1989年到2002年,江泽民同志出访了70多个国家,行程约60万公里,在空中和外国土地上的时间总共364天。在外交工作中,“国家领导人既是最高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本书以客观、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江泽民同志在十余年间的外交出访工作,展示了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智慧与风范。该书序言中表示:“江主席的出访,是一本说不尽的书。其中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现代文化的最新成果和人类文明的积淀;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政策宣示;有中国人民与全人类的心灵交流;有中国对世界未来十年、百年、千年的更多期盼⋯⋯”本书也以众多出访经历和细节描写,展现出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范。如序言所介绍:“江主席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提倡‘和为贵’‘和而不同’,倡导互信、互利、乎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充实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独特贡献。”
本书旨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考察。全书纵向考察范围,上迄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以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下至20世纪末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论述。研究对象则涉及苏联和东欧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还涉及西方一些国家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本书重点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历史。中国的经济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到世纪末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这期间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作者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历史选择,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关系的理论概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20世纪人类社会的最伟大的探索之一,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的探索,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商品和货币关系的探索。
中国经济改革道路上,经历了诸多挑战,是一个实现经济增长、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精彩过程。其间发生过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出现过艰难的决策和激烈辩论。这场改革既包含着政策变化的过程,也是经济变迁的历史,更是大规模的社会试验和思想革命。经济学家在这个经济变革过程中的参与、感受和经历显得格外不同。作者作为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学者,以置身其中的姿态,回顾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众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和人物。作者选取了改革的几个时间点,将视线投向了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以回顾和研究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未曾被清晰揭示过的改革图景。张军在序言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成功的改革都是增量型改革,这些做法基本都不触动既得利益,但允许某些新的东西存在。中国的改革进程实际上有两个阶段。本书是一本兼具理论思考与历史叙述的著作,总结出中国经济改革的宏阔场景中的核心线索,又以生动细节还原参与其中的人物言行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复杂过程。
《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
董辅甸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济正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间遇到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甸教授十多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种种现象进行跟踪研究的结果。这本书收集的主要是1998年8月到1999年本书编定前,作者所撰写文章和记者采访录。这些文章主题包括:关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思考;对世纪之交中国经济问题的深思;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的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考察。作者认为,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种种经济问题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改革才能逐步解决。他还提出了自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市场效率。作者在序言中指出,中国的经济问题,都是在前进中,在改革与发展中产生的。在前进中,一些问题产生,解决后经济就再向前迈进。因此,以研究当代中国经济为己任的经济学家也必须常思不懈、永不停步,否则,思想就会僵化、就会落伍。
为了促进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中央党校哲学部“三个代表”研究课题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本书。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著作,是凝聚编者、作者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研究之成果的理论专著,又是一部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和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读物。本书序言表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作者特别强调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及其思想源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新世纪治党治国的伟大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