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放松防疫政策,普通人该怎样做
这几天形势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各地的防疫政策明显放松,广州恢复堂食和娱乐场所,各地取消全员核酸筛查,降低核酸阴性要求,跨省的流动也正逐步恢复,人们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面对传染力更强的BF.7毒株,中央提出走小步不停步,不放松,不焦虑,个人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央的意思很明确,以后防疫主要靠自我防护,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封控,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在放松的背景下,我就谈一谈普通人该如何做,作为普通人,首先要科学认识奥密克戎的特点,抛弃对病毒的恐惧,给疫情祛魅。
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和原始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毒株症状严重,会感染肺部,因此被称为新冠肺炎,但奥密克戎毒株多感染上呼吸道,症状与感冒类似,主要是发热,乏力,暂时丧失味觉,嗓子疼等,除极少数情况,肺部不会出现病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黎毅敏表示,从这一波疫情看,重症病人的比例并不多,多表现为基础病加重,经过治疗很快就会恢复。与以往因为新冠病毒导致肺部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患者肺部的表现并不突出。各地的数据表明,病毒的毒性确实在降低。
至于所谓后遗症和长新冠,中山三院的崇雨田教授表示,目前学界未确认新冠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咳嗽等症状,引发的原因很多,不一定和新冠有关。
个人认为,即使是后遗症,也存在一个概率问题,比如你吃的西药,说明书都会写上一长串副作用,不是说你吃了药一定有,而是有一定概率出现,就算概率只有1%,也要给你写上,你会因为这1%的概率而放弃吃药吗?新冠也是同理,你会因为0.1%以下的死亡率而放弃所有自由吗?
要知道,即使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能出车祸,但没有人因担忧车祸而不出门,而每年中国因车祸死亡的人数都在15万人以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只要你活着,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
我再说一些具体案例,我身边已经有四个朋友感染病毒,临床表现大都是发烧,咳嗽,丧失味觉,前两天症状比较严重,第三天后症状消退,第五天基本康复,他们的情况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个朋友,20多岁,在美国留学,到达美国没多久就感染了病毒,第一天比较难受,咳嗽,发烧,体温达到38度以上,第三天开始明显好转,第五天基本痊愈,未发现明显后遗症。
第二个朋友,20多岁,在日本留学,感染病毒后骑车运动,大量排汗,增加新陈代谢,第三天症状开始消退,他比较爱运动,症状轻一些,与感冒类似。
第三个朋友,40多岁,居住在北京,有两个孩子,他大儿子在上学的时候感染了病毒,传染了一家子,上周五,老大头疼,咳嗽,周六,老二头疼,咳嗽,周一自己出现症状,当天比较难熬,发烧到38.9度,全身乏力,但今天症状减轻,已经可以恢复工作,目前除了乏力外,没有明显后遗症。
第四个朋友,30岁,上个月感染,出现了发热症状,测试结果转阴后症状基本消失,现在除了轻微咳嗽,没有发现其他后遗症。
通过各种案例,可以发奥密克戎是来的猛,去的快,感染前两天比较难熬,会发烧,但第三天开始症状明显消退,一星期内就能恢复正常。真正伤害到肺部,引发肺炎的情况极少,大部分人的症状类似流感。
目前,针对奥密克戎的治疗方法也和流感类似,就是多喝热水,并服用药物减轻症状,药品包括布洛芬,康泰克等退烧药,消炎药,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让你不那么难受。患者还可以服用vc,vc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免疫力,至于中药,也可以买一些备用。
至于新冠特效药,目前市场上的特效药主要是辉瑞的paxlovid和默沙东的莫纳皮拉韦,欧美和香港的临床结果显示,特效药确实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但是主要适用重症患者,不鼓励轻症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有很强的副作用,如果是轻症,服用反而有害。
普通人,除了接种疫苗,只要备好常规的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就可以,感染病毒不要慌乱,在自测阳性后按部就班就好,该居家居家,该吃药吃药,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一定能平稳度过疫情。
离二十条颁布已经过了一个月,期间固然出现了政策调整的混乱和低程度的医疗挤兑,但总体形势完全可控。就连保定这样的小城市,也没有出现部分舆论预期的混乱。此前有网友表示,保定的实际感染人数与官方数字不符,大批市民出现发热症状,但保定没有慌乱,人们仍然按部就班地居家,吃药,生活。
保定的情况绝不是孤例,全国越来越多的人不测核酸,有症状后只是在家测抗原,地方政府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全国政策的转向,也不再有动力摸清疫情底数,整个中国,正在一种自上而下的默契下迈向常态。
正如新华社所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2020年,我们通过封控熬过了毒性最强的原始毒株,2021年,又熬过了德尔塔毒株,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健康。今年,中央意识到奥密克戎高传染低死亡的特点,因势利导,调整防疫政策,是符合科学的,我们绝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态度评价我国的防疫政策,不同阶段,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曙光已经到来,坚持就是胜利,大疫前的生活,离我们不远了。大疫三年,整整一代的年轻人还没有过过正常的大学生活,希望明年,最晚后年,社会能还给他们一个绚丽多彩的青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