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家常荣山:奥密克戎趋于流感化,新冠乙类管控已具备可行性
文/常荣山 病毒学专家,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
核心提要
编者按: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防疫“新10条”,宣布跨地区流动不再查核酸、健康码,无症状、轻症可居家,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据《北京日报》日前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表示,数位专家已达成共识:新冠肺炎应更改名称,改为新冠病毒传染病。
近段时间,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减弱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肺炎或重症比例比流感低。
目前,内地、香港疫情的真实数据是否已经接近流感?新冠疫情流感化是否意味着新冠乙类管控已经具备可行性?如果降级管理,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美国流行病学权威专家为何说新冠致死率与流感相当!流感样疾病正在成为流感与奥密克戎的共同症状
12月6日,新冠分子流行病学权威专家美国HHMI的Trevor Bedford发推文说,他通过英美疫情监测数据和模型,估算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率为0.07%。如果把计算死亡伴有COVID改为因COVID而死亡,IFR约为 0.04%,致死率与流感相当。
Bedford教授没有注明的是,这一切均是在目前美国已经建立的免疫屏障(疫苗高接种以及高感染)的基础上得出的数据。
流感样疾病(ILI),也称为流感样综合征或流感样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了发烧、颤抖、发冷、不适、干咳、食欲不振、身体疼痛和恶心;是可能的流感或其他疾病导致的一系列常见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是由免疫系统激活释放的细胞因子引起,因此相对不具体,患者自己很难判断,医生更多的是依靠患者的自述,仪器检查也很难派上用场。
流感样症状是不需要去医院的。如果青壮年人有ILI,发热,伴有肌肉疼痛,不能睡觉,时间不长是会自愈的。这部分人群做到少出门、少聚集,少去医院,以免发生聚集性传播给老人、孩子,他们是流感易感人群,部分人群会患重症流感,死亡率是10%。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知名专家童朝晖说:“我们从临床观察到奥密克戎的传播性比较强,但是它主要还是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也就是说很多人,就是中低热,然后嗓子不舒服、咳嗽,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因为我最近也是在北京的一线,到定点医院去查房会诊,真正的因为新冠肺炎导致的需要住院、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也就三四例。”各地方舱医院中收治的“无症状感染者”中,像童教授描述的上呼吸道的ILI占比很少,大量的核酸检出阳性的病原携带者并没有处于感染期,少部分具有流感样症状。
据最新消息,美国今年流感季至少有870万人感染,已致近8万人住院,14名儿童死亡。
综合了全球新冠以及流感数据,汇总出下表2。
新冠重症、死亡数指标已经接近流感了,是否意味着可以按照流感的丙类传染病来管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