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候选人首次当选!这位北大校友在联合国手执司法天平
2022年11月15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两位中国法官成功当选。这是两庭自设立以来,首度出现中国法官的身影。其中,北京大学法学院1998级硕士校友高晓力经联合国内部司法理事会推荐,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自当选至日至2026年6月30日,她将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手执司法天平,守望公平与正义的机理。
高晓力的当选绝不是偶发的幸运。她深耕于审判岗位数十载,从未停下求知与钻研的脚步。多年积淀使其成为信用证领域一卷行走的量尺,成为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的一块压舱石……
扔掉幻想的玫瑰
理想的种子在郁郁葱葱的岁月便已种下,中学生的高晓力,心中已然萌生出成为一名法官的梦想。那是最奇妙的东西,“一旦在人的心房驻扎,就与人如影随形”。
1990年,17岁的高晓力怀揣着梦想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在度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涯后,又顺利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踏入最高人民法院大门的那一刻,我似乎嗅到了梦想花开的芬芳。”
然而,法院工作之旅的正式开启,让高晓力意识到,幻想的玫瑰和自诩的威严无法装扮起一个法官的梦想。
入职第一年,她被安排到彼时位于北京市郊的通县人民法院(现通州区人民法院)锻炼,跟着民庭和经济庭的法官师傅办理案件。那时,基层法院正在如火如荼地探讨和推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高晓力也在这洪流中积极学习与总结先进经验。
第一次跟随师傅开庭,眼见师傅在审判债务纠纷案件时一针见血的庭审发问,紧凑流畅的庭审过程,高晓力对庭审的功用与效率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不蔓不枝、酣畅淋漓”,法庭上的师傅在她心目中除了是一名法官,更像是一位娴熟的乐团指挥。但在庭后调解时,这位乐团指挥又化身为和蔼可亲的老街坊,用通俗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主持调解,在明辨是非、讲请法理的基础上,很快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一年的锻炼使高晓力放下了象牙塔里带出的骄矜与轻慢,在调查取证、审理报告撰写等各环节及其细枝末节处,她逐渐掌握了办案技能,更体会到了法律、法院之于社会纠纷解决的重要性,年少的梦想在心中扎根愈深。
高晓力参与庭前会议讨论
积跬步而致千里
结束一年的基层锻炼后,高晓力回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成为了经济审判法庭的一名书记员,一干就是七年。这段看似平凡琐碎又漫长的经历,在她的回忆里烙印成了一个个经验或教训的坐标,化作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书记员的工作要求熟悉掌握民事审判程序中的各个事项,彼时初入门的高晓力便藉由这份工作愈加熟悉审判流程,亦获得了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多次嘉奖。
尽管如此,多年前的一桩工作“失误”依然横亘于她心间,为她时时带来警醒。
那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中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共上百人参加旁听。开庭前高晓力悉心准备各项工作,一切看起来都近乎完美。
然而,当审判长请一方当事人的证人出场时,那位证人却从旁听席“霍”地站起。“我当时感觉时间都凝固了,整个人也似乎石化了。”按照庭审规范,这位旁听整个庭审过程的证人将被取消证人资格。
尽管这个插曲对最终裁判结果并没有造成实质影响,但高晓力至今仍无法原谅自己当时的工作疏忽:如果给这名证人找一间休息室并告知他注意事项,他就不会随人流进入旁听席。这场看似完美的不完美,也在此后时刻提醒高晓力,办案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
高晓力参与合议案件讨论
在法院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高晓力亦重返象牙塔汲取学术的养分。
1998年的秋日,高晓力踏入燕园,师从吴志攀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就读的三年间,北大法学院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大法律人家国情怀深厚、国际视野宽远、专业本领通达的特质也在她身上得到了再恰当不过的呈现。
2001年夏,高晓力从北大硕士毕业,同年年底,她被最高人民法院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在进入法院八年后,高晓力正式成为一名法官,拥有独立承办案件资格,同时可以作为合议庭成员参加合议。
十一年的学习与工作为她今后的法官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时的梦想首度绽放出鲜妍的花。
当“数学课代表”的妈妈
如愿成为法官的高晓力,并未因梦想的实现而止步不前。她在审判一线愈加奋力战斗,勇于接受各类案件的挑战。
瑞士纽科公司案是一起外方受益人与我国开证行之间的信用证纠纷上诉案件,发生于信用证纠纷案大量涌入最高人民法院之初,彼时还属于新类型案件。高晓力承办该案件后,积极开展对信用证项下相关法律问题的深入研究,消化了大量该领域国内外一手资料,几乎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最终,在充分了解信用证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她尊重国际惯例和国际银行实务,依法平等保护了中外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该案判决被学界誉为信用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一起独立保函纠纷二审案件中,高晓力再次发挥自身理论功底深厚和热衷刻苦钻研的优势,积极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多重法律关系,并带领合议庭组织大量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当事人就全部争议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获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通报表扬。
高晓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会场
2015年年初,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两个巡回法庭,高晓力被选派为第一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巡回法庭设立在深圳,这意味着高晓力需要为工作与家人分开生活整整两年。她与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商量,却只得到了对方以沉默表达的反对。
看着儿子委屈的神色,高晓力强忍内心酸楚一步步引导他:“妈妈要是去当数学课代表,你同意吗?”年幼的儿子闻言点了点头,高晓力便抚摸着他的小脑袋继续说:“妈妈这次去深圳工作,就像你在你们班担任数学课代表一样,有自己的责任,你支持妈妈吗?”
高晓力的耐心解释换来了儿子的理解与支持。小朋友点头的刹那,她的泪水却在眼眶中打转。
巡回法庭挂牌的前一天,是高晓力儿子的七岁生日,微信视频联结起两地亲人欢悦的心,填补了高晓力因司法事业而不得不暂时错过儿子成长的遗憾。
第一巡回法庭法官宣誓(右五为高晓力)
“筑梦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滴水石穿的坚持,需要对公平正义的执着,需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甚至也需要对‘小我’利益的很多割舍。”
涉外司法的“拾珠人”
多年来,高晓力始终耕耘于涉外民商事司法事业,担任涉外民商事审判法官。在她看来,最高法院受理的涉外民商事案件类型多样,遍藏着熠熠生光的法律问题点。
“这些问题点,恰似散落在案件中的珍珠,需要法官在办案中及时发现并从中抽象出类型化的问题,深入研究后得出带有指导性的结论。”
公共政策条款是涉外民商事审判领域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因其是一个弹性条款,许多外国当事人、律师、仲裁员对中国法院是否会滥用这一条款心存疑虑,进而降低了对我国司法环境的信任度。高晓力结合自身已承办案件,收集国内外相关案例,对其在实践中如何合理运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最终观点为审判实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对外交流的宣介活动,用中国司法的事实和数据说话,打消国外当事人对中国法院公共政策条款的顾虑。
高晓力在国新办基层法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出台前夕,过度劳累导致高晓力突发腰椎间盘突出。为如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该司法解释,她强忍病痛折磨,趴在家里和办公室支起的硬板床上,完成了新闻发布会需要的全部文字材料。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司法解释成功发布,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此后不久,为执行原定计划,她又踏上了赴广东高院案件质量评查的旅程,三个小时的航程令她难以忍受,需要不时站起来缓解。考虑到她的腰痛,卷宗用小车推到了她入住的法院招待所,她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还加班加点完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边境地区涉外民商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稿》。就这样,高晓力在自己给自己接连安排的各项工作中,熬过了腰椎病的发病期。
高晓力在“《纽约公约》六十周年与‘一带一路’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在调研报告撰写、国际条约谈判、对外司法宣介等业务外,高晓力还致力于年轻法官的传帮带。她作为全国法院法官教学师资库首批教师,为全国各级法院法官培训授课;编辑涉外商事海事审判指导丛书,发表5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和专著……
高晓力捡拾起了涉外民商事案件中的粒粒珍珠,为指导全国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解决该领域的疑难问题,统一裁判尺度,提高审判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晓力在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发言
法官的职业尊崇感来源于他肩负的维护法律尊严、守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其是否能获得社会真正的尊崇,在于他是否切实担负起了使命,不辜负群众心中对公正的期许。
在课堂学习与司法实践中逐梦而行的高晓力,以勇于探索与不懈努力,为中国法官的称谓增添了璀璨光辉。
她播种于中学校园琅琅书声里的梦想,自实践的沃土中经年累月地汲取养料,舒展成关情于公平与正义的枝枝叶叶。那枝叶承托着能远渡重洋的飞鸟,飞鸟为远方送去此地歌声……
参考资料:
[1]人民网:《最高人民法院高晓力:宝剑锋从磨砺出》,2015。
[2]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友会:《校友动态:高晓力校友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2022。
[3]中国法律评论:《高晓力:我不后悔当法官!》,2015。
撰稿、编辑:肖怡
责编:陈韩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