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阿凡达2》之前,“片场暴君”卡梅隆你了解多少?
有个好莱坞的家伙死后上了天堂。他在天堂门口朝里望,看见有个人骑在吊车上,肩上还扛着摄影机。他对天使圣彼得说:“我不知道詹姆斯·卡梅隆也死了。”
圣彼得看了一眼回答说:“那是上帝,但他以为自己是詹姆斯·卡梅隆。”
这个段子,在好莱坞很出名。它既是在调侃詹姆斯·卡梅隆“片场暴君”的名声,又是在肯定他不停革新电影技术、推动电影发展的功劳。
在《阿凡达2》上映之前,我们就挂一漏万地,聊一聊这个全球票房最高的导演。
一方面,说一说他“片场暴君”的名声,究竟是真是假。
同时也看看,在革新电影技术的路上,他到底走多远。
片场暴君
POST WAVE FILM
在片场,詹姆斯·卡梅隆的确打过人。
这事儿发生在1988年《深渊》的片场。
《深渊》剧照
当时,卡梅隆在南卡罗来纳州废弃的切诺基核电站的水池里拍片。为了追求最佳的水下视觉效果,除了氧气瓶,他还在身上放了36公斤的配重,便于他在11米深的水下扛着摄影机拍摄。
安全起见,他给除他之外每个在水下的演员配备了潜水安全员,还让副导演阿尔·吉定斯,从他下水一小时后提醒他上来换氧气瓶。
卡梅隆为《深渊》绘制的概念图
开拍几周后,意外出现了。
吉定斯忙于给其他演员说戏,忘了时间。等卡梅隆发现面罩里没氧气时,就赶紧对着周围的工作人员做出氧气耗尽的手势:一手做割喉状、一手握拳于胸前。
但是,在深度达11米的水底,没人看到他的手势。
为了活命,他扔了肩上的摄影机,挣脱浮力背心后开始往上游。
在水下拍摄《深渊》的卡梅隆
最先发现反常的是一个名叫乔治的安全潜水员,他赶紧向卡梅隆靠拢,把备用呼吸器塞进他嘴里。
但这让情况变得更糟了。
因为那个备用的呼吸器坏了,卡梅隆吸进嘴里的全是水。
他就赶紧往上游,可是乔治却在水下拉着他,继续把呼吸器往他嘴里塞。因为在安全潜水员的训练里,就是不能让恐慌的潜水者快速上游,以防他们肺部破裂。
于是情况就变成了:缺氧的卡梅隆越想往上游,救生的乔治就拉得越结实。
气急败坏的卡梅隆,朝着乔治脸上就是一拳,然后还踹了他一脚,才让自己浮出水面。
恢复意识后,他怒气冲冲地开除了副导演吉定斯和安全员乔治。如果屠杀工作人员不犯法,他可能会像他电影里的大反派那样,开着大卡车,对着这俩人就冲过去了。
就是从这里开始,卡梅隆得到了一个“片场暴君”的名声。
因为他越来越严厉,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大意,而且保持着不知疲倦的高节奏工作状态,还无法容忍任何工作人员跟不上他的效率。
参演《深渊》的Adam Nelson
当男主艾德·哈里斯抱怨自己在水下呼吸困难时,卡梅隆直接怼过去:“我让你呼吸就不错了,你还想怎么样?”
当女主玛丽·马斯特兰托尼奥怒吼“我们不是畜生”时,卡梅隆却毫不客气地对摄影师米凯尔·萨洛门说:“来,我们再拍一条!”
《深渊》剧照
几乎每个跟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被他怼过。
比如施瓦辛格,拍《真实的谎言》时,因为在拍摄间隙开溜,卡梅隆对着他就是一通咆哮:“你是不是想保罗·范霍文来拍这部操蛋的电影?”
《真实的谎言》拍摄现场
还有小李子,参加《泰坦尼克号》试镜时,他说自己从来不试台词。卡梅隆站起来就往外走,小李反而惶惑了:“不试台词就不考虑我?”卡梅隆斩钉截铁地回复道:“是的!”
《泰坦尼克号》拍摄现场
比起演员,被他骂最多的是老搭档,比如摄影师拉塞尔·卡朋特。
他跟卡梅隆从《真实的谎言》开始合作。据他说,第一组镜头是拍施瓦辛格深夜回家,拍完后卡梅隆带着大家看样片,结果越看脸越黑,没看完就指着屏幕问拉塞尔:“你在哪儿学的本事?你会不会读测光表?”
拉塞尔吓坏了,他给妻子打电话说自己可能要被开除。路过的工作人员笑着劝他说:“他跟谁合作都这样,不信你问米凯尔·萨洛门。”
米凯尔·萨洛门,也就是《深渊》的摄影师,接到拉塞尔的电话他就笑着问到:“他是不是说你’在哪儿学的本事?会不会读测光表?’”拉塞尔这才松了一口气。
卡梅隆和拉塞尔·卡朋特(左)
卡梅隆很少会开除员工,用他的说法就是:“开除就太便宜他们了。”
这当然是玩笑。真实的情况是,除了主要演员,他喜欢跟固定的对象合作,比如摄影、美术、道具、选角导演等等,大部分都是从他入行开始就合作的。
比如上边说的拉塞尔·卡朋特,在《真实的谎言》之后,他又掌镜了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系列。
最知名的固定合作对象,就是配乐师詹姆斯·霍纳和演员比尔·帕克斯顿。
卡梅隆(左)和詹姆斯·霍纳(右)
这三个人在罗杰·科尔曼的新世界电影制片公司相识,几乎参与、见证了卡梅隆所有的重要作品。
在《异形2》里,霍纳担纲配乐,比尔出演特勤小组的成员。
在《泰坦尼克号》里,霍纳担纲配乐,比尔扮演打捞沉船的队长。
卡梅隆和比尔·帕克斯顿(右)
如果不是詹姆斯·霍纳和比尔·帕克斯顿先后去世,他们应该会继续出现在《阿凡达2》里——毕竟《阿凡达1》的配乐,依旧是詹姆斯·霍纳。
尽管不断攀登高峰,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詹姆斯·卡梅隆从来没有忘记与他在工作中结下友谊的朋友。
创新之王
POST WAVE FILM
詹姆斯·卡梅隆第一次掌镜拍摄,是在新世界制片公司的《杀出银河系》(1982)。
《杀出银河系》(1982)
他原本是在这部片里担任美工师,负责创造逼真的生物机械式布景。但当时剧组的表现让卡梅隆大失所望,觉得剧组简直是在糟蹋他的心血。于是他拦住路过的制片人罗杰·科尔曼,申请担任第二摄制组的导演。
他对科尔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希德·黑格那个角色砍下自己的胳膊,里面爬满了蛆虫。
擅长B级片的科尔曼,很喜欢卡梅隆这个提议,就同意了他的申请。
第二天拍摄时,他拿着从宠物店里买来的黄粉虫,倒在道具胳膊上。
在新世界制片公司时的卡梅隆
可这群家伙却趴在那一动不动,完全没他想要的蠕动效果。剧组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地盯着卡梅隆。
他沉默了一下说:“给这玩意儿通上电。”
他让剧组找来扮做外星人黏液用的甲基纤维素,倒在黄粉虫和胳膊上,然后弄来一根110伏的电线,让工作人员躲在布景后通电,这些黄粉虫马上就跃动不止,效果堪称完美。
画面易引起不适,请谨慎滑动观看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卡梅隆一喊“开始”,黄粉虫就不停蠕动;卡梅隆一喊“卡”,黄粉虫马上就老实了。
这恰好被到访的奥维德·阿索尼蒂看到——当时他正为《食人鱼2:繁殖》物色没有经验、随时能被替代的新人导演。
没看到幕后有人在通电的奥维德,着实被卡梅隆惊到了:这哥们居然能指挥蛆虫来表演?!
卡梅隆恨透了的奥维德·阿索尼蒂
就是从这样的误解里,奥维德邀请卡梅隆担任《食人鱼2》的导演,也就有了卡梅隆被盛传的、大多数影迷都知道的经典传说——
只干了5天,卡梅隆就因为意见不合、不听指挥被奥维德开除;心生不满的卡梅隆在夜里潜入剪辑室,剪辑这部不属于他的电影;
心力憔悴的他很快病倒,发高烧时做噩梦,梦见一个机器人拖着半个身子、高举菜刀追着他砍;惊醒的卡梅隆,凭印象画出机器人的样子,就有了后来的《终结者》系列。
卡梅隆在拍摄《终结者》,左边是斯坦·温斯顿
从《终结者》开始,詹姆斯·卡梅隆正式成为一名导演。
关于这段往事,大家知道的够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要说的是,从在《杀出银河系》里担任第二摄制组的导演,到他跟奥维德争夺《食人鱼2》的剪辑权,再到他靠着一段噩梦炮制出《终结者》系列,在这个过程里,詹姆斯·卡梅隆已经显示出他日后作为国际名导的特质——
随时随地解决问题的创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敢想敢干浑身是劲的激情。
正是靠着这三个特质,让卡梅隆在导演之路上不断革新电影技术、不断攀登电影高峰。
比如拍摄《异形2》时,为增加异形王后的恐怖感,他让已经在《终结者》里有过合作的特效师斯坦·温斯顿,成箱成箱地购入成年男女才会使用的润滑剂——
因为惯常使用的甲基纤维素,没有润滑剂那种透亮又丝滑的效果,而且价格还比润滑剂要贵。
这么大批量地购入润滑剂,以至于二十世纪福克斯高层看到购物清单时,以为詹姆斯·卡梅隆带着剧组在片场开心得昏天暗地呢。
《异形2》拍摄现场
像这种省钱又实用的创意,在《异形2》之后越来越少。毕竟大家都知道,从《深渊》开始,卡梅隆就成了烧钱大王:他的每一次革新和进步,都不再局限于解决自己的拍摄问题,而是要为整个电影行业带来发展。
拍摄《深渊》时,卡梅隆发明了许多水下拍摄的专利,包括水下摄影器材、水下灯光照明、水下通讯设备,以及水下推进器等等。
后来在《泰坦尼克号》里出现的水下摄影机器人“海洋黄蜂”,就是卡梅隆和他身为工程师的哥哥迈克·卡梅隆,对这些设备的升级和改造。
《深渊》中最了不起的创举,就是他一举解决了水下拍摄时出现倒影的技术难题:他让特效师找来BB弹大小的丙烯塑料珠,把它们倒在水面上,既解决了光线反射的问题,又便于工作人员出现危险时浮出水面。
如果你在与水相关的电影拍摄幕后,看到水面上漂浮着大量塑料球,那就是卡梅隆最初想出来的创意。在《阿凡达2:水之道》的工作照里,就有这样的场景。
除此之外,从《深渊》到《终结者2》,卡梅隆还促成了两项CG特效领域的里程碑:一个是《深渊》里起而不落的水柱,一个是《终结者2》里液态状的机器人T-1000。
《深渊》中的水幕特效
《终结者2》里液态机器人T-1000
但这两个里程碑却让卡梅隆心有不甘,因为这是他带领CG领域的龙头“工业光魔”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功劳并不能属于他。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卡梅隆开始投身到特效领域的数字革命中,用他的话说就是:“作为一个电影人,我希望自己保持在新浪潮前列,而不是从后跟随。”
为了实现这一点,他拉着斯坦·温斯顿,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特效公司,也就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工业光魔的“数字领域”(Digital Domain)。
数字领域的logo
数字领域参与过的部分项目
为了刺激“数字领域”的发展,卡梅隆在1995年就写好了《阿凡达》的剧本,因为离开表演捕捉的支持,这部就没有办法完成。
正是靠着数字领域,卡梅隆才能把《真实的谎言》和《泰坦尼克号》的视觉效果,做得让观众分辨不出来哪些镜头是实拍、哪些镜头是特效。
也是从这时起,卡梅隆凭一己之力,规范了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在CG制作时的分包合作流程:把一个项目分割成不同的区块,分包给不同的特效公司,这样既提高了CG制作的效率,又允许不同的特效公司各展所长。
在这之后故事,又是大部分影迷都知道的了。
制作完《泰坦尼克号》之后,卡梅隆的创作基本停滞,只是以编剧或制片人等身份玩票,或是到美国航天总局担任科学顾问,要么就是潜水冒险,最牛X的一次下潜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并在那里独自一人待了6个小时。
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时的卡梅隆
基本不再拍片的这十多年,他把主要精力用来研制《阿凡达》需要的电影技术,比如3D摄影、人像捕捉、虚拟摄影等等。
如果你感兴趣,B站上就有一个《阿凡达》的蓝光幕后花絮,全长9个半小时的时长里,有7个多小时的内容,在讲詹姆斯·卡梅隆对世界电影技术的革新与贡献。
《阿凡达2:水之道》拍摄幕后
看完这个幕后花絮大家就会明白,文章开头昆汀讲的那个上帝以为自己是卡梅隆的段子,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在电影世界里,卡梅隆就是造物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