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取消会见普京:核心技术引进受损,也要和猪队友割席
图:2021年,普京赴印度访问期间,称赞印度“我们认为印度是一个大国、一个友好的国家和一个安全的盟友”;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印度珍惜与俄罗斯之间"特殊战略伙伴关系"。
2022年12月9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取消了原定于 12 月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举行的面对面的会谈。自 2000 年代初以来,每年举行一次的俄印峰会仅在 2020 年大流行期间被取消一次。
随着俄乌战争中,俄罗斯越来越陷入战场与国际政治中的绝境,印度和俄罗斯的盟友关系也开始冷却、拉开距离。这种趋势在8-9月迎来了质变的转折点,莫迪开始公开指责普京不应该发动战争。
而现在取消12月的峰会,无疑是印度进一步要和俄罗斯进行切割的措施。这意味着,印度认为继续与俄罗斯站在一边所需要支付的政治代价损失,已经比获得战略核打击等能力方面的进步收益还要大得多。
------------------------
2021年底,普京访问印度,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军事和石油合作协议,同时之前两国交易的S-400防空系统也开始实际交付。
但在俄印军事贸易中,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是S-400这类普通的常规装备;而是印度借助2014年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空前孤立、经济/技术均处于被严厉制裁的情况下,从俄罗斯获得更多核武器技术、洲际导弹技术、高超声速武器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印度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来说,才是长远来看最具备致命威胁的类型.......
图:2011-2015年,俄罗斯军事出口份额中来自印度的采购份额达到了39%,超出当时中国的三倍以上
虽然时至今日,俄制武器在数量上依旧占据了印度装备库中的大头,比例在前几年依然超过60%以上。但是从80年代开始,印度就已经在很多方面看不上苏联装备的性能——尤其是涉及到电子电气相关的方面。
图:印度A50 EI,早期的三架产品,其雷达等核心设备,全部是以色列由于美国施压而未能交付中国的库存品
90年代印度试图获得预警机的时候,俄罗斯诚意十足的把不给中国人(赴俄代表团)看的A-50预警机直接拉到印度进行展示,但是印度根本看不上这一型号;最后选择了拿俄式飞机作为平台,搭载来自西方电子系统的折衷方案。
看不起归看不起,印度依然高度依赖于俄罗斯的出口,这其中牵涉了相当多的因素。
比如印度军事采购中总是被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腐败问题,这种腐败问题确实普遍存在,而且很严重。
从自治建国后到今天,印度从军队到工业界再到政府和议会高层,不知道多少核心权贵家族都在对俄进口和投资合作流程中受益,与俄罗斯建立起了牢固的利益捆绑和交换渠道。由此形成的决策倾向惯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但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于弹道导弹甚至核弹头等高度敏感技术的捆绑性输出。
俄罗斯传统上和印度具有重合度非常高的地缘政治利益关系,印度对周边几个国家的牵制作用都是符合俄国战略的,这一点从二战后到今天都始终不变。
因此俄罗斯对印度的技术输出尺度向来非常宽松,早年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率领DRDO(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赴莫斯科访问时,莫斯科就公开表态同意帮助印度发展洲际弹道导弹。
当然,这种帮助是有前提的——印度必须把钱给够。
大额军事贸易牵涉到的环节,从来都不局限于一笔合同、一份订单;不买够足够的装备和金额,俄罗斯就不会允许出口那些印度真正渴望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印度不可能从西方得到。
图:9·11事件把美国的决策重心转向了阿富汗,在换取阿富汗周边政权合作的一系列外交政治操作中,美国选择了逐步放松对印度核试验事件的技术封锁和制裁
比如90年代末期印度的连续多次核试验,招致了西方严厉的技术制裁。不只是LCA(电传飞控等关键技术依赖西方)这样的军用型号差点夭折,就连萨拉斯这种没有军事潜在价值的轻型涡桨民用客机都跟着遭殃。
基于这一层面的背景,即便印度对俄式战机或者其他装备的性能不满意,但为了获得战略导弹等方面的技术,他们也必须维持对俄罗斯的武器进口和其它项目合作。当然项目的具体细节还可以进行其他妥协——比如苏30MKI就大量引进西方机载设备,可以把机型的实际使用性能提升到至少算能用的程度。
图:苏30MKI
在2000-2010年期间,印度向俄罗斯发起的军购强度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苏30MKI项目的最终订单数量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2010-2020年期间,印度对苏30MKI的性能/成本评价日趋降低,核试验带来的制裁封锁影响也在不断消退,但是印度面临中国的装备性能竞争压力却与日俱增。
正是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近几年印度在战斗机的对外采购中,对于战斗机性能的渴求开始压倒了其它方面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先是否决了与俄罗斯在苏57项目上的合作,继而又决定采购阵风战斗机作为核心战斗力量。
图:阵风
但从印度方面的视角而言,2010-2020年以来的军事竞争对印度形成的装备压力激增是全方面的;战斗机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阵风一类常规武器的引进远不足以满足他们期待中的总体军事能力水平——尤其是核战略打击力量的水平。
1947-1964年之间,印度的核政策还是公开承诺不谋求研制核武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际核军控。但在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后,效仿中国建立起有效的核战略打击力量体系——包括整个其涉及的各种武器研发体统,就一直是印度发展规划中的核心政策。
这种战略打击能力早期以核弹头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弹道核潜艇为主,后期开始加入高超声速类载具;但目的始终不变——射程远、速度快、难以拦截、隐蔽性好,极少量的武器投放即可形成对方难以承受的损失代价。
图: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系列高超声速导弹,以中国雅鲁藏布江的印度名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和俄罗斯的莫斯科河联合命名
这些高度敏感的技术,印度只能从俄罗斯拿到,印度和俄罗斯双方都很清楚这一点。
对于俄罗斯来说,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就是卡着印度既有的能力节点;把这些敏感技术揉散成一个个延续的关键项目,每个项目都绑定上高额的搭售内容,把生意一直做下去。
但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以后,俄罗斯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和技术封锁制裁。俄罗斯现在存在着极大的经济和先进技术输入缺口,它既需要大量的资金输入来给国内经济输血,又需要新的“合法”、“民用”渠道,补上西方先进军民两用技术设备的持续输入需求。
图:印度的阿里汉特核潜艇。印度无论是核潜艇的使用经验(租借俄核潜艇)还是研制能力,都离不开俄罗斯的大力支持
2021年底印度和俄罗斯宣布的合作和交易,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两国讨价还价的产物。而印度在这种交易中是不是又当了冤大头?
说当了冤大头,确实是有的。作为技术上的弱势方和需求方,印度被叫高价、被强制搭售,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说印度只会当冤大头,那也并不是事实。毕竟哪怕是在苏联军力国力的全盛时代,印度也能经常在两国贸易中,利用美苏之间的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和苏联产业布局畸形的因素,牟取可观优惠甚至是赚上一笔。
更合适的描述,是印度和俄罗斯在各有所需的情况下,谈成了一个打包的批发优惠价——包括项目被高调公布本身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是价格的一部分。
在这些项目的背后,最值得关注的环节,在于未来的若干年内;印度会不会在中远程弹道导弹、高超声速武器、核潜艇技术、核技术等方面获得显著的进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