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0岁,我选择了离婚

30岁,我选择了离婚

情感

随着《再见爱人》这样的离婚综艺的热播,婚姻中相处的细节,婚姻双方的面貌,都被拿到台面上,大声地置喙、审视、用以评头论足。不过今天,我们想聊聊有关离婚本身的选择这件事。

今天的分享,来自于看理想编辑部与一位最近选择离婚的女性秋天的对话。


我们将她的视角的部分整理了出来,形成了这么一篇自述。


在她的讲述中,或许你可以窥见很多,一位女性的成长轨迹是怎样的,她如何找到自我,婚姻对于当下的女性来说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借由她真诚的讲述,或许你可以看到一面镜子,它反射出了一些现实的细碎之处,关于现实,关于婚姻,也关于自我。



01.

30岁,我选择了离婚


刚刚进入30岁,我跟朋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最近选择离婚了,因为生活理念不太一样,和平分手。离得很平静,感谢对方多年支持。”


得到的回答,有诧异的,有疑问的,但最多的反应,还是“恭喜啊”。还有不少人在听闻后会补充一句,我也有认识女性主动选择离婚,都过得挺好的。


也许是样本太小,也许是我的同温层泡泡过于厚重,但就我的观察而言,身边的同龄女性(30岁上下)里,选择离婚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缘由往往不是因为特别重大的变故或者事件,而是觉得两个人不合适了,想要更自在的状态,就选择了离婚。


更让人感到惊讶且欣慰的是,愿意理解、包容和鼓励离婚的人,尤其是女性,越来越多了。


去年大热的电影《爱情神话》里,倪虹洁饰演的格洛瑞亚讲出了一句金句名言,“我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有钱有闲,老公失踪,不要太灵哦。”


在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一种舆论走向。但现实来看,生活也并不是大女主爽剧,好像离婚的女性就只一种有钱、飒爽、独立的单一印象。


其实选择离婚的过程往往经历许多挣扎和反复,此后的生活当然也并不一帆风顺。但总体来说,包括自己在内,我所认识的离婚女性里,确实都过得更加自在和舒坦了。


挣扎于是否离婚前前后后的时间里,我也跟多位选择离婚、或是同样困扰于婚姻关系的女性聊了聊。这样的交流除了能够互相鼓气、共情、勉励和经验分享之外,我发现即使所处境遇、离婚缘由或是婚姻状况都不相同,但在这个年纪选择离婚的女性身上有许多微妙的共同点,不管是心路历程,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我想将自己的离婚经历和思考分享出来,虽然只是很普通的思考,但不管我们的年龄、状态和情感状态为何,只要它也能让屏幕前遥远的你也产生一些思绪联想,或许它就是有意义的。


02.

思考自我,是一件只要一开始,

就停不下来的事情


老实说,我25岁以前的生活状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大概就是“无知”。


虽然念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读书时也参加了很多社团,有自己的爱好,看起来过得挺开心,情感上也认识了志同道合的男朋友。


说出来也不怕让人发笑,20出头的我曾经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只“米虫”,不用经历让人畏惧的工作环境。一辈子可以受人照顾,拥有一种相夫教子、无忧无虑、舒适的家庭生活。


我一直处于一种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状态,很多选择感觉自己都在被推着走。毕业了以后不知道能干什么,就考个研究生试试;别人说该工作了,就随便找到了一份工作做着。就连婚姻,也是当时相恋多年的男友因为某些现实因素提议,自己也觉得好像总该结婚了,就选择了结婚。


工作、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当时我的脑海中完全是一副混沌的状态,人生选择大多是走一步算一步。回想起来,在这样的状态下选择结婚,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状态,还是挺愧疚的。


我开始工作跟结婚的时间点距离不远。在开始工作之后,我的人生好像进入某种“正轨”,工作有了突破和起色,丈夫也是一种可以互相扶持的存在。


我们一起看过电影《花束般的恋爱》,虽然工作后的状态不像其中的男女主角那样因为不再喜欢同样的爱好而变得疏远。但像电影一样,生活的重担也渐渐给两个人的关系压上重担。生活中的争吵变得频繁,琐碎事情的来回拉扯也不断让人感到疲惫。



但从核心来说,最重要的裂痕,或许是因为两个人的状态发生的巨大转变。他大我数岁,进入社会也要早几年,在我的学生时代,展现出一种更成熟、更包容的教导者的状态。但自从有了自己的工作,我渐渐从一种依附于他的状态中,变得平等和独立。


2020年,疫情发生,种种社会现实议题如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地涌到我的面前。我遭遇了极大的政治性抑郁,而那时候工作中又经历着许多的压力和不顺心。


都说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但许多生活小事就变成了鞋子里磨脚的小砂子,看似问题不那么大,忽略疼痛、硬着头皮也能坚持走路。


工作可以努力干,婚姻可以勉力维系,但总觉得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不太对劲。那时候感觉到自己真的是处于一种十分极限的状态,都在咬牙坚持着。


在现实和生活中找不到答案,慢慢地,我把目光和经历投向了书籍、电影,以及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时候看了大量的书籍,不管是小说还是非虚构写作,新闻纪实或是理论研究,当然看得最多的还是女性主义的书籍。在观看的大量不同风格的电影中,看到了被影像放大的幽微人性,也看到了人生分岔的无数种可能。


人生开始浮现出许多碎片化的思考。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挺焦灼的状态,时常在想通和想不通之间徘徊。


可能今天看了一本书感觉活力满满,当下的许多问题好像找到了解决方法。但第二天又遇到了让人沮丧和无力的事情,比如对于许多政治性抑郁的无力时刻。生活和工作很多存在的困境,是想通了也依然要去面对的事情。有时候也经常处于道理懂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


在阅读过程中有一本对我影响很深的书籍,是贝蒂·弗里丹写作的《女性的奥秘》。这是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代表作。在书中,许多年轻的女性遭遇了跟我类似的困境,她们也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却因为一种“女性的奥秘”(即在过去的文化中,一名好女性的奥秘就是成为好妻子和好母亲)成为家庭主妇。


但在生活中,她们不断地问自己,“生活就要如此这么下去吗?”


正如书中所说,一位女性是不可能通过其他的人——她的丈夫和孩子——来找到自我的,她也不可能在乏味的家务琐事之中找到它。


而日复一日的生活劳作中,这种消极顺从,其实是让女性在毫无意义的琐碎杂务中迎向自我的死亡,而且是一种活生生而缓慢的、钝刀子割肉版的死亡过程。


一个看似完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当然看起来相对简单,在精神上依赖他人,通过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当然也比完全依靠自己要容易一些。


可是这种容易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稳固吗?无视裂痕的存在,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完美的婚姻生活,一辈子就该如此吗。


“我是谁”这个问题,只有自己可以回答。当然,正视这个问题不等于就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会有像过去“美好婚姻和家庭生活”那样的标准样板和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只能通过自己寻找。


而思考自我,是一件只要开始,就停不下来的事情。


在许多纠结的时刻中,偶然也存在着一些好像是突然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刻里,我时常感到灵光一闪。常对世界运转规律,或者对于自己的追求,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5年不断地思考,我能很明显感觉到自己慢慢从一种无知的状态走向有知,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坚定自己的想法,更明晰地知道了自己更想要什么。


过去看过的很多书籍,都在内部消化,形成了一种自我的支撑。


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行为上的改变,都源于过去阅读过的那些书籍和电影,过往的人生的经历,也许它们在当下未必会形成一种切实的反应,多么深刻的感触。


但在日后的行为中,当我在不自觉的实践中,慢慢将女权主义的很多信条嵌入到了自己的生活里。这样的正反馈也促使着我不断地往前走。


包括自己想干什么样的工作,擅长的是哪部分,不擅长的又是哪部分。以后到底想要一种怎样的生活,在恶劣的大环境中,我更加应该珍视什么,什么又是可以暂时放弃的。


而明确自我的过程,不止是了解我更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放弃什么。


渐渐地,我可以稍微放下一些来自社会文化无形的审视和压力,比如女性必须做什么的规训,比如衰老、外貌和生育的焦虑。身边那些让自己不断产生精神内耗的人和事物,自己也在下意识地梳理、放弃和精简。



其实前夫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可靠、对家庭付出也很多,双方的兴趣爱好许多也一致,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伴侣般的存在,只是很多生活细节上的不断地争吵让人心力交瘁。我越来越“不着家”的举动,不管是外出看展、参加活动,或者跟朋友聚会,也离传统的婚姻家庭生活越来越遥远。


在逼仄的外界大环境下,两个人之间的摩擦变得更加明显,容错的空间也大大减少,在工作和外界带来的心力交瘁之下,老实说已经没有再多的能量可以去应付婚姻中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最后选择离婚并不是谁的错。人本来就是会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没有任何一段关系会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方式相处。当双方的非良性沟通已经到了极限状态,感恩对方的付出,和平分开也是一种选择。


03.

自由的体验太过珍贵,

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


在一种极限的状态中思考自我、挣扎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过程虽然十分痛苦,但走出来以后回顾的状态,却总让人觉得柳暗花明。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很喜欢的小书,《始于极限》,这是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的对话书写,在书中,作为一名年长的女性,上野千鹤子分享了自己最真诚的体验。


“无论工作本身赚不赚钱,最大的回报都是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尝到甜头就会上瘾……你会感到自己做成了一些事,因此脱胎换骨。哪怕到了我这个年纪,都能尝到这种滋味,仍在成长期的你就更不用说了。”


而另一段描写,简直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写照,“遭遇瓶颈与难题的时候,即便有最亲近的人守在身边,能够突破难关的人也只有你自己。被逼到极限后努力克服——这种经历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体会到。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如果这种体验伴随着认可,那就赚到了。”


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么多年,伴随我成长的,成为我支撑和支柱的。不再只有满足父母的期待,成为社会中有工作有收入的社会人,或者成为一个好妻子。


我慢慢发现,自己的爱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自己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还有自己一点点想通的思想和体悟,才是独一无二的、最重要也最坚实的支撑。


通过这段经历,我发现自己身边离婚的女性还不少,而在讲述可能离婚这件事情时,我从女性身上得到的所有反馈,几乎都是积极正面的。


当然也有惊诧,但绝大部分都是倾听,理解和包容。也让我拥有了更多出走的勇气。离婚这件事,也不需要遭受太多的有色眼镜。


在我的人生体验中,最近三四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建构一种女性同盟的重要性,就像上野千鹤子在另一本《厌女》里讲的那样,过去的社会中,因为女性只能靠男性来的资源来生活,所以女性彼此之间是被鼓励去争斗的,她们之间的联系是被打散的。


但我越来越认为,在现在女性大都可以拥有独立工作之后,其实这一层现实因素被逐渐地打散了。


我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女性彼此之间都在提供能量,我们彼此之间,是一种松散而相互支持的联系。她们像是一种隐形的保护网,也许并不直接地提供保护,却可以柔软地兜住很多东西。


我从周围的女性身上学到了非常多,她们并不是一种标准的样本抑或是模板。在她们身上,看到的不是方向,而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勇气。



我后来有慢慢回想很多事情,包括反思这段婚姻关系和身边的人的状态,这些思考倒是跟前夫的个人行为无关,更像是一种对大环境下的性别议题的思考。


我观察到在婚姻中的很多男性,可能不太会去维护这段关系,这种维护不是说表层上的“工作养家”,而是一种对双方关系和感情的思考。在很多已婚男性看来,生活和婚姻上,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按部就班地做一些事情,可能就已经是一种不错的生活。


从根源上来说,我认为在当下的婚姻制度里,男性和女性所处的境遇是很不一样的。男性按照一种已有的标准路径走下去,就往往能得到一种还不错的生活。因为整个社会环境,不管是工作职场、资源分配,相对于男性来说都是一种更理所当然的状况。


但可以说,没有一位女性不需要经过无数的天人交战就能够开始寻求自我。女性往往需要不断地与许多隐形的事物和观念斗争冲突,经历一番努力和果敢,才可能开启新的路程。


说实话,也没有一个冲破婚姻牢笼,开始寻求自我的女性,在开始行走的时候,是能够确信自己会走向何方的。


可这种打破现实牢笼的念头一旦出现,只要品尝过了自由独立的滋味,就真的很难放弃。不管是从我自己或是她人身上,都看了一种觉醒后义无反顾的状态,一种难以掩饰的,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因为不管怎么说,我们不会再陷入到过往那些无望的家庭环境中,而是不断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继续向前。抵制住了众多的规劝和操纵(不管是来自家庭的、父母的、社会文化的),坚持自己的生活准则,并与理想继续一致。


这一过程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但我们没有逃避到那些看似温暖的温室之中,而是去迎接真实世界的挑战。虽然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固感,但必须要说,新的可能性不管是对于自己,或是对于别的女性身上,都还在发生着。


最近我有一个特别小的改变可以分享,就是我学会了开车。其实我拿到驾照很多年了,但一直觉得开车很困难,是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种种关于“女司机”的讨论也让人望而却步。


但在开始开车之后,我发现它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就像改变人生状况也并不如我想象中艰难。它并不是一种好像需要跨越艰难险阻,或者要达到很多人生的前置条件,才能做到的事情。


其实在几次租车之后,我发现开车很简单,最需要克服的是心理因素。自己也就瞬间理解了那位“50岁开始自驾游”的苏敏阿姨的体验。


握着方向盘的感觉,就真的像握着自由,它很像是一种自我赋权,一种对于个人的、自我的掌控,伴随着权利而来的,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很像伍尔夫所写作的一间女性的自我房间的强烈即视感。



自在、独立、自由,对于女性来说,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事物,因为从小到大很少有人鼓励女孩这么去做,也很少见到真正的模板,很难被鼓励去体验,也许得成长到一定的年纪,经历很多了事情,得通过很多自己的努力,甚至需要许多机缘巧合下才能够拥有的东西。


正是因为它太过珍贵,所以一旦拥有了,就不想再失去。



讲述:秋天

撰文:小球藻

监制:猫爷

配图:《绿光》《秋天的故事》

《花束般的恋爱》《爱情神话》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五年前的性侵案,今天我选择说出来RISC-V有局限性,英国芯片初创公司,选择了Open Power美股IUPO|多年未能登陆A股的蜗牛游戏,最终选择了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梦为了不让旧笔记本电脑吃灰,我选择把它拆了!从普林斯顿辞职!曾经的清华女神教授,为什么选择了回国?在中国,真正躺平的,是ta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89岁老妇人遭36岁男子性侵,见证犯人入狱后,她选择了安乐死...体验 | 那些有条件移民的香港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留下?秋招再见,我选择放过自己活着拿钱!MIT校友对谈回顾 | 从一开始,我选择不走寻常路老年癡呆大戰奄奄一息分享亲身经历的犹太教育:怎么都没想到会给孩子选择了犹太学校[汽车] 40岁提奔驰GLC,最后一台油车还是选择了BBA牛奶年货节来啦!当下流行“囤”营养,“送”健康,没有比这个超值奶卡更合适的选择了!河南40岁女子用废材做服装,23家公司上门求签约,她选择了谁?“选择了艺术留学,我要放弃高考吗?”性生活不和谐,除了离婚,还能怎么办?【活动合集】我在搞钱和搞对象中选择了搞笑,在脱贫和脱单中选择了脱发,呜呜呜~畅游法国(27)-马赛进行曲量子纠缠,来自X星球的男朋友香港卷不动了,我选择去新加坡马蓉宋喆2.0再添猛料!小三掌握财政大权、和渣男同床共枕,原配又一次选择了原谅?!刚移民纽约的华女,不甘心做低薪苦力活儿,她选择了从这里开始...我也是2020年回去过春节的:27岁中国女硕士移居英国,半年后选择了自杀!神吐槽:“你在搞钱和搞对象中,选择了搞笑”——阿姨,你骂的太……!唐山女子哺乳期被伴侣残忍砸头,视频曝光后,家人却选择了谅解……为什么巴黎欧莱雅等众多美妆品牌都选择了抖音电商?美女从普林斯顿辞职!曾经的清华女神教授,为什么选择了回国?74574人感染!广州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放弃Google 300k年薪,我选择all in Start-up!!在self-discipline和self-indulgence之间,你选择了哪个?“白嫖”完 AWS 后,为了节省成本,我们最终选择了 Fly.ioGPA 81,我选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项目提升背景!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