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的决策是正确的,但过程注定艰难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12月防疫政策放松后,很多网友开始质疑放开,他们认为中国还是应该坚持严控,现在放开了,还不如严控安全。
对于这种声音,我是不赞同的,放开不是不作为,而是换一种策略防疫。
放弃严控并不是政府主观上放弃,而是客观上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隔绝病毒。乌鲁木齐,兰州,西宁等城市的案例早就表明,即使进行绝对的封控,三个月仍无法隔绝病毒,日增还在几百例左右。病毒仍可以通过快递和气溶胶途径传染,可谓是防不胜防。
几千年的公共卫生史告诉我们,人不能胜天,历史上的传染病,如黑死病和西班牙流感,并没有被人类消灭,而是病毒自己的毒性逐步减弱,加上被传染的人群形成免疫屏障,这才让疫情逐步消失。实际上,西班牙流感的变种今天仍然存在,只是它的威胁不同往日,目前人类真正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
之前曾问过北京市卫生系统的专家,他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大数据流调远没有民间吹的那样神,日增几十例时,尚可以通过流调追查传染源,但当日增阳性达到几百例,几千例时,流调已然不可能。细心的网友会发现,在2021年德尔塔毒株肆虐时,流调和传染源是非常清晰的,等到了今年10月,11月,流调就再也搞不清了。
一方面没有能力隔绝病毒,另一方面封控的代价越来越大,2020/2021年,一般封控一个月就可以解决问题,一个月的时间,居民,商户还可以忍受,中国人是最温顺的民族,完全可以配合政府。
但奥密克戎传播后,往往封控两个月,三个月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且部分地区刚解封没过多久可能又要封控,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成本一是经济上的损失,封控期间服务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小餐馆,健身房,电影院倒闭,中小企业的物流,办公也受到影响,倒闭的中小企业在这两年达到高峰。今年第二季度,我们经济增长为0.4%,这还只是封控上海一座城市,11月如果还不进行策略的调整,那的封控多少个城市?经济损失的有多大?
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可以挺得久一些,但是没多少存款,还有家人要养的基层打工人,该怎么办?“我怕病毒,但更怕贫穷”,是很多打工仔真实的写照,很多封控爱好者总自诩底层代言人,但他们像瞎子一样,完全忽视了要求放松的人群恰恰多是务工者和小店主这一事实。
相对而言,旱涝保收的体制内更支持封控,但就算是体制,今年也有些撑不住了,一些小城市,教师,公务员已经长期领不到绩效奖金,光靠两三千的基本工资根本维持不了生活。体制内都出现问题,足见地方财政之困难。保定,石家庄,之所以率先放开,实在是形势所迫。
除了经济成本,还有社会成本,比如封控在家,收入下降,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还有不可避免的会引发冲突和非正常死亡等。
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人,大疫三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有体验过正常的大学生活,甚至没有机会做实验,外出实习,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表示,新毕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没有区别。今年,国家多次公布青年失业率,这个数字一直徘徊在15%以上,一度接近20%,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青年,也不能一直封下去。
很多人,始终处在一种巨婴心态,他们希望国家把病毒清零,但这个清零不能太影响他们的生活,清零可以,但不能加码。可惜的是,当奥密克戎传播后,两点越来越难兼顾,不加码很难清零,要清零就的严控。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只能调整策略,逐步放松。
防疫策略变化是正常的,2020年我们面对的是高死亡低传染的原始毒株,严控是对的,现在面临的是低毒性的奥密克戎,二十条和新十条符合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
放开的决策是正确的,但过程是曲折的,如何更好的放开,逐步恢复常态,仍需要我们去探索,即使是人均医疗资源丰富的新加坡,香港,也经历了一段阵痛期,这段阵痛期,我们必须挺过去。
这几天,很多人怕病毒,很多来源于周围人的遭遇,在北京很多人阳了,都出现了咳嗽,发烧,嗓子疼,全身乏力的症状,一些人甚至烧到了39度以上。这与官方宣传的大部分是无症状大相径庭。
首先要明确,这里说的无症状指的是肺部没有阴影,不是说完全没有症状,发热,咳嗽,嗓子疼都是正常反应,与流感症状相似,之所以冲击比流感大,是因为它的传染力远强于流感,短时间内让多数人感染,这种大面积的感染是造成恐慌的根本原因。
以往的流感季,也有一部分难受,发烧,去医院,但由于人不多,没有造成恐慌,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不是说它没有威胁,而是相对原始毒株,威力大大减小了。
另外,奥密克戎的不同变种,威力也不一样,比如广州的BA.5.2就要比北京的BF.7症状轻,同一个变种,在不同人身上症状也不一样。所以即使从概率上讲病毒已经不再危险,但具体到个人感受上,仍存在差异。
现在,北京很多人都阳,我身边阳的朋友已经多达二十个,其中中老年人也有,他们全都正常康复,当然有些人的过程会比较痛苦,烧到39度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受,但真正危急生命,会造成后遗症的,极少极少。
患上阳性的朋友,不用担心,按时吃药,好好休息,熬过最难受的两三天,就能雨过天晴。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刻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已经尽力,今天的情况已是相对不坏的结果,政府再努力,最后战胜疾病的也只能是你自己,官方说个人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完全没问题。
对于专家,建议大家也辩证看待,固然有梁万年,吴尊友,钟南山等前后表述不一致的专家,但也有始终如一的张文宏,张文宏在很早就指出今后中国的防疫目标应是防止重症和死亡,避免医疗挤兑,目前看,这一判断很有前瞻性。
现在北京,发热门诊排起了大长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我认为无症状轻症患者大可不必恐慌。首先,你去了,医院也只会让你回家吃药,二是现在北京冬天这么冷,而发烧最需要的就是休息,本来不重的病,经过几个小时折腾也更重了,而且发热不一定是新冠造成,也可能是其他流感或者着凉,去了反而增加感染风险。最重要的,这么多症状不重的人排队挤占了重症患者就诊的空间,反而让重症患者,尤其是老人难以得到救治。
所以,还是希望无症状和轻症的年轻朋友能自己吃药解决就自己吃药解决,尽量不要占用公共资源,真正的公共精神不在高大上的口号中,就在危急时刻的行动中。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街边空荡荡,人们对新冠仍怀有恐惧,尽一切可能避免成为第一批的感染者,但正如专家冯子健所说,最终80%-90%的人都会感染,只是早晚问题,这个疫情高峰期,只能挺过去。
既然结果不能改变,不如做好准备战胜他,我相信阵痛是暂时的,疫情高峰过后,北京仍会恢复他往日的繁华,经济和暂停的社会生活定会恢复,钟南山说明年中旬恢复正常,这个判断没有问题。
有人说,现在疫情才刚刚开始,这话没错,之前是政府这个大管家强制保护我们,现在该靠我们自己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