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到全局:语义相似度的测地线距离
©PaperWeekly 原创 · 作者 | 苏剑林
单位 | 追一科技
研究方向 | NLP、神经网络
论文梗概
测地线距离,简单来说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由于流形未必是平直的,因此该距离未必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欧式距离),经典例子就是从地球的南极走到北极,我们没法穿过地心走直线,只能沿着地球表面先走到赤道然后再走到南极,走了一条曲线(半圆)距离。
在局部范围内(此时距离比较小),地球还是平的,所以欧式距离还是可用的,但是放到“南极-北极”、“南极-赤道”这样的大距离就不够准确了,这就跟刚才的语义相似度场景很相似了——已知的距离(比如欧式距离)在近距离内比较准确,在远距离不准确,本质上就是因为流形不是平直的。
幸运的是,有局部距离就够了,我们将其转化为一个图的问题,可以利用“最短路径”的算法估算出近似的测地线距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现有的距离函数算出每个点与剩余点的距离,然后只保留距离最近的 k 个点(也可以按阈值截断,看具体情况),在它们之间连一条边并标记上距离,这样一来所有点和边构成了一个加权图(我们称之为“k 邻近图”),我们就可以用 Dijkstra 算法来搜索出图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并计算出它的长度,这就是测地线距离的近似结果。
总的来说,在“相近点的距离比较准、较远点的距离比较不准”的假设下,我们可以 k 邻近图加最短路径的方法,估算较远点的测地线距离来作为替代品。由于测地线距离考虑了向量空间的流形状况,所以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参考原论文的 Table 8)。
参考文献
[1] https://arxiv.org/abs/2209.07496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或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