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全球靶向药巨无霸喜获完胜,泽布替尼坐实同类最优
12月14日,在ASH2022大会的最新突破摘要环节,百济神州公布了泽布替尼“头对头”3期临床试验的一项最新结果,引起了业界人士关注。同日,此结果也在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表明获得了制药领域的最高学术认可。对于国内的创新药来说,这也是第一次。
这项相关的临床研究(ALPINE),是针对难治或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治疗,最新公布的结果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泽布替尼疗效优于伊布替尼。
在平均随访时间为29.6个月时,泽布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为79.5%,伊布替尼组为67.3%,泽布替尼将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35%,差异显著!
此外,在安全性数据方面,泽布替尼也更有优势,尤其是在心脏功能相关的安全性指标方面。在临床试验中,泽布替尼组未出现心源性死亡事件,但在伊布替尼组,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为1.9%。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属于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这些肿瘤细胞会表达B细胞受体,在B细胞受体激活之后,细胞内的一个激酶BTK也被激活,导致癌细胞的增殖。
针对CLL/SLL的分子病理机制,BTK抑制剂也就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一代靶向药伊布替尼于2014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CLL/SLL患者。
泽布替尼是一款成功出海的创新药代表,此前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成人边缘区淋巴瘤(MZL)等适应症。在全球范围内,泽布替尼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其中这项关于CLL/SLL治疗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在欧洲、美国、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145个临床研究中心入组了652名患者,所有患者分成2组,一组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另一组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头对头”比较这两种BTK抑制剂的疗效。
此前,该试验已经报道过客观缓解率(ORR)数据,泽布替尼组和伊布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是80.4%和72.9%,泽布替尼的疗效比伊布替尼更高。
而最新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泽布替尼不仅仅是在ORR上显示出优效性,在PFS上,也同样显示出优效性。
要理解PFS的重要性,先要搞清楚ORR、PFS、OS的区别:
ORR (客观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对于CLL,衡量是否缓解,除了看肿瘤大小的变化,还要评估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ORR越高,表示获得缓解的患者越多,治疗效果越好。
PFS(无进展生存期):患者从随机分组参加临床试验至肿瘤发生进展(恶化)的时间。如果PFS太短,说明治疗效果不佳,即便有效果,也不持久。
OS(总生存期):患者从随机分组参加临床试验至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时间。OS越长,说明患者生存时间越久。但在血液肿瘤的研究中,由于患者的总生存期通常较长,临床试验通常无法比较这一数据。
在这几个指标中,ORR是一个短期治疗效果的指标,因为在治疗后患者即便出现完全缓解,病情也可能复发。PFS,OS都是衡量长期效果的指标,评估的是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PFS比ORR更重要,这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个描述爱情的诗句,只能用来作为名表的广告。
但是,抗癌不是谈恋爱,不能只是在治疗后有过短暂的缓解,“曾经拥有过”就行了。患者需要的是缓解得久一些。当然,最好是能治愈,这是癌症治疗所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CLL这类需要长期治疗的血液肿瘤,PFS已经是衡量治疗效果的一项“金标准”。
而“头对头”试验,等于是与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单挑”,希望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新药有更好的效果。药物效果越来越好,离治愈的目的就越来越近。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生存指标最重要,为什么有的新药仅仅凭着ORR数据,就获得FDA批准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药物的审批不是FDA的目的,让患者用上有效的新药,才是目的。为了这个目的,FDA会给一些非常看好的试验药物开绿灯,比如说给一张“加速批准”通行证。泽布替尼正是有了这张通行证,才能使用ORR数据作为报批的关键数据。
但是,FDA并不满足“曾经拥有”。上述的批准,只是“加速批准”,这并不是审批的结束。在此之后,药企仍然要补充提交生存期的数据,如果FDA发现一款新药治疗的效果只局限于ORR,在生存期数据方面都看不到效果,也会撤销之前的“加速批准”。很多情况下,药企也会与FDA沟通,主动撤回之前所获得的批准。
2021年3月,K药就主动撤回了对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适应症,该适应症于2019年6月获得加速批准,但在上市后完成的3期临床试验中,K药没有达到生存期终点。
目前,泽布替尼已经提交CLL/SLL适应症的上市申请。FDA也已经开始审批程序,预计将于明年1月公布审批结果。不出意外的话,FDA很快会批准这个适应症。
如今的泽布替尼获得了PFS优效性数据,又给板上多钉了一颗钉子。
BTK抑制剂有着广泛的用途,适应症不只是CLL/SLL。正因为如此,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药物。2021年,伊布替尼的全球销售收入高达96.83 亿美元,是该领域的巨无霸,在全球所有药物的销售额中排名第六!
因为有成功,就有复制成功的冲动。目前全球已有5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此外还有众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产品。仅仅在国内,就有60多款在研的BTK抑制剂,其中有13款进入临床后期阶段。
但是,与伊布替尼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的BTK并不多。在国外,另一款BTK抑制剂阿卡替尼也与伊布替尼进行了“头对头”临床试验,但对于治疗CLL/SLL,也只是获得了“非劣效”效果。
事实上,泽布替尼是目前唯一显示出比伊布替尼有优效性的BTK抑制剂。2022年的美国NCCN指南,已经将泽布替尼推荐为有染色体17p缺失/TP53突变的CLL/SLL患者的优先级用药(包括一线和二线),对于其他的CLL/SLL患者的二线治疗,也可优先选择泽布替尼,可以说是得到了指南的最高级别推荐。
伊布替尼属于“同类首款”(FIC)药物,其他的BTK抑制剂,只属于Me-too药物,只有证明了“优效性”,才能成为Best-in-class (同类最优)。
因为临床效果更佳,泽布替尼在全球的销售额正迅猛增长。据此前百济神州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1年泽布替尼全球累计销售额为2.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3%。
由于FIC的首发优势,其他的药物很难复制伊布替尼销售额的辉煌。但是,因为泽布替尼的出现,伊布替尼的辉煌将成为历史,BTK的江湖也将变局,特别是在国内,患者不但能用上更好的药,药价也更亲民。
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往往以悲剧收场,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伟大的抗癌药,应该是让患者获得长久的治愈。
但最伟大的药物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才有一代、二代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也是科学家做药的初心。
希望国内能有越来越多的药物研发企业,不仅仅满足于Me-too药物,不但要能做出更多的Best-in-class,更要向First-in-class进发。
这样,抗癌药才会前进,而不是原地踏步。
参考文献:
(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如果舌尖能思考》。可以谈最前沿的医学研究,也可以讲最通俗的故事。插图:韩沙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