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不再核酸,每日新增不再准确,我们如何判断疫情的发展?
核心提要
1. 国家卫健委表示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其原因是实行“愿检尽检”后,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其实际数量。此前反映疫情状况的每日新增阳性数据,如今已失去参考价值。
2. 目前若想了解疫情变化,可参考其他国家的方法:一是统计抗原检测阳性的数据;二是对城市、社区的污水进行监测,一直没有全员检测的美国,很多城市就一直在监测污水中的病毒量。另有一些数据也可以作为判断疫情发展进度的参考。根据此前北京市的数据,12月11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达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这应当反映了北京目前的实际情况。而根据另一个数据,即地铁客流量来判断,当前疫情的影响也没有2020年初时严重。
为何只有我们统计无症状?这次为何又要取消?
2022年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每日疫情通报中特别说明:“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原因是实行“愿检尽检”的策略之后,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目前已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 。
将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分开统计,是中国的特色。在其他国家,只要是核酸阳性,就确诊为感染。
为什么非要单独统计无症状感染数?在2020年武汉解封之前,曾做过一个全员核酸检测,当时仍有300例无症状感染者。所以,确诊病例被清零了,但无症状感染者也没有清零。尽管如此,武汉解封之后,并没有立即出现疫情反弹。尽管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播病毒的风险,但因为有了武汉解封的经验,在此后划分风险区管理疫情时,如果一个地区仅仅检出无症状感染者,疾控可以判断为疫情风险低,也可不列为中高风险区。
假设把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一视同仁,那么武汉在2020年可能迟迟不能解封。国内的高风险区在此后也会更多。
不仅如此,对于确诊病例数据,虽然每天仍在更新,但大家都知道非常不可靠了,因为身边总有抗原阳性但没去做核酸检测的,也有更多连抗原检测都没有做的有症状者。
这个新情况,并不是什么“家丑”,因为世界各国早都已经这样了,没有哪一国能有嘲笑另一国的资本。
但实际问题来了:疫情三年来,每日新增阳性数据一直是疫情的真实反映,如今一夜之间变天了,这些数据再也无法参考,我们怎么了解疫情的进展呢?
发热门诊人数、地铁流量、AI大数据:总有一个指标可以监测疫情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全员核酸检测,他们怎么了解疫情的实时变化呢?
其实,全员核酸检测,目的是为了“不漏一人”。如果只是想了解疫情的变化,方法还是有很多的。
一个办法是统计抗原检测阳性的数据。民众自测抗原后,通过系统上报,汇入官方的统计数。在香港特区,就有这样的系统,且至今仍在使用。
此外,还有其他的数据,也可以间接反映出疫情的变化。
根据12月12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通报,北京12月11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达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这个数值,不但反应了北京疫情的实际情况,也反应了医院所受到的压力。可惜的是,并不是每天都有这个数据的更新。
北京地铁客流量周末比较少,如果只比较工作日,过去的一周确实有明显下降。但是,在“新十条”出台之前,客流量就已经下降得很厉害了;在开放之后,客流量其实还有所回升。
有人说,“等了三年,疫情终于来了!”这应该只是一个调侃。如果看地铁客流量,疫情的影响绝对没有2020年初时严重。在一线城市,4、5月份上海疫情时,也才是本年度的最低点。
部分医院医护感染超60%,如何防止医疗挤兑?
因为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免疫保护, 也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大大降低,病毒感染直接带来的伤害已经大大减少,但是突然暴增的感染人数,还是会对各行各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热门诊、急诊的人数在暴增,同时医护也是人,也会因奥密克戎感染而病假,医护与患者间的此消彼长必然改变正常情况下勉强维持的医疗稳态,一但医院难以承受压力测试,必然发生因医疗挤兑而导致的悲剧。在北京的一些医院,医护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60%,但随着峰值过去,“阳过”的医护会逐渐“阳康”,回到工作岗位,缓解医院的压力。
不恐慌,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该来的都要来,希望大家早日过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