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女儿成为下一个江歌, 她辞职从美国跟到英国, 被抢三次九死一生
本文授权转载自:国际教育视界
微信号:FindingWIE
出国五年,三次被抢,其中一次经历的还是入室抢劫。
“我真是个倒霉蛋,但我又是个幸运儿。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女儿还健康活着。等她两年后读完硕士,我们就回国了。到时候,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Mary是个跟着女儿全球跑的妈妈,从北京跟到纽约,陪着女儿读大学,现在又跟到伦敦读硕士。
在她看来,网传欧美国家治安不好,恶性案件频发,中国留学生安全保障堪忧,真不是耸人听闻,甚至已经成为每个把孩子送往海外的家长最大的担忧。
她曾经被说成是宠女儿到极致的妈妈。老公说,如果再跟着女儿,她一辈子都断不了奶了。老爸说,杞人忧天,要出事,在哪里都会出。闺蜜说,她开创了大学生还陪读的纪录,简直贻笑大方。
然而,这些评论在Mary看来,一文不值。她要的是女儿安全的活着。江歌、纪欣然、郑少雄……这样的惨案不发生在女儿身上,就是最大的胜利。
活着,比拿到学位更重要。
01
学校门口没有门卫,坏人来去自由
圣诞节将至,又赶上英国大学大罢工,为了安全起见,Mary每月只出门采购一次。今年9月,她陪着女儿到了伦敦,除了有时陪女儿参加活动外,她几乎从来不出门溜达。
伦敦桥、大笨钟……从公寓的阳台上就能看到,但她一次都没去过。不是不想去,是不敢自己一个人去。在美国的经历,已经让Mary对到国外看风景、长见识失去了兴趣,准确说是失去了安全感。
邻居跟她说,伦敦很安全,治安比美国好很多,女儿去上学了,你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此时听这句话,Mary觉得不适合她。同样,她也不会劝很多来海外陪读的妈妈,到处去旅行。
第一次送女儿到美国读本科的,一趟旅行下来,Mary就决定她要留在美国陪读。
在纽约住了三天后,她觉得纽约太不安全了。第一天送女儿去上学,她就发现女儿考上的纽约大学居然连个校门都没有。因为纽大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校园,学生们每天上学和上班族一样,要在纽约市的中心区域来往穿梭。
从纽约最繁华的布鲁克林到曼哈顿,到处都是纽大学生的身影,外加满街的流浪汉。对在北三环单位院子里住惯了的Mary来说,是极度不适应的。
来纽约前,她在纽约大学教艺术史的同学就提醒她:“为什么纽约人爱健身?就是为了有强壮的体魄,遇到坏人可以抵抗一番。为什么纽约人走路都特别快?就是怕在路上被流浪汉纠缠,可以赶快走回家。哈哈哈!”同学的话,让她本来忐忑的心更不安了。
女儿刚过18岁,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怎么生存?出国前的暑假,Mary除了教女儿做饭外,还给她报了个女子防身术的培训班。教练听说是去美国留学,感叹道:“别去危险的地方,就靠两个月学的招术根本抵挡不了坏人手里拿的枪,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人肉是挡不住子弹的。”
大学怎么成了虎狼之地和索命的地狱呢?
Mary说,她看了很多关于留学生被害的报道,主要和学校的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大学一般会给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宿舍,如果不愿意住,就到外面去租房。
几乎所有大学都是开放式的,来去自由的也不乏三教九流之辈。这个事实Mary早就知道,但深入其中,才发现其实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危险。
她曾经想过,让女儿和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去哪里都两个人,不要分开。可是,江歌不就是为保护室友失去生命的吗?室友的不安全因素也很大。
她曾经想过把女儿托付给寄宿家庭,在网上找了一圈,发现没有合适的。有男主人的她不放心,怕男主人起歹意。没有男主人的,她又不放心,因为全是女的,容易被坏人惦记。
32岁才生下女儿的Mary,是个典型的事业型女性。在当公务员时,她就是处级干部。为了能有更多时间陪女儿,她选择入职一家新加坡婴儿用品公司的北京分公司。一手抓公司,一手抓孩子,Mary仍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但女儿独自在美国,她却突然不自信了,所有的冷静分析和从容不迫,都被彻夜不眠和极度焦虑所代替。
02
“出门带上100块,这是保命符”
辞职对Mary来说很不容易。
她从体制内辞职,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能陪伴女儿,特别是女儿一路读的都是国际学校,经常要出国,她也能拿起护照,想走就走,不用顾虑体制内工作对出国的各种限制,也不用考虑休假不自由。
辞职那年,50岁的Mary,已经是北京分公司的首席代表。职场顺利又成功,但她丈夫坚决不同意她辞职,因为还有五年,就能熬到退休,能够享受不错的退休金。如果现在就撤,退休后的收入会差一大截。
为此,Mary专门跑了FESCO(北京外企服务中心)咨询过。人力资源专家也觉得她现在放弃这些福利太可惜了。
没办法,不舍也必须得舍,因为她是妈妈。
当Mary在纽约地铁被几个看不清脸的年轻人抢走斜挎的LV包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对纽约的安全度评估没错。
路人帮Mary报警后,她靠坐在地铁的墙边,看着自己死命握住包带的双手被勒出了好几道血痕。
其实,她早就想过,如果遇到抢劫,只要不伤及性命,劫匪要什么就给什么,绝不反抗。
第一次被抢,她懵了,下意识护住了包。她后悔了,如果劫匪动刀子,她说不定早就归西了。
这次被抢,她伤得不轻,给她录口供的警察是个三十不到的华裔姑娘,她告诉Mary:“以后出门别背太好的包,特别是奢侈品更不要背。亚洲女性的身形普遍瘦小,很容易成为即兴犯罪者的目标。”
这名华裔警察是在纽约布鲁特林区长大的。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案件。为安全起见,她的母亲让家里所有的女孩都学习了具有很强攻击力的泰拳,并告诉她们,每次出门时都要随身带100块现金,如果遇到拿着刀或者枪指着你的劫匪,就把钱给他们,保命要紧。
华裔警察说,现在她下班后出门还是会带100块。没有了枪的保护,她哪怕是警察,在纽约也不安全。
纽约,是座令人向往的梦想之都。Mary说,以前她有美国梦,希望女儿能帮她完成。但在纽约的这段日子,她就想着女儿和她能一起平安的生活下去,等女儿读完本科还能活着离开。第一次被抢劫之后,她买了一把防身刀,走到哪里都带着,还加强了对女儿出行的管理。
首先,绝对不让女儿单独出门。每天早上她都是把女儿送到学校后,就徒步回到公寓做家务,等快放学的时候,再去接女儿回家。
其次,女儿和同学、朋友的约会,她都要接送甚至陪同。
Mary的“疯狂”接送举动,让女儿感到非常排斥。她告诉Mary,这种把自己保护在温室里的方式,会让她永远无法长大,也永远无法拥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Mary觉得她太幼稚了,完全不搭理她的对抗,继续我行我素。
孩子总是向往成熟,更向往独立。Mary说:“我不会干涉她大学读什么专业,交什么样的男朋友。这些,我都会给到充分的自由度。但是只要涉及人生安全,我都要管,而且要严管,哪怕有人拿枪指着我的脑袋,我也不会妥协。”
03
越是富人区,越不安全,
到处都是变身蒙面大盗的邻居
在纽约的日常是紧张的。只要听到警察和救护车的声音,Mary就感到头皮发麻。每次穿过地下通道去华人超市,她都在默念:上帝保佑、阿弥陀佛……,因为她生怕不知道从哪里又窜出几个人来。
她住的公寓楼下,也是她最怕经过的地方。每次下楼前,她都要站在窗户前面张望一番,没有看到流浪汉和醉汉,才匆忙出门。她甚至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迫害妄想症,总觉得人人都不怀好意。
“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我也是吃过亏,上过当,走夜路怕黑,才会这样。”
到纽约的第一个圣诞节,也是Mary第二次经历被抢。这一次的经历,让她觉得除了女儿,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坏人”。
纽约是个极度繁华之地,蕴藏的财富更是相当可观。
这是这座城市的魅力,也是这座城市犯罪率率高居不下的原因。
“我和名人、顶级富豪是邻居。当川普从我面前经过时,我都不会觉得惊讶。当邻居蒙着脸敲开我的门抢钱时,我当场就认出了他,真是颠覆了我的三观。”
Mary说,她在纽约涨了不少见识,比在北京的50年见识的还多。
首先是所有媒体头版头条都是负面新闻,包括中文媒体和各种与留学生相关的公众号上报道的都是关于凶杀、抢劫、自杀、火灾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加速Mary紧张感的因素,因此她劝自己少看,但就是忍不住。她也怕,怕自己遗漏了重要新闻,紧张程度如同错过拯救女儿的机会一样。
第二就是对互联网的重新认识。在美国时,她喜欢看YouTube,也经常用Google来搜索。在她打开这些平台时,收到的都是关于纽约大学的各种负面新闻推送。Mary还以为每天都在发生这样可怕的事情,吓得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登陆和搜索。
第三就是人们对发生犯罪事件的从容和漠然,几乎每天,她都会在电梯里遇到喝多了酒、拿着刀“变身”抢劫犯的邻居。更可气的是,邻居居然还在警察局里大言不惭地说,这只是一个misunderstanding(误解),是圣诞节和邻居开的一个玩笑。甚至连警察也来劝说Mary,希望她能够原谅邻居。
“在纽约住的越久,我就越讨厌这里。本来打算女儿今后能在美国发展,我也曾考虑在这里买房,但这里的治安实在无法让我安心。”Mary说,在纽约,越是有钱的富人区,治安就越差,抢劫也最多。穷人本来就一穷二白,没什么可抢的。
辛苦奋斗一场,难道就是让人来抢的吗?在纽约留学圈有句名言:没有被抢过的,都是留学生中最穷的。
这让Mary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被“震”碎了。她不知道占绝大多数的白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城市治安的,但她觉得在纽约的生活幸福指数,远不如北京,也不知道如果女儿继续留在美国,她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来保证女儿能够平安无虞。
04
当有人拿枪指着你,防身术完全不起作用
买枪,曾经是Mary到美国后最想做的事情。她认为,至少有把枪才能保护自己。但买枪这件事,她是不敢的。
在她住的街区就有一家知名枪支商店,她每次经过时,都要往里面张望一番。
“真的好想买一把,然后装满子弹,在遇到劫匪时,迅速掏枪制服他们。”
但这一切都是Mary的幻想,其实她连走进枪支商店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开枪了。
她想买枪,完全是因为女儿在她去年回国的三个月期间,被一个壮汉拿枪指着头抢劫了。除手机和现金外,歹徒还抢走了女儿的Gucci外套。女儿在打电话时,告诉她:“幸亏只是劫财,我当时想着他如果劫色,那就惨了,哈哈哈!”这个消息跟炸弹一样,立刻就把Mary逼到了崩溃的边缘。
等着回美国的那几天,Mary说没有人敢惹她。她好像被“点燃”的战士一样,特别容易被激怒。连他八十岁的老父亲都不敢大声跟她说话,生怕她会把怨气撒到他身上。老公深知为了陪孩子留学,Mary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海外担的惊受的怕,远比在国内赚钱付出的多。
Mary说:“为了子女,我的牺牲很大。不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我真的不想成为下一个江歌妈妈,这是哪家都赔不起的。谁都不能质疑我为女儿安全所做的努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不能信,因为信了我就会活得很悲惨,活得很可怜。”
Mary的老公说,前几年,他的一个老同学从美国接回因中枪而导致终生残疾的儿子时,他觉得自己在留学生家长里算是幸福的,至少太太在女儿身边,减少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他也能安心在北京搞事业。
但Mary刚出国的时候,他曾强烈反对过。当时他想的是,女儿都这么大了,还不能自己处理问题吗?美国真的有那么乱吗?会不会是媒体为了博眼球故意夸张的呀!
但经历了几次抢劫风波后,他也站在了太太这一边 —— 支持Mary买枪,甚至还专门找了美国中介安排Mary和女儿去学习开枪。虽然这些计划还没来的及实施,女儿就申上了英国大学的硕士。
Mary说,这是对纽约最好的道别,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来纽约生活了。
《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有句经典台词:“美国不是天堂,不是地狱,是战场。”
Mary认为这句用来形容她在纽约的状态是很贴切的。她就跟一个护儿的女战士一样,自己本身已经非常孱弱,还要释放最后的能量去保护孩子。
现在的Mary又转战到了治安不差的伦敦。女儿也买了车,每天自己开车去学校和实习的公司。
来英国前,Mary跟老爸说,她暂时不能在北京尽孝,要继续陪读,陪着女儿。老爸表示,很理解,如果他有能力去陪读,他也会跟Mary一样,为了子女的安全义无反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