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沉默的大海中等待奇迹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作为犹太人和大屠杀时代的幸存者,那场二十世纪的灾难是美国文艺批评家和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一生尝试理解和反思的主题。他希望找寻中欧人文主义遗留于废墟尘埃中的痕迹,这些痕迹存在于那些接近过沉默边缘的作品中。对沉默的接近追问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作为语言动物的人类,既能以勇气和利他精神来行动,也会有野蛮、自私、抢地盘的心态和不理性行为,其知性怠惰与贪婪习性永无止境——这种奇怪的双重性,有时会让人类自毁和自虐。“文以载道”的语言,能够解决这一双重性吗?在一些幸存者作品的语调中,斯坦纳听出了荒凉的声音;荒凉也许比选择遗忘的明媚声音更符合时代。这种声音试图追问和理解大屠杀延续下来的悖论:现代暴行以亲密甚至必然的方式,起源于人文主义文明的心脏。
一种幸存者
接近沉默边缘
(本文选自三联数字刊2020年第18期 )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