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几天做一次最科学?健康2022-05-22 12:05 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是精准防控的一部分,应因地、因时制宜。撰文 | 凌骏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四月底起,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开始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15分钟核酸采样圈”频繁引发热议。如何理解“常态化核酸检测”?据《人民日报》5月20日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表示,检测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并非要求所有城市均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和人口千万级城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首届疫情防控公卫专家组组长卢洪洲教授则对“医学界”表示,总体来说,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是精准防控的一部分,因地、因时进行合理的分级与动态调整,研判后的非风险地区和人群,没有必要固定进行定期、长期检测。核酸检测几天做一次最科学?目前,各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仍处于探索阶段,检测频次、开展条件、执行力度等并无统一标准。关于检测的频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称,多地正在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组织市民最短48小时、最长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非要求所有人群均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由当地根据疫情情况和防控需要确定。但在疫情相对严重的管控区、封控区等,应多久进行一次检测并无统一执行指南或标准。“医学界”注意到,受疫情影响,不少社区的核酸检测频率高达每天1次,持续7至10天以上。更有甚者,一位居民告诉“医学界”,其所在的小区目前每天要进行2次核酸检测+3次抗原检测。另一位居民则称,已经连续半个月以上,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3到4次抗原检测。为此,卢洪洲教授对“医学界”表示,最严格的情况下,两天一次核酸筛查也足够了。“比如说家属中有人确诊,居民发生了‘暴露性接触’,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大致是三天,根据潜伏中期(1.5天)隔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比较科学。”卢洪洲教授称。而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传染病专家认为,虽然每个个体排毒的情况总会有一定差异,但发生意外的概率极低,总体上来讲隔天检测的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另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则对“第一财经”称,核酸检测的频次越高,越可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但只间隔24小时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要对核酸检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做越多,错误的概率反而越大。“具体来说,长期连日不间断地核酸检测没有必要,‘性价比’较低。”卢洪洲教授告诉“医学界”。什么情况下需开展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医学界”注意到,正在发生疫情的北京,目前施行区域核酸筛查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相结合,各社区(村)要求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管理措施。但即便是7至14天内无社会面本土感染病例,一些地区也在开展不同程度的全员常态化核酸筛查。据“山西发布”5月18日报道,太原市所有居民需每周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他地市居民需10天左右进行1次核酸检测;合肥市5月10日发布通告称,非重点人员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张家口市怀安县从5月21日开始,每周1次于全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过去两年,核酸检测主要用于疫情暴发地的风险筛查。但随着疫情态势加剧,如今似有逐渐升级为针对非重点人群的常态化防控手段之势。当地区没有本土病例的平静时期,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有必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卢洪洲教授对“医学界”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也应做到精准防控。疫情发生时,相关风险地区可做到“应检尽检”,并根据风险研判对检测频率、持续时间进行具体决策。“但疫情平稳期,要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分级。由于我国各轮疫情源头主要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对冷链、口岸、物流,包括医疗机构等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测。”“而普通居民中的非风险人群,没有疫情时可恢复到正常工作与生活节奏,没必要每隔3至7天就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否应该强制执行?各地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执行力度同样有所不同。“医学界”查阅发现,太原市、大连市、义乌市、合肥市等以“半强制”为主,不少地区市民需有效期内的“阴性证明”才能搭乘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所等。另一些则以“呼吁”为主,江苏省南京市,多位居民告诉“医学界”,目前南京市各区均开展了常态化核酸检测,但主要是“愿检尽检”,暂无相关惩戒性措施,未及时完成检测的非重点人群“苏康码”也不会发生变化。卢洪洲教授表示,疫情态势相对严峻的地区/时期,可以适度上一些“强制”手段,比如持有核酸阴性证明才可以进出公共场所等。若当地一段时间内没有本土感染病例,或社会面风险很小,则普通人群就算进行常态化检测也应以“愿检尽检”,呼吁为主。“比方说行动不便的老人、基层地区的农民等,他们的社会面活动范围很窄,平静时期若没有核酸证明就赋“灰码”“黄码”,限制乘坐公共交通等,不太合理,同时也浪费医疗资源。”卢洪洲教授说。事实上,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下的作用早已不言而喻,但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常态化检测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医疗资源支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也会受到部分影响。如何更科学地制定策略以实现“防疫”和“日常生活”平衡的最大效益比?卢洪洲教授认为,一方面,常态化下的核酸检测使用的是10人混管,成本相对较低。从“早筛”角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疫情并防止蔓延,比起暴发聚集性疫情后采取各类管控措施,它的成本是划算的。“而且国内很快就会陆续布局自助式核酸移动车,可在不同区域间移动并通过机器人采样。便民、节约医护人力资源,并避免‘聚集性感染’。”卢洪洲教授透露,之后还会有“家庭式核酸”检测,居民在家就可以筛查。但从长远来看,若要彻底转“被动”为“主动”,不再需要常态化核酸筛查,甚至是走出疫情,主要还是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病毒只要复制就可能变异,传染性、毒力变强或弱总体随机,不能指望让病毒‘自己’消除威胁。所以我们必须要研发出广谱的疫苗,包括核酸疫苗,提高疫苗接种率,避免病毒的免疫逃逸,降低突破性感染率,真正做到‘预防性接种’。”“另外,高效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要进一步攻关,提高可及性,一旦出现感染马上口服药物,避免发展为重症,并降低体内病毒的传染性,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掌握了主动权。”卢洪洲教授说。来源:医学界责编:凌骏校对:臧恒佳往期精彩回顾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有多高?大规模封控会被取代?多地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黑龙江5天确诊82例,上海三家医院暂停门急诊,疫情真的常态化了吗?*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