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千万人静默三个月的代价,白白浪费了!公众号新闻2022-12-22 08:12作者:魔都学爸来源:魔都学爸文章已获授权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出台,进入全面放开时代。此前,11月底,笔者曾经预测防疫政策将迎来有序放开,没成想这次放开如此决绝、义无反顾,近乎悲壮。管控放开后,第一波冲击已经由北方为主的几个城市,开始向全国各地蔓延。但是上海人普遍都很淡定,不像北京人那样大惊小怪,整天在自媒体上咋咋呼呼。并不是上海人胆子大,而是经历过那种茫然不知尽头的黑暗,现在已经见到洞口的光明,这点短暂的冲击,有什么好害怕的呢?事实上,这次放开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在上半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已经全部得到验证,只不过这样大的代价,被白白浪费了。3月28日,上海宣布进入“鸳鸯封”阶段,还没等到浦西封控开始,3月30日便宣布“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自此,直到6月25日,正式官宣上海保卫战胜利,前后将近3个月。对比之下,疫情开始之时,武汉的封控,从1月23日实施封城管理,到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也仅仅经历了76天。要知道,两千万人的特大都市,静默三个月,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的情况。可惜的是,上海静默的巨大代价,所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得到充分借鉴!一、奥密克戎是防不住的上海静默了如此长的时间,才基本实现清零,其后暑期、国庆期间,又陆续有零星的局部式疫情爆发。其间,除了大规模的方舱和封控,对于密接、乃至次密接,动辄大规模的转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要知道,这是在临近的江浙两省,乃至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社会、经济近乎停滞,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才得以实现的“社会面清零”。这样的事实足以证明,只要有对外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奥密克戎是防不住的。一方面,奥密克戎有超强的传播性;另一方面,奥密克戎传播又非常隐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没法溯源,使得以前的精准防控,无法持续。从暑期到国庆期间,海南、西藏、甘肃有过一波疫情,靠强力封控,才得以破灭。而新疆和内蒙古的疫情,持续超百天,也未能实现清零。郑州的疫情则因为富士康事件得以放大,直到广州、北京的疫情呈爆发之势,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层面,再也不能承受这两个特大城市的静默了。二、奥密克戎的毒性大大降低比起新冠的原始株和德尔塔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大大下降。2021年底,奥密克戎刚出现时,即已发现其更具传染性,并降低了疫苗效力,但它引发的重症更少。到了2022年初,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主要攻击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喉咙和呼吸道,而对肺部的伤害要小得多。正因为如此,钟南山日前指出,可以将新冠肺炎改称为新冠感冒了。自2022年2月26日至6月30日,上海总的感染人数约为62.7万,据统计,其中无症状为65.4%,轻症为25.0%,也就是说无症状、轻症的比例超过了90%。这轮疫情,北方和南方的变异株有所区别,北方以BF.7为主,南方以BA.5为主,免疫逃逸能力都变得更强,使得传播速度加快,但依然主要攻击上呼吸道,主要症状就是发烧、喉咙痛、全身酸痛。到目前为止,奥密克戎还在不断变异,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传播指数在增强,毒性在逐渐减弱。在12月20日的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BQ.1和XBB,也已经传入我国,虽然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重症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区别。三、重点是防重症、保护弱势人群奥密克戎由于很少攻击下呼吸道,因此不像武汉疫情初期,会诱发大量的肺部感染重症。今年3—6月份,上海疫情的重症人数约在6000左右,占比1%,死亡人数为588人,病死率0.09%,这个病死率已经和流感的0.1%无限接近了。值得注意的是,死亡人群中,绝大部分本身都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癌症等,感染后病症加重而去世。老年人群由于其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弱,一旦感染,依然是危重症甚至是死亡病例的高危人群。虽然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接近流感,但其传染力远超流感,因此保护老年人群和弱势群体,才是防疫的重点。四、疫苗对防重症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降低重症率、死亡率的最好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疫苗。上海的重症和死亡人群中,很多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从上海这轮疫情的数据看,全程接种疫苗,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和死亡风险。而接种加强针,尤其是采用序列接种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感染风险。我国普通人群的疫苗接种普及率很高,60岁以上老人的第一针接种率也高达90%以上。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当然,对于老年人的各种接种禁忌,尤其是有严重基础病的老年人群,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五、大规模核酸的弊大于利上海为了实现“社会面清零”,采取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方法,高峰时从江苏、浙江抽调了大量医护人员驰援上海。但恰恰是核酸检测时的聚集、核酸检测的不规范,又造成新的传播。有的小区就是因为一轮轮的核酸检测,才使得阳性绵绵不绝。而上海疫情期间,也发生过多起核酸检测错误的事件,更不要说其后全国各地的核酸检测乱象。到了11月29日,中央媒体也开始表态:“核酸乱象不止,疫情永无宁日!”动不动的全员核酸,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早些把这笔费用,用来建定点医院、扩充ICU,发放抗原试剂、药物,不香吗?六、上海付出的巨大代价,白白浪费了上海三个月的静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足以说明上述五点,也表明疫情防控的重点应当由严防死守,转向推进分级治疗、打加强针、防重症(建ICU)。撇开疫情防控本身,上海还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代价,而信心的恢复更需假以时日。静默三个月,直接经济损失超万亿,对长三角产业链的间接影响更要放大数倍。从社会层面看,静默期间各种保供问题频出,民众的忍受力也到了极限。如果说,3月初上海设想不采取封控措施,还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到了6月底,上海两千万人做了三个月的小白鼠,六十多万阳性,这个实验数据的样本还不足够吗?然鹅,上海疫情后,上海的经验教训,并没有充分汲取,接下来的防控重点,依然没有大的变化。全国依然在严防死守,刚开始只要看到上海的车辆、上海的行程码就如临大敌。由于担心一两例疫情导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地层层加码,各种花式劝返,只要发现一例无症状,动辄全城静默,最长的乌鲁木齐静默超一百天。而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在悄悄转变,尤其是11月份外贸形势的恶化、部分地区民意的反弹等等,再不放开就来不及了。七、放开的时机选择问题进入11月,国家先是出台“二十条”,但各地没能领会精神,依然在层层加码。进入11月中下旬,国家开始整顿层层加码,舆论的方向开始转变,尤其是大会后,疫情防控还要和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统筹考虑。于是,“新十条”出台后,各地由层层加码,迅速演变为层层减码。撤销检查站、取消落地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行程码、健康码……吴尊友先生近日指出,“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时候。这属于自己证明自己,客观地讲,选择在冬季放开,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一是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和奥密克戎会引发叠加效应,二是冬季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人员的高危季节,一旦感染,会加重其病情。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全国加强针之后,已经过去了相当长时间,下半年又没有动员打第四针疫苗,疫苗的效应在减弱,这也很可能就是现在周边感染人群,发烧、喉咙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多发的原因。因此,在上海疫情结束后的暑期,选择放开,可以避开冬季流感高发季节,疫苗效应也未减弱,学生暑期在家,也省得成天网课。那样的话,经过暑期两个月的冲击波,基本上可以实现一轮群体免疫,在秋季就可以迎来后疫情时代。八、放开的准备不充分本来笔者预测,在“清零”和“躺平”之间,会找到符合国情的中间路线,疫情的管控,将会“有序放开”。但形势不等人,“新十条”横空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也转向保发展,毕竟发展才是根本。但是,很显然,这次放开非常仓促,从政府、到医疗部门、再到民众,都显得手忙脚乱!一是宣传突然转向,民众心理准备不足。此前一直在强化感染奥密克戎的严重后果,舆论突然转向,缺乏过渡,民众的心理准备不足。二是基础药物准备不足。布洛芬、美林、连花清瘟等常见感冒发烧类药物脱销,多地出现药品抢购潮甚至出现加价现象,要知道我国可是布洛芬原料药的第一生产大国。三是医疗资源准备不足。各地医院仓促进入临战状态,从新冠定点,到全面开放发热门诊,使得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出现大面积的感染,不得不带病上岗,甚至征召退休人员四是顶层方案设计不足。居家隔离的具体要求、服药的指导、医院的收治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规范都没跟上,直到目前第十版防控方案依然没有出台。但不管怎么样,开弓没有回头箭,永远不可能再回到封控时代了。前一段时间,笔者写过几篇关于疫情防控的文章,不少朋友点赞支持,也有人质疑,有人问你是医学专家吗?你有什么资格质疑专家?至于那些人身攻击,就当个屁放掉吧。笔者一直认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回归逻辑,是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基础。笔者背后没有利益集团,更没有境外势力,认真学习、认真分析,提出疑问,心平气和地讨论,关心国计民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难道有坏处吗?总比某些翻脸比翻书快的专家们,要有责任心吧!还是一句话,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抱怨也没用,经过放开的几轮冲击波后,拥抱后疫情时代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信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定会翻开新篇章。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