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写在感染峰值到来之前
去年的这个时候,人民日报的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寄托对2022年的期待。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希望我们都能无惧风雨,向阳而生。
事实证明,2022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个不太好的年份,不过,虽然大家没有等来“惊喜的铺垫”,但是确实都等来了“向阳而生”。“新十条”之后,阳性比例骤然增加。下图还是4天前的数字,而按照每天2-3%的新增感染人数,预计不久之后,我们就会达到全国性的感染峰值。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
我这次阳是源于一次出差,现在商场、餐厅的人都已经很少了,敢去北方出差的勇士更是寥寥无几。我这趟出发之前就知道郑州疫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事情实在太重要不容耽搁(上交所公开信息可查,此处不赘述),还是毅然决然地保持行程不变,并且带上了扑热息痛。
结果可想而知,飞机上邻座就一直在咳嗽,到郑州当晚就感觉浑身酸痛无力,嗓子发痒,肚子里也翻江倒海,走路都觉得头晕,随时感觉自己会一头栽倒。打个有点不恰当的比方,感觉跟某次喝了三扎茅台之后的体验一模一样。
我全程没测抗原(因为测了也没什么用),但是不用想都知道是中招了。
好在测了一下体温,36.7,还没有发烧。
当晚马上做了一个目前看来极为正确的决定,把酒店空调调到30度,喝了两大杯热水,然后穿上厚衣服盖上被子蒙头大睡。第二天早上醒来满头大汗,顿觉神清气爽,肌肉不疼了,头也晕了,精神也恢复了,只剩下喉咙痛和流鼻涕,对照下边的症状轨迹,相当于直接跳过了第2/3天的发烧阶段。
很庆幸,成功解锁新成就之“24小时击败奥密克戎”。到现在几天时间,除了偶尔咳痰以及略有鼻塞,其他指标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做一些分享,不构成医疗建议,仅供参考:
1. 关于毒株:不同毒株症状上没有太大差异,更多和环境以及个人体质有关,越是北方寒冷地区症状越明显,南方温暖地区则反之。我自己平时有运动的习惯,这次症状轻微一来要感谢爹妈给的基因不错,二来应该也得益于此。平时多运动多跑步,对于增加抵抗力肯定是有好处的;
2. 关于疫苗:我打了三针疫苗,一针北京生物,两针科兴,目前来看疫苗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但是老年人还是务必接种,最好打第三针第四针。关于疫苗品种,从朋友圈的统计数据来看,灭活疫苗的保护率很有限,智飞和康希诺会好很多,另外香港澳门已经可以打mRNA了,父母年纪大了又有经济条件的朋友,强烈建议带他们去打,有效率确实高于国内灭活疫苗。
这里说个题外话,我在4月的文章(我们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战胜新冠疫情?)里就呼吁应当允许群众自费接种进口疫苗,到现在这个观点仍然没有改变,而且在我看来愈发紧迫。 最近短短一周多的时间,我们已经送别了八位两院院士。而对于高龄老人来说,疫苗的保护率多几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多了几分生的希望。 在这里我再次呼吁,在合法和自愿的前提下,应当优先为院士们接种进口mRNA疫苗。如果有关部门没有这方面预算,只要合规问题能够解决,我个人也愿意带头捐款(简单算了一下,1755人全部承担也还算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内)。 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只因为在我看来他们是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贡献的人,无论是颐养天年还是发挥余热,他们都应当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 3. 关于是否要主动“进入羊群”的问题,个人建议是这样:以年轻人的活动范围,不感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过最好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主动感染,避免影响工作、出行等安排;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尤其是老年人出门尽量要戴口罩和护目镜,最好能等到开春后再感染,气温上升后,重症率和死亡率会降低很多。
4. 关于感染后的措施:最主要是多喝热水和注意保暖,发烧了就吃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我这次全程没吃连花清瘟(买都没买),备了一盒对乙酰氨基酚没用上,全分给了身边有需要的朋友。老年人感染后的风险会更大,建议最好提前准备制氧机以防万一,另外一旦发烧38度以上有条件一定要住院,毕竟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5. 关于后遗症: 我个人没太大感觉,但是个人建议大家复阴后至少两周不要剧烈运动,我虽然这两天一直都是工作状态(不建议大家学我),但是整体的精力确实比平时有所下降,另外尝试了一下跑步,确实也跑不了。
最后,关于未来的市场走向,也简单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疫情管控放开之后,经济并没有马上好转。相反,商场、餐厅、景区、电影院,到处都是门庭冷落。昨天还遇到了一件令我颇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个连锁餐饮开了300家的兄弟听说我来出差,带我去自己餐厅里吃饭,结果等我们到了商场才发现商场居然关门了。估计是因为顾客太少,商场员工也大多阳了上不了班,索性停业几天检修电路。
下图则是某二线城市中心一条小步行街的画面,不仅街上没有一个人,而且一条街居然一家店也没有开。
换句话说,虽然近期我们出台了很多刺激政策,但这些政策产生效果尚需时日,短期来看,四季度可能是经济景气程度最差的一个季度。
相比之下,市场的预期相当乐观,恒指从14500一路反弹到19900,利好已经基本释放,未来虽然不排除站稳2万点并继续上攻的可能性,但更大的概率是适当回调。A股近期反弹力度有限,资金以炒小炒差为主,新能源等板块大幅回调,也可以等待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在我们看来,短期随着死亡人数上升等灰犀牛事件的发生,市场热度会有所降低,我们也适当降低了仓位。但长期来看,随着明年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经济发生实质性好转,加之当下的市场又并不缺乏资金,我们认为,无论A股还是港股,结构性牛市都是可期的。
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仍在,资本市场也终将否极泰来。在向“阳”而生之后,我们终将迎来真正的向阳而生!
提前祝各位朋友们,2023,新年快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