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是治愈疲惫生活的一剂良药吗?财经2022-12-26 04:12撰文 | 孙一迪责编 | 施杨在自然中找回健康活力重大的危机与灾难往往会成为人们反思生活本质的契机。在阳台种菜、自己做饭、在草地上奔跑玩飞盘、去近郊露营……在充满不确定与困惑的三年中,人们开始用越来越多“回归原始与自然”的方式,保持对生活确定感的最后一丝信念。这些不约而同的行为背后,是人们对前现代生活中那些简单、朴素、自然体验的向往。这种“逆城市化”的思潮由来已久。1960年,欧洲进入工业时代后,由机器大生产引发的自然环境污染和物种破坏引发了一系列“反工业文化运动”。而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末,对工业体系与资本主义极度不信任的嬉皮士们,开始倡导一种全面的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大批嬉皮士从城市迁往乡村生活,他们主张自然、无农药、无毒无公害的种植,并由此奠定了有机农业的长盛不衰。而嬉皮士们对于瑜伽、正念、断食等内容的热衷,至今仍是影响主流健康理念的热门议题。在中国,这种“回归田园”的思潮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文明古国,土地与耕种是写在基因中的编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既有区别于钢筋水泥世界的故土温情,也承载着文化属性中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回归自然,即一种重新体悟人与土地、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如何建立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兴起的“生态农场”对于久困都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的“世外桃源”。城郊农场的无限可能作为城市的延伸地带,城郊一直承担着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独特价值。与传统乡村相比,城郊的农业发展多以城市的需求为导向。而在都市人群对回归自然渴望的推动下,城郊的农业空间也正在变得多元。城郊农场有明确区别于传统农业生产的目的,其原因在于,都市人群对于农业文化的回归前提是完善的现代化设施与具有丰富趣味的空间场景。人们向往的“田园牧歌”是不牺牲舒适度的简单、朴素与自然,而非真正体验单调、枯燥和繁重的农业劳作。因而,城郊农场往往会将农业生产与空间营造、自然理念、创意内容等结合起来。共创农场、自然教育、主题市集、艺术空间、主题民宿……被场景化的乡村空间,在逐渐显现出更广阔的消费可能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生态、社会与文化价值。据统计,2019年北京市城郊共有271家有机农场,种植面积达到1.09万平方米,供给服务价值达16.12亿元,提供了2140万元的土壤碳固存价值。此外,这些农场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包括产值1.89亿元的采摘活动,120余次农夫集市和50多次讲座、沙龙等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未来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郊农场抓住了城乡空间差异的巨大机会,在激活乡村价值、促进和谐生态的领域内正实践着无限的可能。“无瓦农场”:以天为盖,地为席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农业社区,武陵人意外闯入,尔后再寻不得,仿佛一场美丽但醒来后了无踪迹的梦境。但在北京北,昌平的温榆河畔,企业家毛大庆和他的朋友们正尝试在这里打造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无瓦农场掠影露营、采摘、拓展、农耕体验,温榆河的地理资源也是马拉松比赛的天然赛道……在这里,以天为盖,以地为席,没有片瓦遮身,唯有抱团取暖,大家为这里取了特别贴切的名字:无瓦农场。◎无瓦农场掠影在一年多打理无瓦的过程中,毛大庆感觉到自己也在一点点接受着农业精神的改造,“一步步回归乡野,在刺眼的阳光下耕种,在泥土的芬芳中陶醉,皮肤虽然被晒得更加黝黑,但笑声也变得更加爽朗与通透。”农场是治愈疲惫生活的一剂良药吗?疫情后,越来越多选择近郊自然旅行的人正在身体力行得进行投票。在150亩绿色农场内将有机农业,户外运动,儿童拓展,健康饮食以及自然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无瓦农场也在努力给出自己认为的理想答案。无瓦农场致力于创新式的农业旅游体验。拥有儿童自然教育、农耕体验、农业文化科普、户外运动等社群,以及众多合作品牌伙伴。农场始终以“生机、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内涵为运营理念,通过其自身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致力于打造以户外活动为基础,绿色农场景观农作为背景,能够将户外拓展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型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充分发挥昌平区的区域资源特色,在绿色消费领域树立标杆,打造精品乡村旅游思路,为乡村旅游及农业业态转型做出示范。由《中欧商业评论》主办、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线上邀请制公益直播研讨会“商谈CBR Online Talk”即将上线。本次活动所募集的善款将由杉树公益基金会用于“CBR助成,圆梦希望”计划,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能力,让青年无惧未来。本期商谈将于12月27日19:00~20:30上线。特邀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博士与《谷物的故事》作者崔凯博士进行线上对谈,围绕“粮食”、“汗水”与“爱好”等关键词,聊聊后疫情时代,职场人士的健康生活该如何开展。毛大庆博士是横跨多领域的“斜杠达人”,除成功的企业家之外、还拥有区域经济和人口学者、畅销书译者等多重身份。10年148场马拉松,从走出抑郁症到实现更健康人生状态的蜕变,他认为“企业家更需构筑健康生态圈”。本期商谈,他将从运动与健康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他在动荡环境中的跨界体验以及无瓦农场的实践经验。崔凯博士也是一位多学科的跨界者,他有三个身份:并购专家、农业作家和科普作家。在过去的四年中,他从“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朴素想法出发,埋首完成了一本关于食物的书籍《谷物的故事》。本期商谈,他将从与健康最为相关的食物入手,和我们共同讨论人与食物的相互塑造,以及在今天我们该如何吃得更加健康。本次对谈,我们将从饮食、运动与健康理念等角度进行探讨,涉及问题如下:关于饮食西方谚语中提到You are what you eat,那么人与食物互相塑造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少吃主食(谷物)真的更健康吗?当今真正影响我们健康的饮食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今天的食物不如以前那么好吃?关于运动运动是不是健康的必选项?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如何体现?运动中的饮食健康需要关注什么?关于理念有机食物真的更健康吗?有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方式?当我们谈论种地(回归自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跨界/斜杠生活如何带来健康活力?……我们会在12月27日18:00前对所有报名观众进行审核,欢迎报名。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信息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