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终于!中国全面开放,入境不隔离;新冠不再叫肺炎,降为乙类乙管

终于!中国全面开放,入境不隔离;新冠不再叫肺炎,降为乙类乙管

其他

|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 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12月27日,截稿较早,新加坡疫情数据今晚更新。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中国官宣全面开放,取消入境隔离

二、新加坡眼评论:中国防疫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三、新加坡昨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XBB波病死率为0.032%

四、普通型住院病患、ICU病患维持在低位


中国官宣全面开放
取消入境隔离

这段时间不断有各种中国入境集中隔离放宽的消息传来,包括一些网友亲历“5+0”,和“2+3”等,后来又有港媒报道说1月3日全面开放,看来都是一步步在酝酿。

终于,疫情3年后,中国终于全面开放了!

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公布。

同时,新冠肺炎改名新冠感染,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要点如下:

  • 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 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
  • 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赴华前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
  • 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关于出入境问题,详细解答:

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

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新加坡眼评论



中国防疫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中国本次步伐相当大,就几项具体调整来判断,应该说,这次是“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以“新冠肺炎”改为“新冠病毒感染”为例,世卫组织的命名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简称“冠病-19”或“冠病”,新加坡也一样,并未使用“肺炎”二字,主要考虑到冠病-19固然有形成肺炎的,但是,更多是未形成肺炎,但是引发其他基础病并发症而转为重症甚至死亡。


另,不再判定密接,这是在“不再判定次密接、次次密接、时空伴随者”等等的一大进步。很多其他国家也不再判定密接。在新加坡,官方不再判定密接,但是,如果身边有人确诊,无论有无症状,鼓励人们使用ART抗原检测棒自检,尤其是要参加大型活动或者探访年老亲友之前。


再一个例子,入境旅客如果行前检测结果阴性,入境之后不再隔离,这个基本也与国际接轨。根据各国国情,放宽边境管制的程度不一,例如英国根本不管有无接种,也不要求行前检测,一律免检测、免隔离;新加坡相对谨慎一些,已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旅客不检测、不隔离,但是,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仍要求行前检测。


又一个例子,取消“五个一”和客座率限制,放宽对国际航班客量的限制。应该说,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动态清零阶段,执行这些措施或许有些作用,到了开放之后,取消这些过时的限制,恢复国际人员正常往来,包括三年未见面的至亲,一来对经济有利,二来也对社会和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利。


又一个例子,乙类乙管。这是防疫常态化的重要一步。许多读者应该对新加坡的“黑色星期二”有深刻印象。过去一年多,新加坡诊所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周末和节假日该休息就休息,一些病人只能到了星期一去看病和接受检测,确诊数据纳入星期二的通报,因此,星期二数据都相对高,节假日翌日也一样。这就是防疫常态化。


运动式防疫在疫情初发之时很管用,但无法持续。防疫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进入常态防疫,是必然之路。


另一方面,有些举措仍略嫌过度谨慎。例如,航班上仍须戴口罩。不过,比起当年乘搭飞机一身大白,现在仅仅要求戴口罩也算是向前一大步了。


新加坡昨天疫情回顾



12月26日,新加坡新增394起确诊冠病病例,累计219万7084起。

由于25日是公共假期,26日补休,一些诊所休息,许多患者是到了27日诊所恢复上班之后才看病、检测,这些数据都会集中到28日通报,因此,本周三28日的数据会偏高,属于“黑色星期三”。

12月26日,新加坡七天移动新增本土病例自前一天的815起降至784起,连续12天维持在三位数。



七天移动病毒传播率自前一天的0.87降至0.84,意即前一个七天周期出现100起,本周期则出现84起,降幅为16%。病毒传播率已连续12天维持在1.0以下,意味着正在收缩。 


新加坡99.6%病患为轻症或无症状


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2万6187起确诊病例,其中99.6%为无症状/轻症,0.3%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5%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昨天有1034人病愈出院/解除隔离。


昨天有普通型住院病患88人(+8)、普通输氧病患9(-2)、ICU重症病患4人(=)。括号内是昨天、前天的变化。

ICU重症病患已连续28天维持在个位数。

昨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

XBB波病死率维持在0.032%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1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711起,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078%,与前一天同。


昨天通报的死亡病例是六旬年长者,病逝于12月23日。近期死亡病例人数和年龄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是德尔塔波,今年初至今是奥密克戎波。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的病死率为0.058%,德尔塔波为0.363%,奥密克戎波为0.045%。在奥密克戎当中,XBB病死率为0.032%。以上划分是“新加坡眼”按时期粗略划分,仅作参考。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2020年2月8日电视直播中曾说,流感死亡率是0.1%。相比之下,奥密克戎病死率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ABC&LCY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新闻,可以关注“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小坡生活 | 房屋租售 | 二手闲置 | 求职招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乙类甲管”和“乙类乙管”有何不同?权威解读→新冠“乙类乙管”后医保报销新政将出,重症患者费用支付引关注“乙类乙管”后中方对入境人员采取何种防控措施?外交部回应新冠终于回归“乙类乙管”,其实对防控工作要求更高了《最后的诗歌》:18: 雨水,在石碑和小丘上流淌重磅!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改变的决心黎明前的警惕!常荣山解读新冠“乙类乙管”后的抗疫重点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疫情概念股走向何方?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刚刚!中国首个城市官宣入境“0+0”!“上海浦东机场入境不隔离”核查结果!中国多城正放宽入境限制...【心跳万圣节】暖场 《大鱼》新冠回归“乙类乙管”,默沙东口服药应急获批丨一周热点回顾重磅突发!大使馆官宣乙类乙管!行前48小时测核酸!入境随机抽查!这天起生效!官宣!中国入境全开!回国无需隔离,无需申请健康码!新冠更名,正式列入乙类乙管!优化疫情防控策略:可否适时将新冠肺炎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冠肺炎更名, “乙类乙管”,国家卫健委解读→新冠肺炎更名!实施乙类乙管!官宣!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1月8日起实施“乙类乙管”;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游“乙类乙管”实施以来,上海浦东机场口岸12万人次出入境,环比增长60%重磅!入境不隔离,落地就回家!华人回国0阻碍!快来查收保姆级带娃回国攻略!新冠明天“乙类乙管”,医保报销怎么办?国家刚刚明确:医保继续支付,个人负担部分财政补助阳后肺炎比例约为8%!“乙类乙管”实施叠加春运,会否出现超过前面的感染高峰?医疗资源兜不兜得住?国内会产生新变种吗?官方回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实施“乙类乙管”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月8日起将转为“乙类乙管”|环球科学要闻新冠更名、回归“乙类乙管”,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卫生法专家释疑:新冠防控回归“乙类乙管”有哪些条件?新冠更名、回归“乙类乙管”,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乙类乙管后新冠疫情监测如何开展,是否进一步降至丙类?见证历史!深夜史诗级重磅,彻底放开!入境不隔离,出境有序放开第一份工不能裝傻必須真傻新冠回归“乙类乙管”,我们准备好了吗?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重新定义新冠要注意这几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