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组团去无锡
为何去无锡?
作者 I 张继文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临近年底,杨丹的最后一趟出差安排去了无锡。
“看半导体的投资人几乎绕不开无锡。”她任职于华南一家专注半导体的投资机构,这是最近几年对于无锡的第一印象。在杨丹的记忆里,今年出差次数最多的城市便是无锡,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她几乎每月都要在无锡待上两三天。
“每周都要接待外地的投资人朋友,无论是募资还是找项目。”无锡当地创投服务平台的叶子如是感叹,她算是目睹了无锡短短几年从并不受关注到跻身国内创投活跃城市前列的过程。沟通间隙中,叶子便被叫走了,临时被安排接待一群从上海过来的投资团队。
今年,投资人涌现无锡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从早前的红杉中国、光大控股、高瓴,到春华资本、鼎晖投资、科勒资本,还有源码资本、经纬中国、一村资本、弘晖基金.....这座长三角中心城市悄然迎来一波又一波投资人。
当VC/PE排队去无锡
红杉、高瓴来了
“随便一翻我们被投名单,就能看到不少无锡的项目。”赵哲说道。
他所在的投资机构很早就开始关注无锡的公司,尤其是芯片类的初创公司,项目类别包括半导体设备零件、物联网芯片、通信芯片等。今年,赵哲的新能源组同事在无锡又发现了一家锂电池项目。“团队优质、估值合理、技术领先,我们考察了几个月就决定投了。”
因此,赵哲和同事今年去无锡出差的频次明显高了许多,他遇到同行的次数也变多了。从以往零星几家专注半导体的VC机构到国内一批头部机构都跑来无锡,大家常常一起考察项目,偶尔相互交流意见。“相比于其他地区厮杀的场面,无锡创投生态刚刚建立起来,整体合作大于竞争。”赵哲说出自己的感受。
一切都有迹可循。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无锡股权投资数量同比增长28.4%,增速位列全国第四、江苏第一。而2022年上半年,当其他城市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双双下降时,无锡投资案例数依然同比上涨17.6%,投资金额同比增加38.6%,令人印象深刻。
国内一家人民币基金募资负责人透露,今年合伙人注意到无锡设立了几只大型母基金,于是在安排募资同事跟进的同时,还亲自带着一组投资经理去当地考察项目,专程去一趟无锡了解当地的产业基础。
“无锡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投资区域,希望大家重视起来。”某知名双币基金合伙人在公司内部会议多次强调。最近几年,投资人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无锡创业,还有不少被投企业也在无锡设立分公司、重要业务部门。据悉,该双币基金也在积极关注无锡当地的政策,有意将新一期基金落在无锡。
事实上,动作较快的投资机构已经行动起来。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看到不少头部投资机构的身影出现在无锡——光大集团与无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总额1000亿元的意向性投融资支持并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绿色股权投资基金。还有较为轰动的是,由红杉中国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成立的全国首支零碳风险投资基金——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当天,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远景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张雷共同出席为红杉低碳科技产业孵化中心、远景零碳数字创新中心揭牌。
此外,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在无锡成立,总规模达737.5亿元;上海保险交易所基金投资创新中心在无锡揭牌;规模50亿元的高瓴创投二期人民币专项基金及高瓴深科技创新中心在无锡落地……队伍浩浩荡荡。
2022年,出现在无锡的VC/PE机构更多了。而令创投圈印象深刻的是,今年8月无锡尚贤湖基金PARK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无锡经开区举行。活动现场,一批重大项目基金、QFLP基金、产业基金项目签约落地,总规模超230亿元。
其中,重大项目基金签约规模总计达135亿元,春华资本、鼎晖投资、科勒资本等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入驻无锡,同时总规模达5亿美金的多个QFLP基金项目签约落地。此外,基金总规模63亿元的产业基金及落地项目集中签约。尚贤湖基金PARK与清科创业联手,创建清科长三角(无锡)创投中心。
至此,以往在国内创投江湖里并不起眼的无锡,终于火了。
百亿母基金赶来
招商领导下场“抢”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无锡凭什么?
“栽得梧桐树,凤凰自来栖。”赵哲认为,VC/PE之所以愿意选择无锡,离不开当地逐步成熟的产业生态。其他地方引导基金,大多秉承着用资本撬动新兴产业的思路,先是大力设立母基金以此培育当地新兴产业,有时候往往需要从零开始。但无锡,更多是配合着当地优势产业设立母基金,顺其自然地吸引优质VC/PE和项目落地。
今年8月,无锡发布了100亿规模的尚贤湖数字经济母基金,聚焦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无锡构建的“465”现代产业体系,联合国内头部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子基金,重点投向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数字医疗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而外界可能不知道,其实上述产业大多是无锡当地的支柱产业,已经聚集了不少企业。
“拿了无锡的钱,返投压力可能不会那么大。”赵哲补充说,无锡本就是制造业强市,半导体、物联网产业都有着不错的积累,具有一定的产业链优势。“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是否具备项目源常常也是优先考虑的。
不错的产业基础配套充足的引导基金,VC/PE自然心动,“有项目有LP,夫复何求”。
这两年,我们也看到无锡一个个百亿母基金宣告成立。2021年年底,无锡市惠山区政府与中信建投证券合作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用于设立股权投资子基金和片区更新基础设施及REITS子基金。今年11月,新成立的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总规模100亿,首期基金规模30亿元,由梁溪产业发展集团(筹)、市梁溪科技城发展集团发起设立,博华资本为该基金的管理人。该母基金将重点聚焦符合梁溪、梁溪科技城产业导向的、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领域,具体包括数字智能、绿色科技、前沿制造等。
此外,今年无锡还设立了产发梁溪数字经济基金、无锡交能绿色基金、无锡国寿智慧医疗基金等多支基金,就连俞敏洪也南下无锡江阴,共同参与设立了江阴临港开发区新经济产业基金。
无锡的创投脚步愈发凶猛。比如在QFLP上,今年2月红点创投、锡洲国际、ESR基金、春华资本、伯乐产服、源码资本、光远投资、经纬中国、Asian Star、一村资本、北京鸿道、弘晖基金等与无锡市(县)区签约落地12个QFLP基金项目,单个最大规模为5亿美元,总规模达28.8亿美元。
当时还有一个小细节:从提交材料到获得最终批复只用了3天时间,源码资本3000万美元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就顺利落户无锡市。
当地的招商热情超出外界的想象。资深投资人林青分享亲身经历过的一幕——今年年初,华为哈勃投了华南一家成立不久的芯片公司,无锡某区的招商领导获悉后火速找了各种渠道联系上企业,摆出各种优惠条件希望吸引落户无锡。动作之快,态度之诚恳,给林青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近两年,林青与无锡相关部门对接过几次,她谈了自己的感受:“懂产业、懂技术、懂资本,合作过程都蛮舒服的。”
为何是无锡?
也许不少人对无锡的印象依然模糊,但对于半导体投资人而言,这是一块熟悉的土地。即便没有引导基金,看半导体的VC也会定期去无锡打卡走走。
原因在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无锡就作为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和“908”工程。殊不知,国内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在无锡。
经过多年产业沉淀,无锡发展成全国少有的、具有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城市,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和支撑服务等领域。此前一家射频芯片公司创始人选择回国创业,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州多个地方,最终选择了无锡。“无锡的封测产业比较有优势,其他配套产业相对完善,可以省去很多物流成本,这对初创企业而言比较重要。”
此外,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无锡的物联网产业也是屈指可数。早在2009年,无锡就创立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序幕,成为中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试点城市。
时至今日,无锡集聚物联网相关领域企业超3000家,涵盖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条,这些物联网企业与无锡半导体企业形成了新的上下游关系,既拓展了所属半导体产业的市场,同时也使得无锡整体信息产业体系更为完善。由此,无锡源源不断吸引了不少集成电路、大数据、物联网方向的创业者。
还有生物医药,无锡集聚了包括阿斯利康、药明康德、辉瑞制药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优势企业。2021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409.01亿元,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277家。因此,无锡同样也备受医疗投资人关注。
今年爆火的新能源,无锡跑出一家行业龙头——远景科技集团。2007年,张雷从英国归来,回到家乡无锡江阴创办了远景科技。靠着风机制造与设计起家,远景身后集结了红杉中国、春华资本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投资方队伍。
目前,远景科技旗下拥有智能风电、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和绿氢解决方案公司远景能源,智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开发全球领先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的远景智能,管理远景-红杉百亿碳中和基金的远景创投。其中,远景能源坐落在在江阴,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位于无锡远景绿色科技产业园。
而位于无锡市东北部的锡山区,正紧锣密鼓地布局动力电池赛道。在两轮电动车市场,锡山区聚集着整车企业190家、配套企业450家,年产量1500万辆,有着“电动车之乡”的美誉。凭借着两轮电动车积蓄的产业优势,锡山积极抢占动力电池新赛道,落户了力神动力电池、恩捷新材料、蜂巢能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集聚了安普瑞斯、天奇新动力、理奇智能装备、金杨新能源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无锡的“野心”不止于此。根据《无锡市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无锡将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以及高成长性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集群,聚力培育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集群。
回望历史,无锡自古是江南鱼米之乡,京杭大运河、太湖带动了无锡的商业发展;而在近现代,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也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如今战略新兴产业浪潮席卷而来,极具危机感的无锡再次投身历史的长河里。
历史证明,每一次产业更替,都会有一批城市衰落与崛起。如今这一幕正在上演,波澜壮阔。
(*文中杨丹、叶子、赵哲、林青为化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