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应注意什么?
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乙类乙管”后,个人防护应注意什么?哪些人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和抗原?老年人感染后需要关注什么?来看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的解读。
甲类传染病有2种,鼠疫和霍乱; 像艾滋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属于乙类传染病; 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都属于丙类传染病。
老年人感染初期可能只是低烧
王贵强:如果呼吸特别快、有气短,超过每分钟30次就要到医院去看病。我们建议家里有老年人、基础病人群的家里备一个指氧仪,如果低于93,就是重症的表现,如果低于95、94的,那也需要早期的吸氧。
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卧床的时候,平卧静息状态下看着氧饱和度挺好,但是一活动(数值)就会明显地掉下来,说明他体内已经缺氧了。建议静息状态下测一下血氧,活动活动再测一下血氧,如果快速地下降,也是提示有重症风险,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医疗机构内遇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要鉴别原因对症治疗的; 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以及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 一些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抗原检测,也可以减少病毒感染的突然冲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制片人丨王宇
主编丨顾小慈
记者丨黄政龙 袁滨
摄像丨董岩
剪辑丨杨青
合作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封图来源丨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