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人满为患,但这场“奇迹”无人知晓
随着2023年放假安排揭晓,很多人按捺不住出游的心,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南迁”。
在今年的超级寒冬,人们着实渴望从寒冷的地域,奔赴南方感受冬日暖阳。
订票软件也显示,四面八方的游客正涌入海南,准备迎接四季如春的温暖。
的确,在这个焦虑成性的时代,北上广太卷,鹤岗太偏,海南就成了兼顾理想和现实的应许之地,容下了眼前的苟且和诗意的远方。
海南的碧海蓝天 图源:视觉中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海南是天蓝水碧的度假胜地,沙滩、海浪和椰林都充满着静谧和安宁。
实际上,海南还有一片人迹罕至的未知之境:
参天巨树鳞次栉比,织成了令人炫目的空中花园,鸟兽穿行在幽深的林间,张扬着自然的野性。
这里就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它是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标志性的“野性”名片。
大量物种栖息于此,就连濒危排行榜上数一数二的海南长臂猿,也正在这里完成一场“死而复生”的生命奇迹。
今天,小视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场守护生命奇迹背后的故事。
热带雨林里的“守望者”
曾几何时,遍布全岛、鸣叫高昂如天籁的海南长臂猿,带给人们无尽遐想。
它们喜欢在高大的乔木顶端活动,几乎一生都在树上度过,因此,人们想了解它们,只能抬头向上“观望”。
早在北宋时期,被流放至海南的文学家苏东坡,就抬头望见了海南长臂猿的踪迹,并写下“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的诗句。
可惜的是,随着人类活动的破坏,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迅速退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在《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中,海南长臂猿成为濒危物种,世界范围内仅存30余只。
然而近年,海南长臂猿诞下了两只婴猿,这离不开长臂猿的守护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长臂猿监测员们。
38岁的韦富良,就是一名监测队员。
他从小就长在大山,不比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山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踏实。
尤其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境静谧,充满生机,仿若与世隔绝,又时刻蒸腾着纯粹的自然气息。
第一次见到海南长臂猿,韦富良就被小家伙们的生命力吸引。雌猿毛色金黄漂亮,雄猿双臂长而有力。
每次监测,韦富良会来到长臂猿监测点,走近和他的“朋友们”打招呼。
面对陌生人的“入侵”,海南长臂猿虽然天生机警,却不怕人,还会主动靠近监测员——在离他们不远的树上跳来跳去,就好像和人交流一样。
作为大名鼎鼎的“雨林歌王”,海南长臂猿每天早上都会“高歌”一番,韦富良便记录下长臂猿的蹄叫,并穿越树林跟随长臂猿,记下它们当天的活动轨迹。
直到小家伙们长臂一振,跃入深不可测的密林,再也不见踪影。
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监测员们的工作环境十分安静,他们不需要张嘴说话,只要用心聆听。
鸟兽穿越树林,蚊虫嗡嗡作响,长臂猿嘹亮的鸣叫,都是大自然的回响。
韦富良需要长途跋涉,以免跟丢长臂猿。这是体力和能力的双重考验,尽管他身上疲惫,内心却感到放松。因为在监测的漫长过程中,他也被大自然的力量疗愈着。
长臂猿虽然不会说话,但作为聪慧的灵长类动物,它们会用自己的方式交流,互相梳理毛发,在树上追赶打闹。
尽管物种不同,人却能轻易从动物外放的情感中汲取能量。
这种大自然的原始和纯粹总是毫无保留的、慷慨的。
除了日常监测工作,队员们也在长臂猿栖息地周边种植它们取食的树种,让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不断扩大。
在多方努力下,海南长臂猿的数量扩大到5群36只,让这几近绝种的物种“死而复生”,种群数量渐渐增加。
日复一日的监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就如同森林中无形的种子落下,继而生根发芽般,持续迸发出生的活力。
对监测员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他们也有信心通过长期的保护和监测,让长臂猿的种群恢复往日的生机。
真人版「荒野求生」
跟都市的快节奏对比,长臂猿监测员们每天走入雨林,与外面的喧嚣隔绝,每天和动物们打交道,似乎过上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
实际上,监测员的工作也存在重重难关。
韦富良每个月要进行3次监测活动,每次约5天。
在工作期间,韦富良需要独自深入雨林,彻底融入大自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400余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为95.56%。
行走在雨林,经常会遇到山路难行、高温多雨、蚊虫侵袭等问题。漫长的监测工作,对身心都是一种考验。
但韦富良不怕苦累,穿着一双胶鞋,就能够穿越大半个雨林。
他的烹具只有一口巴掌大的煮锅,食材也只有简单的几样,面条、火腿等,一碗清汤面就能填饱肚子。
他用来休息的帐篷也仅够蔽体,毫无舒适度可言,除此之外只剩下部分必需品和监测工具。
长时间的监测,意味着韦富良每个月一半时间都在雨林中,和海南长臂猿亲密接触。
这也意味着,韦富良在家的时间大大缩减,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和家人朝夕相伴。
韦富良对家人感到愧疚,他得到的却是家人的理解和包容。
完成工作回到家,韦富良也不闲着,会和家人们一起割些橡胶,做农活来赚一些额外的生活费。
虽然钱不多,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是他内心追寻的另一半人间烟火。
海南长臂猿监测员是一份相当专业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熟悉海南长臂猿的习性。
这份工作充满了挑战,能坚持下来全凭热爱,就像韦富良说的:
“我认为真正的热爱,就是靠生活和工作积累而来。”
韦富良所在的监测队,有一位工作十多年的队员,尽管年纪稍长,但他对工作始终抱有热忱,从始至终为了海南长臂猿的繁衍生息奋斗。
韦富良也是如此,为了保护生态的梦想,始终默默坚守在一线岗位上。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片土地上所有人都享受着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所以,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监测员们跨越重重难关。
他们也会走入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建立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从而影响他们的家人,号召更多人保护自然。
在监测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长臂猿的数量在稳定增长,乡亲们也自觉维护山林,侵占林地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善待自然,才能更心安理得地享受自然母亲的馈赠。
我们不该独占地球家园
地球是万物生灵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然而,仅在2022年就有太多新闻提醒我们——保护自然已经刻不容缓。
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南北极的冰川无情融化,为人类敲醒了警钟。
今年7月份,世界各地传来高温预警,北极圈的温度也一度飙升至32.5度,瘦骨嶙峋的北极熊站在冰上,充斥着无助。
图源:网络
覆盖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北极地区的科学家们,穿着短袖打起冰上排球。
图源:网络
国内的形式也足够紧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长江白鲟再一次宣布灭绝。
这意味着,就算是在我国长江流域还存在,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了。
图源:网络
还有正在被塑料侵蚀的海洋,以及过度捕捞,都让海洋物种遭受灭顶之灾。
图源:网络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该为自然贡献一份力量。
正如韦富良们的日夜坚守,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微弱力量,逆转着巨大的生态之轮,守护着大自然和濒危动物。
即使个人的力量再弱小,他们仍用平凡的信仰,创造出扭转乾坤的力量。
除了我们,还有许多肩负使命感的企业公民,带动全社会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之中。
奔驰,作为汽车发明者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也是生态保护前线的一员。
从2007年开始,奔驰就一直致力于以公益投入支持环保生态事业的发展。
这15年来,从“自然之道”发展到“山水人合之道”,如今奔驰更放眼人类更长远的未来,通过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这一开源性公益平台启动“助力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项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青少年环保能力建设,协助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实践,助力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以实际行动守护绿色,共创绿色家园。
图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网
该项目还针对海南国家公园管理及工作人员,开展加强热带雨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设能力的培训活动。
这些一线人员是大众了解自然的一扇“窗口”,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带动更多普通人。
在未来,奔驰将持续对生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感谢这些生态保护一线人员,守护着亿万年前生命演化的奇迹。
保护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条件。守护自然,就是守护无上的生命活力。
参考资料:
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只为青山猿鸟乐》——光明日报
2.《北极已经可以穿短袖了,全球气候变暖致南极北极深受影响》——央视新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