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病逝,新冠另一场危机悄悄出现
2022年最后一个月,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
随着各省陆续出现感染高峰,热搜上已经是接连讣告。短短6天里,我们痛失16位院士。
各行各业名人离世的新闻更是噩耗不断,他们的苦难在持续提醒着——
我们正在切肤经历着一个怎样阴霾密布的时刻。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熬过这场寒冬。
时代的一粒沙尘,压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同胞的不幸离世,更本该是普通人集体承受的悲剧。
小in却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频繁的看到这么一种声音。
在看不见的角落,似乎正有人正以这场疫情为乐,他们翘首以盼着他人的不幸,等待下一场狂欢。
12月18日,京剧界第一美人、新京剧创立人储兰兰女士因新冠并发症去世。
年仅39岁的艺术家,便花儿一般地凋谢了。
然而小in惋惜之余点开相关评论区,却骇然看到一群人的恶言与狂欢!
“得新冠你活该”
“多活了三年”“求仁得仁”。
他们用极尽侮辱的词汇,为这位已故艺术家的死狂欢。
而导致储兰兰逝世后却被辱骂至此的“罪证”,来自她的朋友圈。
原来,12月3日刚解封时,储兰兰曾这样写道: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几天后,又转发了疫情解封相关文章。
19日,储兰兰不幸离世。
于是她的死,便成了“疑似支持放开政策”而活该病死的典范,彻底成为喷子们攻击、嘲讽的靶子。
同样被“正义审判”的,还有人民日报记者杨良化。
在小区被封控时,杨良化曾和业主们集体合法维权,并表示:自由本乃天赋与,所盼都是寻常事,想做什么本无虞。
疫情三年以来,身为记者的杨良化也一直坚守在关注民生的一线,曾公开为百姓呼吁。
12月15日,无情的病毒带走了这位优秀的记者。杨良化因细菌性肺部感染不治去世,享年74岁。
而同胞的不幸离世,换来的依旧是一片诅咒与叫好。
似乎病毒带来的不幸,都是他们自食恶果。
疫情所造成的损失,更该由他们来买单。
更可怕的是,这场与疫情如影随形的骂战,正愈演愈烈地肆虐在每一个与病毒苦苦斗争的普通人身上。
无差别地诅咒每一个阳了的人,以不幸降临为乐——
这群人,是疯了吗?
患难见人心。疫情魔幻,还要疯癫到几时?
防疫鄙视链?
一些人团结的方式,似乎就是制造另一个共同的敌人。
就像被钉在耻辱柱上一遍又一遍嘲讽的杨良化和储兰兰,他们被蔑称为“躺匪”。
这些人呼朋引伴地出现在各种疫情新闻下。
先是为躺匪“自食恶果”的死亡欢呼。
再是群起让躺匪们为苦难”血债血还“。
甚至连新疆火灾遇难逝者,也成了他们玩梗的对象。
他们杀气腾腾地举起正义的刀,又一下一下捅在同胞血淋淋的伤口上。
病毒带来的不幸,俨然成了供养恶意的温床。
而另一边,又有人开始了对病毒的极端轻视。
为了证明病毒威胁性不大,便彻底不顾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肆意传毒。
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有了一种更悲哀的现象。
有人开始娱乐化苦难,他们叫它“尊敬的奥密克戎大人”。
还衍生出了初阳权、阳妞,再配上暗示性的动作在短视频平台造梗取乐。
到了后来,人们还给毒株评判优秀与否。
刻意感染,怎一个无知可言。
可能连病毒自己都没想到,它造成了那么多的伤亡,却依然能收获大批忠诚信徒。
疫情这三年,对立与冲突愈演愈烈。
而这份愤怒,大多数来源于恐惧。
支持清零的人,他们恐惧新冠后遗症,担心抵抗力更低的老人、小孩的安慰,恐惧医疗资源问题。
支持放开的人,他们对疫情的恐惧更多来自生活压力。一边是持续降低的收入,另一边则是刻不容缓的房贷、车贷。还有延期的考试、不能见面的家人……
比起病毒,他们更害怕无法正常生活。
明明互为同胞的两群人,却在恐惧的支配下,将对病毒的怒火直指对方。
他们极端地给自己和对方贴上标签,再排出一个高低次序。
先是划分出封控爱好者、病毒爱好者的角色,再是揶揄对方为老孩侠、躺匪。
当一条本不该存在的“防疫鄙视链”出现,苦难不再是普通人的悲剧,而沦为了互相攻击的武器。
他们甚至开始忘了——
我们关注的到底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生死,还是一场派别的狂欢。
为极端买单的普通人
小in回想起与病毒交手的整整三年,我们是怎么度过的。
避免极端,恰恰是我们试错得出的教训。
因为在每一场极端的狂欢背后。
最终为其买单的,往往都是那些挣扎在底层的每一个普通人。
感染高峰时期,有人高烧40度却买不到1粒药。
而另一边,却有人刷爆医保卡大量囤药,尽管自己并没有任何症状。
甚至大放厥词:“就放着,宁愿放到过期。”
没阳的疯狂吃药囤药,没感染新冠,却因多吃药进了ICU。
而真正危急的人买不到药,只能用命硬扛。
甚至抢完一线城市的药,再将魔手伸向小县城,还得意洋洋地在网上分享攻略。
让小城市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在疫情关口更雪上加霜。
比囤、抢更疯魔的,是偷。
治病救人的诊所,体温计一夜被盗。
而这些被抢被偷的物资,最终真的到病人手上了吗?
十块变成五十,五十变成一千。
病人的救命稻草,摇身一变,成了黄牛手中发财的金条。
他们看不到,这剥夺的不只是紧缺的医疗资源,更是他人一线生的希望。
痛苦没有让他们得到一点反思,他们反而选择让这份痛苦继续蔓延。
目前每一所医院,医护的压力几乎都被逼到了极限。
全国人民几乎同一时期密集感染,急剧攀升的冲击之下,医护人员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边是急需救治的病人,而另一边是自己同样超负荷的身体。
但他们没时间叫苦叫累,打吊瓶、带干粮,誓死守护一线。
网上还有这么一句热梗:39度的救护车拉下38度的病人,送给40度的医生急救。
而现实中的医护们,哪怕累到一瘸一拐,但能坚持,就一定到岗。
医护家里没有老人小孩吗?
医护难道不会感染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必须把守在鬼门关,因为这是特殊时期医护的使命,也是万千百姓的希望。
而与付出成不正比的,是他们依然在承受一些人对“大白”的怨念。
此刻,带干粮上岗,还发着烧的白衣天使们,却成了一部分人口中的“白衣恶魔”。
他们不吝以最恶毒的词语去诅咒、诋毁。
彼此在恶意中都走向极端,唯独对真实的苦难避而远之。
这一刻,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对苦难的视而不见。
比伤痛更痛的,是对血浓于水同胞的恶意。
凶手并不总是恶魔,极端的傲慢和漠视,才是压垮我们普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生命结束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苦难,不该被忘记
防疫本不该是一个极端的电车难题。
选择个体绝对安全或绝对社会秩序,都不会让这辆失控的列车停止。
著名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无知之幕。
何为无知之幕?
是指,人们在制定一项规则前,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
每个人都不知道,当无知之幕拉开,自己的角色将会处于什么位置。
你可能是富翁,也或是农民工。
只有当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角色,因此制定的决策才能保证弱势群体也能得到保护。
疫情不幸,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
但幸运的是,总有人坚定选择站在弱者的一方。
南京洪武路。在药品最紧缺的关头,一位好心人把一份份退烧药贴在天桥上。
耐心写好用法用量,急需的路人可免费自取。
好心人放下药就默默转身离开,没留姓名。但这份爱心却传递了下去。
浙江杭州。章女士将多余的布洛芬,剪成小片放在袋子里挂在门口,让有需要的邻居和外卖小哥随意取用。
她说,当时自己和老公都阳过了,吃不完的布洛芬,应该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隔日,她就收到了一大袋水果和板蓝根答谢。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疫情虽然难熬,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却更让人温暖。
台州三门。这里的山区住着不少独居老人。
病毒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可大多老人连发烧药和感冒的区别都搞不清。
为避免紧急情况发生,乡村药剂师郑志会上山挨家挨户送药,一遍遍叮嘱老人们用法用量。
仅布洛芬,就已经送出1万多片,其他药更是无法计算。
而这些药,全部由这位不富裕的乡村医生自掏腰包。
而他却说:“亏本没事,人更要紧。”
钱可以慢慢赚,但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老人们痛苦离去。
每一场战斗,都有无数平凡英雄选择坚定地站在弱者的一边。
身体力行地为同胞提供帮助,坚信着人定胜天。
我们最不该忘记的,就是那些疫情中的苦难与牺牲。
你还记得3年前的今天吗?一个叫李文亮的医生向大众吹响了疫情预警的第一声口哨。
不久后,坚持在一线的他确诊感染新冠,并在5天后去世,他的微博也由此定格在2月1日。
但3年来,李文亮医生的微博评论没有一天间断过。
很多网友的留言,看着看着,就让人泪流满面。
我们都欠他一声谢谢,更欠那段历史一声道歉。
近3年前的2020年1月,武汉宣布封城。全城感染无数,医护不足,物资短缺。
与此同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4.26万医护人员迅速驰援湖北。
那个春节,他们放弃珍贵的团圆时间,虽千万人吾往矣,九死而无悔。
“爸爸妈妈要去打怪兽了,打败它就可以回家了!”
这是那年冬天,孩子们听到最温暖的谎言。
还有那些隔离期间的志愿者们。
他们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零下几十度的吉林长春,志愿者在搬运一天物资后终于两腿一软,倒在雪地里。
然而即便是在雪地里匍匐前进,她也要把救援物资送过去。
她正拼尽全力期待着,这座城市痊愈的那一天。
三年,有谁可以诋毁这艰巨的、英雄的三年。
疫情牺牲的一线医护人员、被病毒夺走生命的老人和孩子、发烧也坚持送药倒在路上外卖员……
这三年我们付出的所有代价和努力,那些忙着搞对立的人凭什么忘记?
如果这三年的苦难,他们唯一学会的经验就是如何给同胞划分派别,把意见相左的“敌人”统统推向地狱。
那么,这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后的悲哀!
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1947年出版的《鼠疫》中早有这么一段预言——
在病毒面前,从没有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积极处事和消极怠世的两类人。
小说的主人公里厄,作为一名医生,疫情爆发后他每天昼夜不停地救治穷苦百姓。作为疫情冲击下的普通人,丧妻之痛也让他痛苦不堪。
但在疫情期间,他一直在救死扶伤的路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坚持了下来,沉默对抗着这场灾难。
人们被他的献身精神感动,但里厄却说:“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而另一位角色科塔尔,自杀未遂后,看着整个世界与他的生活一同水深火热,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感。
当鼠疫消退,生活终将重回正轨时,他却发了疯。他向平静的大街开枪,似乎不愿意让这鼠疫走远。
最后,肆虐一年的鼠疫消散。在这场血腥的搏斗中,自始至终没有赢家。
人类所能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关于对抗病毒的知识和经验。
疫情之下的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承受者。
我们是坐在同一条船的乘客。
忽视、嘲讽同胞的苦难,再进一步为悲剧狂欢,这样的人,无知恶毒到可恨可悲!
大疫三年,我们在痛苦中试错,也亲眼见证着乌云散去,太阳终将升起。
等我们摘掉口罩的那一天,不要忘了我们是怎么戴上它的,又是谁帮我们摘掉它的。
痛苦没有输赢,对痛苦的思考才是我们的财富。
而嘲笑苦难,就等于清空了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疫情中同胞的不幸,我们没有理由嘲讽。
为此逝去的英雄,更没有理由替他们说放弃。
生活中的鼠疫或许不会只有一次,它会在任何时候毫无征兆地卷土重来。
而一个好人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与“鼠疫”为伍。更不该使为众人抱薪者寒心!
几千年来,曾战胜无数次困难的我们永远坚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乌云遮不住太阳,生活的苦拦不住前行的人。
点个「在看」——
阴霾终究将散开。
新的一年,必将日日是好日。
监制 - ins生活
作者 - 波比
微博 - ins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小in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