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服饰第一股”到“锂电大佬”,一代传奇企业家郑永刚病逝,杉杉如何继续领航?
“
“如果我郑永刚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但杉杉企业还在,就是成功。”从“中国服饰第一股”到“锂电大佬”再到“偏光片大王”,斯人已逝,这句话成为郑永刚传奇一生最好的注脚。
01
因突发心脏病救治无效逝世
2月11日下午,杉杉控股发布讣告,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月10日逝世,享年65岁。
“郑永刚先生爱党爱国,创立杉杉34年来,倾其毕生心血践行实业报国的坚定信念。”杉杉控股给予郑永刚极高的评价。
杉杉控股表示,郑永刚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胆略,引领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业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时尚产业、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成就斐然,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
资料显示,郑永刚1958年出生,祖籍浙江宁波,目前仍担任杉杉股份(600884.SH)董事长,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上海新沪商联谊会会长、甬商总会联席会长等职务。
2022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郑永刚以125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郑永刚实际控制企业超过420家,其中包括杉杉股份和吉翔股份(603399.SH)两大A股上市公司,市值总和超过520亿元,截止到2月10日,杉杉股份市值435.59亿元,吉翔股份则为86.67亿元。
图源:杉杉集团2022年中报披露的股权结构
杉杉股份重要股东包括杉杉集团、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捷伦投资有限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包括创金合信基金、益民基金、国泰基金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杉杉系上市公司包括申通快递(002468.SZ)、洛阳钼业(603993.SH)、吉翔股份(603399.SH)、华创阳安(600155.SH)、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LTURA MININGvAJM.AX)等。此前,杉杉系资金也一度出现在宁波银行(002142.SZ)、中科英华(现诺德股份,600110.SH)、江泉实业(现绿能慧充,600212.SH)、希努尔(现*ST雪发,002485.SZ)等上市公司中。
郑永刚有一句名言:“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是开飞机的,我看好方向就行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郑永刚正逐步在退居幕后,比如杉杉系核心平台杉杉控股自2018年起就由郑永刚之子郑驹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2019年9月,郑驹出任杉杉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副总裁),后于2020年1月升任杉杉集团总经理(总裁)。
2023年1月12日,郑永刚在杉杉企业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致敬杉杉英雄,锻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的主题报告,成为他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会上,郑永刚明确了2023年企业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坚定加大对负极材料、偏光片和锂盐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继续做减法,坚决剥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同时,坚持培育医疗产业,大健康板块将成为未来重要产业。
这次会议,杉杉控股、各产业平台和产业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杉杉科技、杉金光电、吉翔股份、杉杉物产、杉杉医疗等汇报发言。
郑永刚留下的“杉杉系”足够庞大,且枝繁叶茂,横跨多个领域。
目前,“杉杉系”旗下共拥有三大核心,分别为服装、新能源锂电材料、金融投资业务。
其中,服装板块是杉杉赖以崛起的基石,但是,从整体的业务架构来看,服装为公司贡献的业绩占比在不断减少。
02
“中国服饰第一股”
1958年1月,郑永刚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农村家庭,18岁参军入伍。几年之后,郑永刚从部队转业回到宁波老家,几番辗转后被派到鄞县棉纺厂当厂长。
年轻的郑永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的改变,就在于一个“勇”字。
他曾说,“我是一个敢想、敢做、敢为的人,当时价格双轨制的时候,我敢于到新疆去搞棉花,然后就纺纱。别人在搞生产,用计划的棉纱在织布,我就通过市场化补充了多少,完了以后,棉纱还卖掉一部分赚了不少钱。我就用这样的一种经营思路和理念,救活了这家企业。”
1989年,郑永刚又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叫宁波甬港服装厂,这就是杉杉股份的前身。这时候的服装厂员工不到300人,企业亏损超过1000万元,郑永刚主动跟厂子的领导表示,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彼时,郑永刚确定了服装厂的发展方向——做西服,并且发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誓言。与此同时,郑永刚早早地发现了电视广告营销的潜力,不惜借钱在央视上打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这句广告语一炮而红,杉杉西服由此打开了销路。
可以想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服已经足够时髦,更何况是走品牌战略。于是“杉杉”西服销量暴涨,很快令服装厂扭亏为盈。
1992年12月 ,杉杉股份正式成立,并已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庞大最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1996年1月,杉杉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杉杉品牌销售收入达23.5亿元,并且连续7年占据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4%,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
03
“裁缝”转型新能源锂电材料
1996年,郑永刚亲手将杉杉股份推上A股没多久,就敏锐地嗅到了危机。
郑永刚在2022年12月的一次活动中发表“新时代企业转型之路”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了这一点,“当时就意识到,一旦市场放开,中国品牌自然会形成一个梯队式品牌市场。所以我们当时就意识到,杉杉西服想一直独领风骚,长期成为国人的‘国服’的可能性不大。”
1999年,杉杉便开始研究企业转型。郑永刚设定了两个大的战略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新能源新材料有未来”;另外一个,是“大健康有未来”。
1999年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杉杉科技”),正式进军锂电行业赛道。
那时,研究锂电的负极材料是一场“豪赌”。杉杉股份在锂电行业似乎走得没有服装行业顺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鹏对《商学院》记者指出,其研发技术只能用“坎坷”来形容。杉杉股份从布局锂电负极材料开始业绩就亏损,而且一亏就是8年。
据杉杉股份官网,从1999年到2005年,其花费了7年时间来布局新能源产业,开启战略转型。最开始是1999年成立“杉杉科技”,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接着是2003年11月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杉杉能源”),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随后在2005年收购年产500吨电解液的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在布局阶段,除了企业亏损,杉杉科技也有好消息。王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在2001年,杉杉科技的“中间相碳微球”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了日立化成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标志性事件,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开始掀起浪潮。据了解,当下实力强劲的深圳贝特瑞、新宙邦几乎都在这一时间点(2001年)成立,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日后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
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智能手机带动了整个3C产品革命,锂电池得以普及,锂电材料行业迎来了第一个红利期。王鹏指出,那个时候,苹果手机开始全球捆绑招标,最终凭借技术及价格的综合优势,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成了苹果手机主要的供应商。
“事实如他(郑永刚)所料,锂电市场真正的风口在2013年正式爆发,这是一波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锂电市场增值。这股风口之下,市场增长之快、增长周期之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王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EVTank数据显示,2013年后,整个动力电池材料市场每年的需求增长达到两位数。也正是同一年,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营收达到21.64亿元,占总营收比首度超过50%,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战略支点。
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132.96万吨,杉杉负极人造石墨出货量突破20万吨,同比增幅100%,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
王鹏告诉《商学院》记者,杉杉转型其实是大势所趋。2000年,站在世纪交替的节点上,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服装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服装品牌能否抵御外资品牌的入侵是个很大的问号。同时国内服装行业又竞争激烈,而“杉杉”品牌的营收水平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由盛转衰,甚至一度出现亏损,因此选择转型是为杉杉股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
“郑永刚在21世纪初清楚地看到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变化,认为中国服装品牌最大的红利期已过,国外品牌入驻,服装行业正迎来寒冬,杉杉股份服装业务的生命周期即将由盛转衰,不转型就要被淘汰。”王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杉杉锂电材料技术研发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杉杉股份旗下拥有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负极、正极、电解液)、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极、正极)、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电解液)、2个博士后工作站,参与国标制订,拥有400多项技术专利。
2021年-2022年,杉杉科技成为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特斯拉、戴姆勒-奔驰、宝马、通用GM等企业的主要动力级负极材料供应商,并持续保持消费电子负极材料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及电解液领域全球最大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
04
确定新航向
如果仅仅只是知名锂电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或许还称不上“锂电大佬”,但此后杉杉股份一直在“折腾”的路上,不断地进行跨界发展。毕竟,在郑永刚眼中,“锂电材料市场是做不到几千亿乃至上万亿元规模的,杉杉股份需要新的增长点。”
2007年开始,杉杉股份布局创投、融资租赁等金融产业;2015年它分别布局了电池系统集成、能源管理服务、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业务。2020年,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形成“锂电负极材料+偏光片”“双主业”的格局。
据了解,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LCD的重要关键零部件之一,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根据 Omdia 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市场需求将从2020年的2.9亿平方米增加到2024年的4.4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在2020年财报里,杉杉股份直言,偏光片业务收购完成后,公司核心主业为锂电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到2021年,偏光片业务给杉杉股份带来了99.4亿元的营收以及12亿元的净利润。
2021年2月,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进军LCD 偏光片市场,以创新技术能力和关键解决方案,实现偏光片本土化的超越发展,杉杉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偏光片生产企业。目前,杉杉股份是LCD全球市占率第一的集团,超过25%,2022年,其市占率从25%提升至29%,预计2023年还将进一步拓展至32%。
对于郑永刚称这次转型为“最后一战”,王鹏对《商学院》记者指出,在科技行业,太过依赖单一行业,企业的营收风险就会很高,在企业运转健康、现金流稳定时转型对于杉杉股份来说会更安全。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日韩厂商进入显示市场较早,相关行业也长期被日韩厂商所垄断。近年来,随着国内显示企业不断加码偏光片行业的投资、研发和生产,偏光片的国产化问题慢慢得到解决,杉杉股份立足于此行业能够率先占据国内龙头,抢占市场份额。”王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此外,王鹏对《商学院》记者指出,中国偏光片产业依托中国的显示产业龙头地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整个显示产业,正在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竞争的重点也从面板企业的竞争转向面板与上游产业链并重发展的方向。要保障全产业链的完整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偏光片的关键原材料PVA膜、TAC膜、保护膜/离型膜目前仍未实现国产化。
这些挑战还需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技术协作、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创新突破,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生态。随着中国偏光片行业优势的突出,其发展“不平衡”和“不匹配”的劣势也日益影响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偏光片上游材料过度集中,影响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也使偏光片行业难以在全产业链上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偏光片技术正在向非TAC、无偏光片等方向加速演进。
“此外,对于杉杉股份来说,偏光片上游材料仍然依赖进口,需要深化产业链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自主供应链与知识产权体系,同时面向新型显示需求展开预研,做好上游配套。”王鹏补充道。
此外,据杉杉控股官网,杉杉还布局了医疗、物流等多个产业板块,其中,健康医疗是杉杉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规划投资医疗细分领域,最终形成完整的大健康医疗产业链。目前,君康医院、无锡华清医院已成功运营。
杉杉物产稳健发展国际贸易和物流业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宗商品分销商,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实现技工贸一体化,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
30多年来,杉杉从单一的服装业务稳健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等产业的全球领先高科技集团。
杉杉控股自2002年起连续20年入榜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以531亿元销售额位居373位。
杉杉股份2022年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营收约158.41亿元;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减少20.37%,主要系2021年同期公司完成对湖南杉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部分股权转让,获得投资收益约14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减少72.81%;营收50.69亿元,同比减少12.08%。
2023年2月9日,杉杉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LCD和OLED各有优劣势,预计未来会长期共存,且从行业预测来看,未来几年LCD仍是主流技术,市场需求占比超过90%,同时,公司也在开发OLED偏光片产品,目前部分产品已实现客户认证。
来源 | 综合自《商学院》杂志(刘青青 石丹)、界面新闻、证券时报、中新经纬、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钱江晚报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吴蒙
校对 | 袁海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