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走开,我要找奶奶!”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竟然是真的?
我有一个朋友,和老公两人都在北京的大厂上班。
生娃以后,她几经思虑,还是放不下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回归职场。
婆婆过来帮忙照看孩子待了一年,后也因为老家各种事情不得已要回去。
孩子怎么办呢?
小两口没时间没精力,孩子只能跟着奶奶一并回了老家。
虽是自己做的选择,但毕竟是无奈之举,每每聊起这事,朋友言语间都满是心酸:
她说,总在网上看到什么「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谁带就是谁的孩子」,以前总觉得是悖论,现在想想,可能是真的!
“跟谁睡就跟谁亲”,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心理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印刻效应」。
早在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一项实验中发现:
刚刚出壳的小鹅会把它第一眼看到的事物当做妈妈,并本能地跟随它,而这些事物可能是一只狗、一只猫,甚至是一只玩具鹅。
后来,这种现象被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康德拉·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
他还专门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如果刚出生的小鸭子第一眼看到的是他,那么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会向他寻求帮助和庇护,而不是鸭妈妈。
将这个现象引入到婴幼儿身上,其实就是,在成长初期阶段,孩子会对那个贴身照顾他的人产生情感依赖。
尤其对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睡觉的时候是最有安全感的时候,这个时候谁陪伴着他,他就依恋谁。
其实啊,陪睡也好,陪玩也罢,都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你不能否认,陪伴他睡觉和玩的人,更容易和宝宝建立起安全的亲密关系。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谁带就是谁的孩子,不无道理。
也许有人会说,我可是怀胎十月生他的亲妈啊,这种情感联结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怎么能跟我不亲呢?
的确,孩子跟妈妈,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着天然的联系。
当他还在你的肚子里时,你就是他安全感的唯一来源。
可是当他出生后,脱离了那个熟悉的温暖的母体环境之后,他就需要通过妈妈的安抚、怀抱、哺乳、肌肤相亲...来和你再次建立新的连接。
陪伴孩子入睡、轻轻拍打他、唱首儿歌给他听、给他一个温暖的抱抱...有了这种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才会对你产生依赖。
如果你只是生了他,剩下的陪伴全都交予了他人,孩子又怎么和你建立依恋关系呢?
作家龙应台在他的《有效期内才是父母》一文中说过: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小孩儿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回收了。”
蛋蛋刚出生的那两年,也是我公众号刚刚起步的阶段。那段时间,一边照顾着高需求的他,一边还要分出精力写文章。
婆婆也是出于心疼,说不然让孩子跟他睡,这样我晚上还能休息得好点。
说实话,不是没想过,但思虑再三,还是谢绝了婆婆的好意。
白天的时间,有奶奶帮忙照看,有蛋蛋爸一起陪玩,可是到了晚上,几乎就是独属于我们母女的亲密时光。
我给他讲故事,哄他入睡,倾注我全部的爱,让他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孩子的确让我的生活变得更辛苦了一些,但是每天最治愈我的时刻,也是抱着他,看着他在我怀里或安稳睡觉或“奋力”吃奶的时刻。
“可是白天上班太累了,晚上孩子在屋里也确实睡不好,让老人帮忙照看下,难道孩子就跟我不亲了吗?”
当然不是。
我们并不能把孩子和自己不亲,完全归咎于没陪孩子睡上。
陪孩子睡觉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
如果孩子没和你建立起亲密关系,那么一定是连日常优质的陪伴都没有做到。
亲子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安全环路理论。
可以看出,孩子既需要你支持他去探索、确保他的安全、分享他的喜悦、帮助他完成无法达成的事情(上方环路);
又需要你保护他、安抚他、为他高兴、帮他学会处理情绪(下方环路)。
不妨反思一下自己,这些事情是不是都能做到呢?
孩子跟我们的亲密程度,无疑是跟时间有关的。但我始终认为,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否真正做到了走心的、有质量的陪伴。
我们之前提到过的“123法则”还记得吗?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和孩子一起做3件事(读书、玩游戏、聊天)中的一件。
20分钟而已,绝对拿的出来。而且,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成效。
再说句实在的,即便已重回职场,大部分人也并没有被占据的毫无喘息机会。
有很多碎片时间,都是在刷手机时就悄然流失了。
所以,提升零碎时间的利用率,别说省出20分钟了,2个小时都有可能。
午休时间,坐车的时间、等电梯的时间,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我常常把和朋友的聚会约在中午,而家里的日用品,孩子的衣服,大多数都是在上厕所、等电梯的时间买到的......
相信我,省下的时间,就足以和宝宝来一场亲密的“约会”了。
当然,我知道,有很多人都跟我朋友一样,孩子给父母带,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仔细想想,孩子完全依恋我们,其实也就出生的头3年。这正是我们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阶段。
所以,如果有可能,我当然希望你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3岁以前,尽量陪孩子一起睡,有时间多陪孩子玩。
就在前不久,朋友给我看了她写在备忘录里的“小作文”,还跟我说,决定把孩子接到身边了,不想再让这个遗憾延续下去。
只是担心,不知道怎么重新建立亲子关系。
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有这个心,优质的陪伴是能够弥补错失的时光的。
不过,你需要这些建议:
①允许孩子依恋、思念之前的主要照看人,接纳他的暂时拒绝。
孩子最开始和原有的照看者比如奶奶,分开的时候,肯定是害怕的、焦虑的,是对于奶奶有不舍的,也难免会说出“不要妈妈,要奶奶”的话。
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指责孩子或者是埋怨老人。
首先,孩子其实是可以和多个照看者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他信任奶奶的同时,也能做到信任你。
只要你用心陪伴他,那么他终会明白,父母是多么重要的存在,有多爱他。
其次,奶奶和我们其实是同一战线的。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角色的重要性,还需要奶奶在孩子耳边“煽风点火”呢。
我们应当和老人保持沟通和交流,让他帮我们“说好话”。
②不要随意指责孩子原有的习惯,尤其在重聚后的前一年里。
和老人在一起久了,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你不太适应或者不好的习惯。不要急着批评、指责、纠正,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想要让孩子信任你,得先让他感受到尊重。
更何况,越小的宝宝习惯建立越容易,只要我们保持好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就接受了也说不定。
③给予他细心的照料,增加和孩子肢体接触的机会,比如温暖的抱抱、睡前的相互依偎等。
孩子是非常单纯的生物,通过肢体接触进行的情感表达对娃来说超级受用,这会让孩子更加清楚地接受到你爱的传递。
就好像你跟你两岁的孩子说,妈妈爱你,他能听懂啥?
但是你给他一个抱抱,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当你觉得尴尬或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抱抱他,虽然并不会发生特别大的改变,但是他会瞬间柔软。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是陪着孩子入睡,还是陪着他玩游戏、读绘本。
只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关注和理解,和孩子“玩”在一起...
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健康而亲密的,永远不用担心“孩子和我不亲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