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爬藤率的国际教育,像极了疯狂的股市公众号新闻2023-01-01 01:01看了无数文章听了大量讲座,为什么反倒更不知道如何选择学校、教育孩子?放心,有这样的困惑的绝对不只你一个。传媒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叫“数字中毒”。跟胃一样,人的大脑也是有容量限度的,过载的信息可能使大脑判断力下降,心情焦躁,行动变得过于谨慎或冲动。心理学也有类似的研究,被称作“信息污染综合征”(还没到症状的程度)。文|黄博士From 谷雨星球微信号:guyujihua2021“信息污染综合征”这种现象在炒股中特别常见,资深股民应该都深有感触,太多信息让大家逐渐丧失了耐心,长久下来谁也不信了,或只听小道消息,却发现小道消息竟也不对。曾经的股民、从业十余年的国际化学校校长黄雪锋博士里发现,随着教育与钱走得越来越近,选择一所国际学校竟与炒股越来越像了!股票已跌破3000点了,我们砸入重金的国际教育,会不会也变成待割的韭菜呢?01.股票市场我很多年炒过股票,后来再也不碰了,原因是我不适合。股票有两种方式,长线和短线。大家都知道除非是顶级高手才能在短线里赚到钱,最好是放长线才能钓到鱼,买个基本面还可以的股票存上个十年八年,肯定会翻上数倍甚至数十倍。这种投资方法也是很多大佬推崇的。我一开始想我肯定能赚钱,我最有耐心,买了就耐心等待,观察其变化,享受其缓慢变化的过程,时间长了钱也一定会涨的。实际情况是,直到我决定再也不碰股票那天为止,我从来没有赚过钱。我喜欢慢慢思考,想明白了再行动。但整个股票市场,或者说围绕着整个股票市场的媒体和舆论并不允许慢慢来的节奏。不过,也许这样说其实不太公平,确实没有人用枪去指着股民去交易,但无时无刻不在狂轰乱炸的媒体、评论、专家指导和小道消息,整个股票市场始终弥漫着一种浓浓的、至今能闻到的焦躁味道。这种情绪有时候是正面的,是一种没有什么理由的兴奋或者躁动,有时候是负面的焦虑、沮丧、甚至绝望。回忆起来,负面的情况肯定多一些,毕竟绝大多数散户都是亏钱的。所以,当太多的信息被用来分析过去已经发生的变化,而未来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在复杂的股票博弈里,实际上能用于决策的信息不可穷尽,况且还要跟“贪婪、从众”的人性做斗争。没有人能预测股票如何变化,这是我后来明白的道理。但在当时,我跟其他股民一样天天看电视里专家的评论,听着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唾沫星子乱飞,兴奋得听着各种评论,买呀卖呀,看着很忙活,很兴奋,也很焦虑。结果大家都知道,预测证明基本都是错的,股民到头来其实啥都没捞着,不在高位套牢亏得家里啥也不剩,已经不错了。02.“市场手段”怎么会突然想到自己做股票的经历了呢?因为我最近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目前从事的国际高中教育怎么越看越像是充满了焦虑情绪的股票市场。首先,教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慢”的艺术,从古至今的“百年树人”已不复存在。学校的发展自身规律,课程、师资、校园文化和成果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去学校去上学,少至三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在成长发展规律和熏陶下逐渐成长,孩子也会深深地带上学校赋予的文化印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但在国际高中教育领域,这种我向往的教育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切讲的是效率、效率、效率——若学校三年内无法培养出常青藤学生,五年内不能成为一个名校,那就是不求上进;一切能用钱解决,哪怕生源不太好也没有关系,可以去人家学校去挖。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不应该出现在学校里的手段竟然得到社会广泛的承认,并美其名曰“市场手段”。学校外围衍生了数不清各式各样的机构,有的提供培训服务,有的提供招生服务,有的提供招聘服务,有的干脆就直接和学校里外合作,彻头彻底地把教育当成生意来做了。生意追求的是盈利,是效率,因此整个国际高中教育就忙碌得不再像是教育了。■央视315曝光某机构帮助国际学校虚假宣传,被「刷」出来的学校虚假口碑。其次,有关国际高中和升学的信息铺天盖地,这也很像我当年看到的股票市场,专家分析、数据解读、趋势预判、案例分析等不一而足。现在还有自媒体、朋友圈、视频号、直播,更是热闹。这些便捷的信息渠道,不断地让家长获得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学校评价、课程介绍和留学信息,但正如提供股票信息的平台背后往往会有一些老百姓不得而知的操纵目的一样,大部分这些教育信息,也都有着商业的目的。现在的家长正如当年潜心研究股票的我一样,遨游于随处可得的信息海洋,感觉自己有了做出专业判断的能力与勇气。哪怕自己不敢下决心,这些信息渠道中的专业人士,如择校备考顾问或者留学顾问会提供无数清单,并有充分的理由去说服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学校,不选择那个学校,去报考这个专业,不报考那个专业。家长就像是散户,付了钱发现赚钱的原来只有少数几个大户。就像入校后发现每个学校都有学霸和学渣,看似很多顶尖名校的录取,也都就集中在不多的几个学生身上。■国际高中教育市场是留学产业链条里的一环,留学产业在疫情前的2019年达到4200亿元,赶超奶茶市场。03.还有人敢信吗?与信息不对称比,信息大爆炸也有同样的坏处。国外曾有过一次试验,试验对象每天看几千张不同的照片,没过几天都患上了偏头痛,在短时间里接收大量信息后,大脑受繁杂的信息干扰来不及吸收,使人的大脑皮层信息输入输出失衡,出现头昏脑涨、心悸恍惚、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这听起来不就是我们日常焦虑的状态吗?有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周日版就比19世纪公民一生面对的信息还要多,这个时代除了正规媒体外,自媒体也正在大批量制作无数热文,一天十几篇不在话下。■泛教育是门槛最低的热文领域,从业人员不需要了解专业知识,不需要进行采访,有的是雷同的逻辑,东拼西凑的故事,煽情的观点,一切为了吸粉、成交。信息饱和后仍要收到无穷无尽且带着不知道目的的信息,带来的只能是焦虑、紧张和判断力的丧失。做过股票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信息爆炸后到最后谁都不相信了,或者说只敢相信小道消息,却发现连小道消息也都是错的。可悲的是这样的现象竟然也在国际高中教育里发生着。现在,还有家长真正相信校长宣讲会上说的学校理念和教育策略吗?说得再多,不如给家长一个承诺——我保证孩子能进入美国常青藤大学,这跟股票里承诺的“三个月后可以涨100%”本质一样。因为太多的信息让人们逐步失去了深入了解的耐心,同时也放弃了判断力,麻木了,那告诉我一个结果算了,听一个小道消息,我就买进得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更是加速了这种情况,殊不知全民涌向一个地方,就如同炒股一样,被套牢是常态。而当教育成为了一门生意,短平快最有效率,所以是否把孩子送进常青藤是唯一评价学校的最简易的指标(不管学生怎么来的),哪里知道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是一件最为复杂的事情,每一所认真办学的学校都有可能为社区、社会贡献出优质教育。正如人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喜好和追求,原本追求多元的国际高中也可以有不同的特点和理想。所有学校都朝着一个模式去从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一个该有的理想教育生态。在不良的生态里,受伤害的一定是学生。就像炒股一样,到最后亏损的也永远是下注的股民们。我们已经听到太多类似的消息了,高度内卷下,抑郁、无动力躺平成为了大多学生的共同状态。不知道以上这些感受只是我一个人有,还是大家都懂,只是不想或不敢说。本文系授权发布,转载自公众号: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关注我们,看「100个中产妈妈的故事」,用真实对抗焦虑,解决中产育儿难题。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