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顺差真的占了所有顺差国的60%吗?|宁南山
最近查了下中国的出口顺差占全球的比重,主要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的出口顺差超过了全球的60%,我对此是表示怀疑的,搜索了下这个数据来自华创证券的报告,其搜集了2022年7月份的全球顺差数据,在已经公布7月数据的62个经济体中有21个顺差国,而中国的顺差占了这21个顺差国总顺差的62.8%,这比2015-2021年月均占比45.1%有较大的增加。
但是这里要注意了,这个报告统计的是公布了数据的62个经济体里面有21个顺差,所以出现了中国顺差第一,挪威顺差第二,澳大利亚顺差第三,瑞士顺差第四,巴西顺差第五,其余合计顺差占比14.2%。
但是在网上的各种转载中,就逐渐变成了中国占全球顺差的60%以上,这就和报告的原意不符合了。
所以不能理解为中国占了全球顺差的63%,我们光是看顺差国就可以看出来,不少世界级的大顺差经济体都没有统计在内,比如传统的自然资源出口大国俄罗斯,沙特,阿联酋等国都不在里面,另外还有传统的制造业顺差大国—德国。
那么中国的出口顺差全球占比是多少呢?我找了下2021年的数据,制作了一个图。
统计的191个经济体里面,顺差经济体有63个,还有一个刚好为0,另外127个经济体都是逆差。
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顺差大国,占比高达28.23%,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排在全球第二位,占比为8.87%,接下来是俄罗斯,阿联酋,沙特,澳大利亚四个自然资源出口大国,全球占比分别为7.93%,4.41%,4.31%和3.44%。
顺差全球第7-10位是荷兰,爱尔兰,中国台湾和挪威,全球占比分别为3.29%,2.99%, 2.74%和2.59%。
这四个经济体里面荷兰其实是作为港口承接了欧洲国家的货物出口,荷兰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这样的大型港口。
而爱尔兰的出口,根据《爱尔兰独立报》2022年2月16日报道,爱尔兰中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爱尔兰货物出口超过1650亿欧元,其中医疗和医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8%(620亿欧元),同比增长1%,这说明爱尔兰在医疗器械和制药方面还是比较发达的。
而中国台湾竟然是全球十大出口顺差经济体,凭借的自然是以半导体为中心的产品具备的强竞争力。
而挪威则众所周知是一个资源出口型国家。
全球十大出口顺差经济体占了全球顺差的68.79%,其中是五个强制造业经济体(中国,德国,荷兰,爱尔兰,中国台湾)和五个强自然资源经济体(俄罗斯,阿联酋,沙特,澳大利亚,挪威)。
全球出口顺差的第11-20位分别是马来西亚,意大利,卡塔尔,瑞士,新加坡,巴西,科威特,比利时,印尼和阿曼。它们的全球占比可就小多了,合计为占全球的19.7%。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其实这是一个强制造业国家,一般我们会想起马来西亚的石油,但实际上马来西亚的第一大出口商品是机械电子产品,2019年占比高达43.6%,第二大出口商品才是包括石油在内的矿产品,占比为15.3%。
意大利的出口顺差排在全球第12位,这个国家的制造业其实在欧洲一直很强,只不过被德国掩盖了,GUCCI,法拉利,PRADA,阿玛尼,宝格丽,玛莎拉蒂,兰博基尼,费列罗都是该国的知名品牌,意大利的芬坎蒂尼造船厂还是全球最大的豪华邮轮制造商之一,我国现在正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制造的第一艘国产邮轮也是和该公司合作的。
我们可以看到11-20位有马来西亚,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比利时,印尼六个制造业国家,以及卡塔尔,巴西,科威特,阿曼四个自然资源国家。
这样算起来,全球前20位的顺差经济体就占了全球顺差的88.49%,其中11个制造业为主,9个自然资源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跟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在全球顺差前十位相比,同样在东亚的韩国和日本,韩国在2021年的顺差仅排在全球第21位,不到300亿美元,而日本在2021年则竟然是逆差。
我想这跟韩国和日本的本土制造业大量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建厂有关系,三星不仅仅是90%的手机在韩国以外制造,而且里面的闪存和DRAM也大量在海外制造,像三星的西安闪存厂和海力士的无锡DRAM工厂,产能都极大。
而以泰国为例,日本也在汽车和硬盘产业领域大量对泰国投资,泰国因此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并且汽车出口一度仅落后日本和韩国位居亚洲第三位(当然现在被中国超过了),同时也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硬盘生产国。
相比之下,台湾优势的半导体产业,在中国大陆的产能总体而言并不大,主要产能仍然聚集在台湾。
而在近年来出口增长迅速的越南,2021年的顺差仅为43.475亿美元,全球占比仅为0.18%,显示越南的外贸依然呈现大进大出的组装出口为主,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全球的逆差都来自哪些国家呢,说起来这个数据更加让人觉得吃惊,如下图。
2021年仅美国就占了全球逆差的45.6%,英国全球第二占了8.73%。
换言之英美两个国家就占了全球的54.33%,占了一半以上。
印度全球第三占了6.83%,法国全球第四占了4.98%,应该说法国是全球第四大逆差国多少有些让人以外,因为法国的制造业给人的印象是很强的。
全球第五是菲律宾占比1.9%,第六是土耳其占比1.78%,第七是巴基斯坦占比1.7%,第八是中国香港占比1.64%,第九是孟加拉占比1.41%,第十是西班牙占比1.3%。
我觉得做成图看起来更直观一些,全球前四大逆差国美国,英国,印度和法国(全球占比66.15%,也就是占了三分之二)。
除了这四个之外,其他国家的逆差都进入了长尾,也就是全球占比都不太高。当然这里面印度在大力的培育自己的制造业,尤其是积极的试图从中国挖制造业墙角和转移产能,尤其是想和美国配合把美系品牌的代工转移到印度去,试图降低自己的逆差。对于我国来说,对印度还是直接卖产品比较好,帮助其搞基建和建立工厂,对我国并无好处,毕竟边境问题还没有解决,跟一些经济收益相比,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可是核心利益。
如果印度在未来成功的缩小了逆差,那么全球逆差就是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和法国了,尤其是美国,竟然占了全球的接近一半,用美元大量的进口商品,换取了全球生产国的劳动成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墨西哥在2021年也是逆差,可以说是万万没想到。
或者这么说吧,全球逆差的主要国家(占比超过全球1%的有16个)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中国香港,西班牙,以色列,希腊七个。
一类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包括印度,菲律宾,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及,罗马尼亚,尼日利亚,墨西哥9个国家,这里面除了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其余7个都是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大国,而土耳其的人口也不少,有八千五百万,只有罗马尼亚人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继续出现了大幅增加,1-11月我国贸易顺差高达8020.4亿美元,增长了39%,这个数字大大的高于全球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因此我国顺差全球占比肯定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肯定超过了30%,甚至可能超过35%。
但是未来占全球顺差的比例能达到40%都已经非常逆天了,毕竟全球自然资源出口国必然会有大量顺差,另外全球制造业经济体的出口顺差也肯定不会全部在我国。
好了我们做个简单的总结,全球的制造业贸易顺差高度的集中在中国大陆(28.23%),德国(8.87%),荷兰(3.29%),爱尔兰(2.99%),中国台湾(2.74%),马来西亚(2.55%),意大利(2.5%),瑞士(2.39%),新加坡(2.13%),比利时(1.42%),印尼(1.41%),韩国(1.22%)12个经济体,合计占了全球总顺差的59.74%。
换言之,高度的集中在欧洲,东亚,东南亚地区。
那些我们印象中制造业不错或者发展迅速的国家,例如日本,墨西哥,越南,印度,除了越南在2021年有少量顺差之外,其他三个都是逆差。
我们从这个比例也可以看出,制造业的顺差是高于自然资源出口国的顺差的,因为光是这12个经济体的出口顺差就已经占到全球差不多60%了,这显示了制造业的巨大规模。
而全球的自然资源出口顺差高度集中在俄罗斯(7.93%),阿联酋(4.41%),沙特(4.31%),澳大利亚(3.44%),挪威(2.59%),卡塔尔(2.45%),巴西(1.92%),科威特(1.6%),阿曼(1.32%),伊朗(0.98%),安哥拉(0.86%),哈萨克斯坦(0.81%),伊拉克(0.68%)总共13个自然资源出口大国,合计占全球顺差的33.3%。
按照区域看就是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东+澳大利亚+挪威+巴西。
这也可以看出来,全球差不多200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看自然资源获取高额顺差的就那么十几个,所以自然资源丰富可以躺着挣钱也得运气很好才行。
而全球的逆差则主要来自美英(45.6%+8.73%)和南亚(印度6.83%,巴基斯坦1.7%,孟加拉1.41%),合计占了全球64.27%,几乎三分之二。
另外欧洲的法国,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希腊五个国家也占了全球逆差的10.28%,其中法国(占全球逆差4.98%)竟然是全球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印度的第四大逆差国,这跟我们的直觉不符合啊,毕竟印象中法国是个世界级的制造业强国。
总之从数据来讲,我国今年占全球顺差的比例还会比去年有所上升,但从贸易平衡和提高国内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角度来说,以后我国顺差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在越来越小。
毕竟作为老百姓,以后人民币升值了,虽然顺差增长会被抑制,但进口的东西会便宜不少,我们出国旅游也会便宜不少,会实质性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另外扩大国内内需也在成为我国之后发展的重点,毕竟出口跟国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可是大多了,而且国内内需的发展也能刺激进口增长,实现贸易平衡,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扩大出口。
美国是如何搞垮苏联的 | 宁南山
制裁下崛起的新基建:国产软件的成长之路 | 宁南山
■ 作者简介
坐标深圳
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