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这6种人将脱颖而出
点击下方“有书”,关注【视频号】
专属直播好礼等你来拿
文| 有书辰槿 · 主播 | 杨枪枪
前段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
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消息一出,瞬间引爆热搜。
大家纷纷感叹:
“又一次见证了历史!”
是啊,这三年,疫情反复,许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人焦虑,有人迷茫,但更多人选择了勇往直前。
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最大的底气,始终来源于自我。”
与其恐慌,不如积极应对。
只有掌控自我的人,才能够掌控命运的走向,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
疫情结束后,这6种人将脱颖而出。
健商在线的人
有人说,最近见面寒暄第一句,不再是“吃了么”,而是“阳了么?”
但就算“阳康”,也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稍不留心,“阳康”也可能会变“王重阳”。
这期间,规律作息,保养身体不容小觑。
著名主持人徐丛林,发布了一条让人唏嘘的视频。
朋友37岁,平时喜欢运动,阳康之后约了伙伴去打羽毛球。
以前,朋友一口气能打3个小时。
但那天打了一局,就明显感觉体力不支,继而出现肺部疼痛。
当120赶到现场时,已是回天乏力。
加拿大医学专家谢华真教授提出过“健商”的概念。
所谓健商,是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
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
尤其是当下的特殊时期,对于运动,我们也需量力而行。
选择适度的、温和的,比如散步、做广播操、八段锦等,千万不能逞强。
周国平说过: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宁静的灵魂,你就是快乐,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车子、房子、票子,从来都不是生活的标配,健康才是。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身体,要保持良好的防护习惯,更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活得风光,不如活得健康。
这不仅是对自己未来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有转型思维的人
古语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时代的潮流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能为自己赋能,为人生加持。
青岛博主@村口小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两年前,他所从事的出境旅游业务遭受断崖式下跌。
许多同行或一蹶不振,或原地踏步。
而他则壮士断腕,决定“自救”,选择成为一名自媒体旅游博主。
从剪辑到配音,再到策划,他都从0学习,一手包办。
把自己抬头可见的一处处风景,和脚下的一寸寸土地展示给更多人。
为了拍摄一条几十秒的视频,不惑之年的他,至少要花上几个小时查阅资料,或实地采访。
最终从金牌导游,一跃成为网红博主。
他没有执念过去的荣誉,困在原地,而是选择重新定位自己,最终实现了价值飞跃。
这也是他转型成败的关键所在。
《天道》中有句话:
“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不是机遇,而是思维方式。”
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本质上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向上走,就拒绝沉溺于舒适区;要成长,就突破固有的认知樊笼。
人生逆转,源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优秀的人,靠的从来都不是运气和聪明。
思变求新,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驱源动力。
会抱团取暖的人
古往今来,越是厉害的人越热衷于合作共赢,相互成就。
但与人合作,不能只看能力,重点是人品。
热播剧《风吹半夏》中,女主角徐半夏正是深谙于此。
她和发小陈宇宙一起做废品收购生意,他们一个对内,一个对外,相互信赖,相互扶持。
她向穷困少年童骁奇伸出援助之手,和童骁奇成为患难之交。
许半夏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她的重情重义。
对她好的人,她会想方设法地回报,对童骁奇如此,对陈宇宙亦是如此。
借了别人的钱,她会连本带利一分不少地还给他们。
即便心中气恼,但在伍建设的钢厂经营不下去时,她还是不计前嫌地帮他渡过难关。
许半夏和那些只懂在商言商的商人不同,她更有责任感,也更有担当。
在残酷的生意场上,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与原则,保持最基本的良知。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人品,她不仅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格言联璧》中说:
“人以品为重,品以行为主。”
人品是衡量一个人值不值得相处的标准,人品不好,能力再好,也万万不可深交。
人品,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它决定一个人站得多高,走得多远。
人品厚重,关系牢靠,如此合作,才能够同舟共济,相辅相成。
有一技之长的人
网上看过一个帖子。
博主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和室友进入同一家公司实习。
起初两个人都干劲十足,暗自较量。
但等到成功转正后,室友便开始懈怠,每天在公司混日子,只会完成手头上的基础工作。
甚至看到他兢兢业业工作时,还会劝他别那么拼。
看到室友那么轻松的样子,他也曾有过动摇。
但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人得靠本事吃饭,要对得起你端的碗。”
后来,他摒弃多余的心思,在自己的领域持续深耕。
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跟在前辈身边,潜心学习。
最终,在领导卸任后,他成为了部门的负责人。
而当年跟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室友,早已被公司“优化”。
听过一句话: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有一技之长和一无所长的人,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没有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不可替代性,一天两天可以虚度,可一旦遇到风险,就会被首先放弃。
人生,是一个不断自我成长、自我精进的过程。
你不强大,就可能面临淘汰。
获得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持续深耕,一技傍身,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拒绝内耗的人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状态?
明明想做一件事,却瞻前顾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人际交往中,害怕不被别人认可,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
总是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懊悔不已,总是不断自我否定。
无端放大的困难,无处安放的情绪,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
精神内耗就像毒药,慢慢渗透,慢慢消耗,悄无声息伤害你。
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内耗。
别人的一句话,会拿出来反复咀嚼,过度地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
这种精神上的消耗,往往比肉体消耗更煎熬。”
现实中,最让人疲惫的不是工作繁重或者生活琐事,而是心理内耗。
试想,当一个人的内心统统被胡思乱想所占据,被焦虑情绪所困扰,又怎么能够安心工作,舒心度日?
有句话说得好: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
不被别人的情绪左右,你才能掌控自己的社交主动权。
当我们维护好内心的秩序,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执行力强的人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在一位著名作家的座谈会上,一位观众提问:
“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作家?”
那个大作家竟然是这样回答的:
“今天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双击一个叫word文档的东西,敲下第一个字,你就已经是作家了。”
写下第一个字,输出第一行话,形成第一个段落,发表第一篇文章,迎来第一个读者……
这就是很多作家的人生历程。
《道德经》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实,事上哪有那么多的万事俱备?
不行动,一切就等于纸上谈兵。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一直犹豫:
做还是不做?提前做还是延后做?
反复纠结,你浪费的不止是时间,还有机会。
凡事先搞起来,就能解决80%的问题。
一件事情,有些人只说不做,或者只想不做。
而有些人做着做着,就会越来越厉害。
执行力高的人,才会采用积极的行动来代替幻想,代替焦虑,用实践来检验想法。
▽
杨绛先生在《杂忆与杂写》中说: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 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精进自己,才能拥有人生的掌控权。
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蓄力,积攒实力。
用自身的确定性,才能从容应对人生诸多的不确定。
— 精彩推荐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