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空洞地给孩子加油打气,这种鼓励反而变成一种期待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导致情绪失控。
孩子因为期中考试发挥不理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怎么办?
这位家长说,九月份孩子进入初二后,学业难度增加,第一次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了很多,那时候他就很沮丧。“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妈妈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考好,加油。”
有一天,遇到一道数学难题,孩子就抱怨说:数学太难了,学不会。加油,妈妈相信你,而且离考试还有几天,你不要紧张。
虽然一再鼓励,但是孩子却显得很反感,还直接怼过来: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心理健康学家田宏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有时候,父母耐着性子为孩子喊“加油”,看在孩子眼里却是给空洞的压力,给了孩子无形的枷锁。一位知乎网友说,儿子从小就恐高,去游乐场玩吊桥,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蹦蹦跳跳走过去,只有他站在桥头一直犹豫着,始终不肯往前踏一步。但是,每次儿子听了,只会将脚试着往前踏一步,然后又缩回来。 在儿子快6岁时,再一次带他走吊桥,他依然踌躇不前。“你很害怕,是不是?没关系,妈妈在旁边那个吊桥陪你一起走,你试着跟着妈妈的步伐,你就不会害怕了。”
儿子沉默了一会,鼓起勇气走上旁边那一个,跟着妈妈的步伐一步一步往前挪,他的动作也从小心翼翼变得轻松自如。为什么同样的场景,不一样的话,却会给孩子不一样的力量?用心感受一下就会发现:爸爸是带着结果的期待,妈妈是用共情去感化孩子。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你的鼓励可以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你所说的话,另一部分是孩子听到这些话以后对自己所说的话,也就是他会怎样对自己评价。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话说多了以后,孩子离我们的期望却越来越远呢?它就像一句空洞的对白,它不仅无法解决孩子眼前的困惑,还会“压”着孩子往前走。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你经常对孩子说“加油”,他后来符合你的期望了吗?每次出去玩游戏,一旦输给其他小伙伴就会狂哭狂闹,甚至还会耍赖,怎么劝都不听!孩子最近刚开始学习英语,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就特别急,有一次课文背不出来,总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尝试给她加油,都没有效果!儿子特别悲观,每次考试一考不好就总说丧气话,有时候说他两句,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不出来…
否则当孩子的压力大过自身的应对能力时,逃避和放弃就是孩子自我感觉最安全的外壳。一个男孩情绪越来越暴躁,做事一遇到挫折,就会大哭、打人等行为。妈妈来找他求助时,他为这对母子设计了一场搭积木的游戏。当这对母子在玩的时候,孩子的积木不小心倒塌了,立马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嘴里一直说“我再也不玩积木了”。“妈妈帮你,你看这多简单,妈妈做得到,你也可以呀!”
空洞地给孩子加油打气,这种鼓励反而变成一种期待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导致情绪失控。孩子在失败或者是求助的时候,本身内心都比较恐惧与无助,这个时候,再配合一句“这很简单的,你试一下”,这样的语言,在行为上是忽视孩子的沮丧情绪,只会增强孩子的挫败感。此时孩子可能会想:这么简单我都做不到,我真的很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负面的情绪不被理解、共情,鼓励就只会让孩子消极感更强。长期被“盲目”鼓励的孩子,他的自卑感和挫败感会越来越深,最后就会引发压力、内疚、自责,最后深陷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解脱。一个孩子如果在学习上不断遭受挫折,便会开始陷入自我怀疑。当孩子听多了“加油”,他们并不是没努力,而是多次尝试后始终都失败,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我觉得好难,但是爸爸妈妈却说很简单,我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有这样念头的孩子,他们内心很焦灼,可是父母却一再强调“你要加油”,根本不能为孩子建立信心。反而让孩子有挫败感,不仅会越来越消极,也会越来越自卑。就是说,我们碰到一个困难,只有解决了,下次再碰到相似的问题,我们才会有解决的信心。真正的鼓励,不能光给他一种只有结果的期待,而要有带着过程的激励。“与沮丧一起被压抑的还有无能感和力量感,我们只有帮他跨越挫折,他才能够获得力量。”
恰到好处的鼓励,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和支持,能帮他解决困难,重塑信心。心理学有一个词是“同频共振”:两个人在同一个频率上,你说的话她才能听进去;当两个人不在一个频率上,你说的话她怎么都不能听得进去。鼓励孩子也是一样的,只有用孩子的角度去看见他的困难,它才会唤醒孩子的积极性。主题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心,不敢当众演讲,父母该怎么说?如果此时,父母一味地鼓励孩子“没事,这有什么可怕的”时,这些孩子更不敢跨出一步。“你如果能克服内心恐惧,站在舞台上已经很不容易了。我想,你在跨入演讲室之前,就已经决定要提升了你的演讲能力了对不对,这些天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了,只要你愿意继续跨出这一步,你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但是如果你选择退缩,我也尊重你。“
因此,专家还得出结论:父母的鼓励一定要做到“给同理、给动机、给选择”。鼓励孩子不能一味弱化问题,否定问题,只有成为与孩子“同频共振”的人,你的话孩子才听得进去,他也愿意和你一起去解决问题。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做过一个关于“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400名孩子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德韦克通过三轮不同形式的测试,得出的结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原来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其实,你鼓励孩子“加油”和夸奖孩子“聪明”是一个道理,他无法感知自己的方向,便失去了掌控自我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鼓励,是承认孩子的每一份努力和进步。关注孩子在朝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这才是鼓励的正确方式。比如,孩子怕高时,我们该这样为他加油:你看,以前你一步都不敢往上登,现在已经爬山三分之一了,说明你在进步了,只要再往前一点点,你就是成功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父母就成了决定他是否能够跨越的“助推器” ,跨过它,才是孩子的新生。孩子的每一次害怕,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卸下内心的包袱,慢慢向前走的。如果父母能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无助,并能引导他迈出来,这比任何“加油”都要有用得多。在孩子脆弱的时候,说一句“我知道”,就是感同身受;做不到时,看到孩子的“难”,帮他做到,就能给他力量;做不好时,看到矛盾中的变化契机,带领他一步一步跨过去。-END-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
我们的视频号开通啦!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