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新毒王”XBB,在英国今冬“三重疫情”中尚是个小弟!
正文前叨叨
但还有个别地区时效不稳定,亲们如果遇到物流异常,请直接联系店铺客服咨询。
Movefree骨氨糖和液体钙对30岁+成年人尤其老年人很有好处,自用送礼都贴心,特别建议为父母备上。
01
这两天节后复工了,也是国内很多朋友第一次以“阳康”身份迎来新年。
但有很多人,甚至是我们的亲人,可能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
当时代的一粒沙真正落在身上的时候,除了沉重,人的本能也会想要“自救”。
所以,新年伊始登上热搜第一名的,竟是个止泻药“蒙脱石散”,据说已经被抢得四处脱销,身价翻了十几倍。
大家恐怕都不敢相信,“炒火”这个药的,居然只是一个普通网友发的朋友圈!
就是这么一条截图,让人们抱着对“新毒王XBB”的恐慌,开始又一轮抢药,我也被好多朋友问到了。
更荒诞的是,几天以后,发布这条朋友圈的男子被证实是做共享打印机的,并非医学专业人士,却一夜之间成了“带货王”。
不得不说,这波疫情里种种乱象让好多人都成了“惊弓之鸟”,不愿意相信“专家”,反而是这种“真亦假来假亦真”的传言流传得更快更广。
可我们忍心苛责嘲讽“抢药”的人吗?
阳过一次的人都知道,关键时刻几粒布洛芬有多么金贵。
大家只是后怕,所以宁可信其有。
02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面对一个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结束的疫情,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理性,否则就可能陷入无止境的恐慌,一轮又一轮地“被割韭菜”。
“新毒王XBB”到底是何方神圣?
XBB其实是奥密克戎的一个突变株。
虽然很多人都是最近才听说它,但其实早在22年8月就出现在印度了,并迅速成为新加坡等国的主流毒株。
XBB是奥密克戎BA.2.10.1和BA.2.75 的重组体,XBB.1.5是基于XBB的变异。
其中XBB1.5已经以惊人的传播速度,短短几周内翻倍,成为目前美国的优势毒株。
图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最右侧紫色的就是XBB1.5
截止12月31日,美国40.5%新冠病例都是它
大家注意哦,上表左侧那一长溜,全都是“奥密克戎家族”的分支!
表格最下两行还给德尔塔和其他毒株留了个位置,但数据上几乎检测不到了。
这么多代码可能大家都看懵了,我打个不太精确的比方吧:
如果说早前Alpha、Delta那些毒株是狼,那奥密克戎就是狗。
狼和狗是亲戚,狗没有狼凶狠,却跟人类更亲密。
奥密克戎那一堆“狗”,就相当于金毛、苏牧、京巴、泰迪、贵宾、拉布拉多......
XBB和XBB.1.5大概就是迷你贵宾和巨型贵宾的关系。
XBB到底有多可怕?
比起小道消息,咱们还是要相信科学的。
既然医学界并没有分出一个新的变种,那XBB也好XBB.1.5也好,就都还是“狗”。
但这条“狗”异常活泼,跑得特别快!
之所以让人觉得恐怖,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传播更迅速。
就在前天,英国也有多家媒体发布新闻,称“专家警告:XBB.1.5已占英国新增感染病例的25分之1,该变种可能加剧英国医疗系统的危机。”
目前英国主力毒株跟国内一样,仍然是BA.5,但专家预判:短时间内XBB.1.5将会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流行株。
图源《镜报》:截止1月2日,BA.5在英国仍占71.3%
面对这条“高速狗”,世卫组织WHO也提醒各国密切关注XBB,因为与其他毒株相比,XBB可能具有更高的再感染风险。
但WHO同时表示:
XBB的致病程度未发现实质性差异,带来的重症和死亡也未出现明显变化。
我翻遍了欧美最近的报道,也没见哪条说它“主攻心脑血管和胃肠道”,可见传言并无实据。
以新加坡为例吧,他们去年10-11月就有过XBB疫情高峰,致病性未见明显差距,死亡人数波峰甚至比夏天还低些。
图源:worldometer
怎么说呢?
咱们得有个心理准备,XBB成为“毒老大”是早晚的事,以后还不知道会再发展出些什么“牛鬼蛇神”呢。
但是根据这三年欧美多项权威研究,科学家们都相信:
感染新冠不同毒株的可能性存在,但短期内再感染几率不大,且因为人体已具备一定的抵抗力,再感染后发生重症的机率会更低。
但是,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持续不断的疫情永远是个威胁,这真是很无奈的现实。
图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85岁+因新冠入院的人数一直远高于其他年龄层
正如我之前反复提及的:
咱们不要过于恐慌、不能胡乱吃药,但也别掉以轻心。
能不阳就不阳,能晚阳就晚阳。
“苟”得越久,后续疫苗和药物方面就越成熟,风险也就越小。
03
可是,XBB尚未在英国掀起风浪,这个冬天的“三重疫情”就已经搞得很多欧美国家的医疗系统苦不堪言了!
这几年,大家都防着新冠,大概都有点忘了,这个世上还有好多种呼吸道疾病,还偏偏都在冬季最凶猛!
之前因为口罩、社交距离、停课、居家等措施,好多人连普通感冒都没怎么得过。
还有更“霸道”的两种病毒,流感(Flu)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都在新冠肆虐的这几年里“悄无声息”了。
图源:权威科学期刊Nature
可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些病毒并没有消失,只是在“蛰伏”。
今年入冬以来,随着防疫措施取消,流感和RSV都像要跟新冠“争地盘”似的来势汹汹。
已经放开多时的众多欧美国家,目前都正在经历“三重疫情”暴击。
这几个病毒,初期症状都可能有发烧、刀片嗓、猛咳嗽、拉肚子......
要是不去检测,很可能傻傻分不清楚。
特别让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揪心的是,流感和RSV对老人儿童的威胁,哪个都不比新冠小!
尤其是这个RSV,堪称“婴幼儿杀手”,主要攻击5岁以下幼儿(大孩子病症较轻)。
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RSV是仅次于疟疾的一岁以下婴儿的第二大死因,每年有10-20万名婴儿死于该病毒,其中99%在中低收入国家。
可是,富裕如美国,平均每年也有58000名儿童因此入院,并造成100-5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
图源:美国国家传染病基金会
流感大家都很熟悉了。
据英国的数据,随着新冠死亡率持续下降,目前流感的死亡威胁已经跟新冠不分伯仲了。
图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红线代表新冠死亡率,蓝色区域代表流感死亡率
在没有新冠之前,流感和RSV都“乖乖地”呈现季节性规律,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也比较透彻,能提前做好防备,虽然都有重症和死亡,但尚不至于构成很大威胁。
所以很少有人特别恐惧流感和RSV的。
可是疫情这几年,这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规律被改变了,在“蛰伏”几个冬季以后出现了“反季节爆发”“提前爆发”“井喷式爆发”的态势。
英国卫生安全局《呼吸道疾病监控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2年第50周(即12月18日),流感在呼吸道疾病中的检出率已经高达26.4%,并继续呈上升趋势。
我这里解释一下这个检出率。
它指的是有呼吸道症状去做了检测的,测出来阳性的比例。
还有无症状和没去测的,咱也管不了了。
但这些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都很相似,检出率还是能说明一定问题。
同一时间,RSV的检出率由47周时的12.7%最高峰下跌到了50周时的6.5%,但5岁以下儿童的住院率依然很高。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比例也不高嘛。
那再看看很多人觉得更可怕的新冠呢?
截止去年12月中旬,新冠在英国的检出率不过2.3%,虽然呈上升趋势,可在来势汹汹的流感和RSV面前,都只能算个小弟了。
图源:英国国家统计局
大家都知道,这些病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可以自愈,可是“三重疫情”齐发,医疗挤兑很可怕啊!
就在12月11号,英格兰因为流感的住院人数已经超过新冠了,并且还在上升!
数据来源:英国卫生安全局
黄线是流感,红线是新冠
04
好多人可能要问了:
难道不是新冠损伤了免疫系统,所以更容易得其他病了吗?
谁要非这么想呢,我也没办法,毕竟新冠大流行才三年,很多事情尚不能得出100%结论。
但仅目前而言,各国传染病专家的主流观点,都不认为新冠会“攻击免疫系统”,也没有“重复感染几次就挂了”这一说。
这个很多医生都科普过,我不想引起争论,就不再赘述了。
目前这种“三重疫情”的状况,医学界认为,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大家接触的病毒少了,没有获得自然免疫的人多了,易感人群数量就大了。
很多专家用了一个词“catch-up effect”“跟上效应”来描述此现象,即当年“应感未感”的人群,今年集中一起“跟上来了”。
目前,欧美多个国家都处在“三重疫情”状态下,这个冬天注定不轻松。
按照英国人的调性,如果接下来决定重新恢复口罩令、社交距离什么的,我也完全不会感到意外。
有这些国家在前面“蹚水”,咱看见了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啊。
最近国内很多朋友都“阳康”了,加上很快春运,我想提醒一下亲们,千万别忘了世上不止新冠一种病啊!
现在没有了常规核酸检测,很多人都是用抗原测出的“阳”,甚至抗原都没有,直接根据症状判断的。
在冬季呼吸道疾病大流行阶段,很难讲感染的究竟是哪一种病毒呢!
咱们要注意的是,虽然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款病毒的概率很低,可是不妨碍轮流得一遍,或者同时感染不同病毒啊。
如果同时感染不同病毒,或者前一个感染还没恢复又感染下一个,对免疫系统的考验更严峻,老年人、儿童、免疫系统缺陷人群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也会加大。
家有老人幼儿的,除了关注新冠,最好都再看看关于流感和RSV的权威科普(而不是小道消息哈!)。
唉,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无奈。
咱们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偏就是很难消灭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
好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疫苗和有效药都一定会不断发展的。
也许很多年后回头看,这些病也都会像普通感冒一样,不再提得起人们的兴趣了吧。
2023年,注定是“向前看”的一年。
咱们都挺住啊,好好保重身体!
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1
END
1
★
正在团
★
为了中老年关节健康,别忘了及时补充骨氨糖!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