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北大辛德勇教授新年公开求职引起轰动,说明了什么严重问题?
内卷的结果就是标准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留学经历、论文档次、项目评级,林林总总,很多时候设立标准的意义,就是为了卡人而不是选材。
北大辛德勇教授新年公开求职引起轰动,说明了什么严重问题?
文/储殷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曾担任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来源/今日头条“储殷”
北大辛德勇教授在新年公开发了一封求职信,引起了轰动。@苏德超 教授@黄日涵副教授 也都谈到了这个事情。
我看了一下这封公开的求职信,大致上是辛教授没有评上北大的博雅教授,觉得北大对自己不公。
老实说,大学校园早就内卷的厉害,评奖、当官、课题、职称,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早就是常态。
内卷的结果就是标准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留学经历、论文档次、项目评级,林林总总,很多时候设立标准的意义,就是为了卡人而不是选材。
活在这种内卷中,憋闷委屈与烦躁不安是每个人的常态。每个人都必须去干很多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荒唐的是很多事情不仅仅是自己觉得问题,就连考核者也认为是毫无意义的。
大学老师在通常情况下就是论文民工,这几年又异化成为项目民工。而这些论文、项目许多又根本只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码字。所有的目的其实不过就是为了提高待遇。
辛教授不做项目,只是写文章教学,这一项恐怕就很难有学校能够接受。最近几年不少学校和我谈的时候,都是一年5-8篇核心,五年一个国家级课题,说实话不是不可以做到,但做到以后其实也谈不上还能干别的事情了。
但收获自然就是待遇,一年四五十万,相比于原单位也是翻番了。北方乃至北京的不少学者年轻的时候拼命写文章、申项目,等到职称够了,到南方去变现也是非常成功的人生选择。
只是辛老师要求不低于北大博雅教授的待遇,这个待遇可不低呀,文科教授百万年薪,我所知道的,真的不多。还要允许不做项目,恐怕真的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学术界跳槽,通常是待价而沽或是私下托人,这么公开求职虽然敢为天下先,但学校这边恐怕会考虑很多问题,教育部怎么看?社会舆情如何?
所有待遇、资源受制于人,却又希望保持独立、自尊,在很多时候真的只能取决于对方的雅量。但是对方如果没有这个雅量,吃相就是难看,作风就是这么不公,你也无可奈何。既然如此,还不如在校外,多些挣钱的门道。
几年前,我去农村,看到朋友喂猪,残羹冷炙往食槽里一到,敲两声,就看那群猪争先恐后地挤在一起。
本来看的挺新奇,一个学者冷声道,这也太像申请项目、评职称了。这一句说的众人立刻就郁闷了。
我突然看到一头猪懒懒地躺在一边,有点冷漠和不屑一顾地看着这群猪在抢剩饭,我非常惊讶这头猪怎么这么有尊严?
朋友说,这头猪经常跳到栏外自己找吃的,在外面能搞到吃的,在圈里面就比较有尊严。
你问我怎么看辛教授的事情,我就突然想起了这件往事。很多道理,猪都懂。
有人说,你怎么嘲笑读书人?我怎么会嘲笑读书人,我心酸的是,让读书人不低头不得生存的社会现实。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