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
才跨进2023,再过两个星期又是春节假期。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一年奔波到头的目的地。
是记忆里那一口年味的召唤。
更是一家人相聚,共享年味,期待更好的来年。
一到了春节,刻进中国人DNA里的年味符号就集体觉醒:爆竹、红包、春联、团年饭、庙会……
Sir还想提名一个:竹笋。
为啥?
中国人的吃,太讲究。
不仅讲究那个味,还得讲究背后的好彩头——
吃鱼是年年有余。
吃汤圆是团团圆圆。
吃笋,可不是为了夺笋。
那必须新的一年运势势如破竹,节节高升。
这样竹笋里的年味,最近被上美厂收录进了一支短片里,红红火火的喜气都要溢出屏幕——
也是在这三年中,许多人才第一次体会,独自过年的滋味……
中国人春节时的归家渴望,从来伴随着各种现实的不易。“难回去”,和阖家团聚一样,同是一种难以抹去的集体记忆。还在北电念书的汾阳小伙贾樟柯,看到学校外面工棚里正忙碌的民工兄弟,写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片剧本。年关将至,在餐馆后厨打工的河南民工王小山,心早已飘回了老家。
一个农村女孩子在北京,期间的辛酸,难以为外人道也。工头说春运压力大,报纸倡导民工兄弟们留在当地过年。小山在邮电大学读书的老乡,在新春大会上念了一首诗。
霞子带小山到西单市场,给她母亲买了过年的新衣服,托小山带回去。
多年后,贾樟柯回忆起拍《小山回家》的初衷,他这样写道:我对那些面孔特别熟悉,因为我从小出生在山西汾阳一个很小的县城,我的亲戚有很多表兄弟、堂兄弟也都在农村。我是从外地到北京的,那时候中国开始城市化,开始经济迅速地变革,很多人来城市寻找生活的机会。那些睡在三环工地年轻的朋友,我觉得他像我的高中同学,他像我的表兄弟一样,我完全理解他们从哪儿来,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城市。
他丢了工作,找老乡不断碰壁,跑了两个火车站都没买到票……可自身本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朝变故,小厂很快倒闭。如今,她是清洁工,和老乡合租蜗居在老房子的阁楼上。Sir不免想起疫情这三年,又造就了多少打工人的无常呢?
丈夫伤害她,父亲不认可她的婚姻,父女决裂。
当年离开家乡,也算是一种出逃。
今年春节,曹俐和两个老乡搞来一辆旧大巴,想做点拉阜阳老乡回家的生意。这场摆渡,大概是她离家这么多年,接触最多乡音的时刻。老乡小月找到她买票,欢欢喜喜地说,终于可以见到孩子了。狗哥劝她,春节不仅是尚在的亲人团聚,也是看望故去亲人的日子。
最后当老乡和屏幕前的观众,都以为她会趁着这次摆渡顺势回家。
对于漂泊者来说,回家与离家从来一体两面,难以分割。2008年,我看到报纸上有个报道,讲一群安徽阿姨要回家过年,但买不到票,就自己拼了一台旧车,凑够人数后开回了安徽。这件事情很小,但给我印象很深。大家都经历过春运,可以想像那样一群人,为了回家而绞尽脑汁的样子。
安徽阜阳,一直向着临近的上海输出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到阜阳六百里》对异乡打工人的关照,已经从生存困境,上升到了精神困境。和小山那时相比,条件在改善,城乡间交通越来越顺畅。如同每年春天才回巢的燕子,在春节赶回,见一面父母,又匆匆离开。于是,15岁就离开贵州小镇的陆庆屹,选择记录下每年这段珍贵的时刻。
他用摄影机拍下归家的四个春节,起名叫做《四个春天》。
但这一年一度的相会,父母总是开心之余,透露着点点伤感。每次邻里寒暄,得知孩子们都远在北方生活,不免要感叹一句。
可是他们也不知道,远在东北的外孙多久才能回来一次。它不允许你只享受小确幸,却不经历生老病死,背井离乡。麦当劳联合上海美术制片厂,提前为打工人带来了新年的喜庆。
最近刚出的动画《中国奇谭》豆瓣9.6分,这次和麦当劳的短片也是独具匠心。中国风满满的剪纸画,一抹红,带我们想起记忆里团聚的新年。Sir一直是麦当劳的忠实粉丝,忙碌的工作日常,常常是麦当劳拯救打工人的饥饿与疲惫。
让异地打工人提前尝到一口年味,是麦当劳在今年春节想做的。
2023,随着生活逐渐恢复正轨,我们渴望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