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卷”的星河湾,学神和普娃的殊途同归
这是星河湾有名的一位“网红家长”,高中荣誉毕业生家委会的主席,女儿已经进入芝大就读的李爸所说的一句话。
在“真棒·家长俱乐部”的内部分享会上,李爸给我们看了历年星河湾的GPA、标化成绩,让家长们都叹为观止:
GPA4.0以上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
托福中位数106-112,
AP成绩99.8%都是4分以上……
但即使是“全世界最卷”的星河湾,也有两种读法。
李爸家的女儿Annabel,初中在上海滩“一哥”华育进过年级前十,入读星河湾后更是GPA一骑绝尘,文理俱佳,绝对是站在巅峰的全能选手。大学申请时被芝加哥大学创意写作专业录取(比尔盖茨的儿子今年也毕业于该专业)。
“牛津爸爸”陈爸说,自家儿子Jeff成绩上是个“普娃”,但在星河湾也过得很好。
Jeff文科成绩薄弱,到最后在星河湾GPA排名是年级后30%,但他在学校的机器人队里光芒四射,极受同学欢迎,还过着每天花5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机器人),花2、3小时打游戏的生活,最后也被牛津物理系录取……
两个孩子看似完全不同,但他们背后的家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这件事家长并不完全认可。
Jeff“放弃”了文科和追求完美GPA,把大量时间花在自己所爱的机器人上;Annabel虽然是全能选手,但在专业兴趣上一变再变,从化学转到生物再转到文学,足足变了6次!
对此,李爸说得特别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星河湾的牛娃们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从体制内转入星河湾,
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Jeff小学的时候,我们对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只是到了4、5年级,孩子发现传统学校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因为他的语文非常差,而传统学校的语文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后面肯定会很惨。
所以小升初的时候,决定转轨去体制外。
一开始,我们本来是想去离家比较近的包玉刚,上午在包校考完,听说下午星河湾也有考试,就抱着想多体验小升初考试的心态去考了一下。考了3个小时,外加面试,最后就被星河湾录了。
如果一定要分享一点“经验”的话,我觉得正因为我们当年没做任何准备,让孩子真实地呈现在学校面前,那么如果学校觉得孩子可以收,就是适合的。否则哪怕包装得再好,进去了还是会有匹配的问题。
从6年级进入星河湾,一直到毕业,我觉得星河湾的整个氛围其实都在帮助孩子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普遍都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Jeff6、7年级时,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就每天在那里“晃”,光做作业都可以做到11点,因为他知道做完后家长会给他加量。但到了7、8年级,他找到了想做的东西——机器人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做作业了,因为所有的作业都在学校里做完了。
△做机器人和参加比赛的Jeff女儿Annabel在华育读初中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暑假,带她从美国波士顿沿着66号公路,一直自驾到加州圣地亚哥,途中见了许多海外的亲朋好友、学者名家,让她自己判断将来要不要出国留学。旅程结束后,我们就决定转轨到星河湾了。
Annabel是8年级下的2月插班到星河湾的,她说前两周听全英语的课听得云里雾里,很多单词也不认识,但两周后就适应了,然后英语上就“一骑绝尘”。
适应得这么快,我觉得是因为之前就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举个例子,有次我从美国回来,同行的人都在买LV的包,但我背了足足15公斤的书回来,都是女儿的书。
当时她喜欢读的都是一些青少年小说,如《City of Bones》(骸骨之城)之类。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读这种书肯定比不上读世界名著,但孩子毕竟在青春期荷尔蒙高涨的年龄,爱读这些东西是很正常的。
△左:Annabel(酷妹)喜爱的《City of Bones》;右:当年李爸从美国回来时背的书我跟女儿做了“交易”:
那个时候还在华育读,我可以去帮她买最新原版小说,一本4、500元,美国出版1、2周女儿就能读到,但买了以后,她的学习细节我就不管了,可以看小说,但成绩必须是英语排名第一、语文前三、数学均分以上,否则下一次最新的原版小说就不能保证。
才初一的Annabel和与她有共同兴趣的十几个网友(里面甚至有大学生),就先把整本《City of Bones》大卸八块,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内部交流。就这样,打下了英语学习的良好基础。
后来很多人问我:你女儿英语这么好,报的是什么补习班?
其实我们除去幼升小报过班,之后就再也没补过任何英语,靠的就是自主阅读。
从体制内的华育到体制外的星河湾的转型适应期超短,后来Annabel考托福、SAT和 AP Language也从来不背单词,觉得硬背出来的单词不会使用,她更喜欢在小说、剧集里认识新的单词。
写作方面,当时华育有些出国的学长学姐回学校,介绍了一些笔友给学弟学妹,她就跟一个后来去NYU的海地女孩常常写Email,写作就这样慢慢练出来了。
△小时候和长大后的Annabel
“学神”和“普娃”是怎么读星河湾的?
Jeff的GPA在星河湾完全是“普娃”,最后在全年级114个人里排70名靠后,年级的后30%。为什么会这么差呢?
一个原因,是Jeff作为理科好、文科差的孩子,GPA上其实有点“吃亏”。
因为AP成绩是可以给GPA加分的,Jeff理科成绩本来就全A了,数学物理AP考一堆5分也没有用;而对于文科比较好的孩子,平时理科成绩一般,但数理化AP拿到5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把绩点一下子拉上去了。
另一个原因,是Jeff很早就确立了机器人这个兴趣,因此他选择了不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而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到极致。
他选了比较简单的英语课,平时拿B和C就满足了(如果拿到D我的脸色会不大好看),其他科目基本上学的也是擅长的数学、计算机、物理。这些课对于Jeff是很简单的,这样他就有了大把的时间玩机器人。
当时我帮他计算了一下,10-11年级,他一年花在机器人上的时间是1800小时,每天5小时。
到春节他就问我:哪几天有家庭聚会?我告诉他年三十、初一他需要“出席”,于是他初二就“复工复产”,回去做机器人了。
△一开始参加机器人比赛成绩也不理想,Jeff爸给孩子们拍了一张有爱的“到此一游照”
那两年,Jeff每天上课有蛮大的自由度,不太感兴趣的课就写作业或者刷题打竞赛,下课后打球,打完球直接去机器人教室。他有时会干脆在机器人教室里泡一天,晚上直接睡在那里,第二天洗把脸继续上课。
虽然学习上是“普娃”,但Jeff在活动上很炫,还当了一年Energy Club副主席,当时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他们社团搞的,因为他是真的舍得花时间。
△Jeff在Energy Club工作此外,他“不玩GPA”,但“玩竞赛”,而星校有大量理科孩子,特别是“张宝华”(张江集团、上宝、华育三所学校的统称)来的孩子,和Jeff一起组成了一群“刷题伙伴”。
夸张一点说,这些“文科跛腿”的孩子算是一群“最后一排的差生”,但他们都是打游戏和竞赛比翼齐飞,刷题也要刷出一个王者的感觉。
在他们心目中,刷题也真的是一种不亚于打游戏的乐趣。我经常看到他们相约晚上11:00~1:00刷题(因为这段时间爸妈还醒着),1:00~3:00再打游戏。
到现在,Jeff也觉得,他的高中过得无比的快乐。他觉得,如果你理科好,又对藤校没有执念(美国名校还是很看重综合GPA的),那么你在星河湾的高中也可以像他过得这么“快乐”。
△和机器人社团的朋友们
一般人可能觉得星河湾学的就是AP课程,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所兼容IB课程体系、有Capstone资质的AP学校”。
IBDP有“六大课程体系”,要求每一体系都选课,不能偏科,星河湾高中选课也有6大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每个课程体系都选课。
另外它具备Capstone资质,除去普通AP课程,还有AP research和 AP seminar,对标IBDP的拓展论文、知识论。
这些课程不是由老师把特定主题内容讲给学生,而是自主培养学生在研究、分析、基于证据的论证、协作、写作和陈述方面的技能。
此外,星校的课程体系其实也一直在改进的,因为在课程改革方面,唐校长一直有新的思想。比如我们那个时候除了AP课程,还有Honors Courses课程,现在有Advanced Honors Courses的课程,初中有prepreAP的课程。
△图片来自:上海星河湾双语学校
我家女儿读下来,觉得星河湾的日常学习生活并非像传闻中那么“鸡血”,作业基本能在晚上6点半前完成,剩下的大量时间都在做她的自主阅读。
因为她文理俱佳,我在AP选课上也下足了心思。最后她提交了6门AP,包括微积分AB、生物、化学、世界史、Language和Literature。
6门AP看似不多,但只要不读物理和计算机,这6门已经足够让她申请到大部分文理科专业了。
尤其是其中包含了几门难度特别高的学科:
AP生物,美国孩子很多也拿不到5分,
AP Language的5分率全球常年在个位数,女儿10年级就提前考了5分。
最难的AP Literature则是11年级考了4分。
在星校这几年,我们的最大感触就是老师不管中教还是外教都特别好,拿Annabel的原话来说,“老师们不但在教书,而且在育人”。
星校的每一位班主任甚至每一个老师都是“最好的课程顾问”,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有什么特长和弱项,将来想选什么专业,来指导你选课和未来发展。
△Annabel在毕业典礼上
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非常有掌控。比如我知道AP生物很难,就问生物老师:Annabel考AP生物拿5分的可能性是多少?老师说“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好好交作业,一定保她拿5分。”结果真是如此。
后来女儿高二转去读化学,第一次月考没及格,老师也跟我说不用担心,她学过的基本全对,到期中考试一定能考到90分,后来也证明老师的预测非常精准。
所以说,如果孩子能“跟得上学校的节奏”,家长确实是可以少操心很多。
△Annabel参加校园活动“普娃”申请记
陈爸:用AP申牛剑,原来还挺“占便宜”的?
前面李爸说星校的“节奏”一直是把握得很好的,遗憾的是,我们家就一直没跟上。
班主任老师一直在强调“扔包袱”,就是尽早把标化全考出来,这样你就可以去做喜欢的事。我看那些英语比较好、跟学校节奏跟得比较紧的孩子,都是9年级就把托福考出来,10年级把ACT考出来,然后高中都在做科研、做活动,做任何给美本冲到更好的学校添砖加瓦的事情。
而我家Jeff呢,收到牛津录取的时候还在冲托福。他心比较大,不怎么在意,但我们家长还是蛮痛苦的。
我们班主任从高一就一直跟我们讲:你们应该去看一看英国的学校。但是 Jeff“迷之自信”,觉得自己能靠活动、竞赛进美国Top30,最终到高二暑假才“醒悟”,决定还是去尝试下申英国。
因为那时排名数据出来了,Jeff是70名靠后,老师就说:你的活动和竞赛做得再fancy,排名是后30%,特别好的美国大学招生官都看不到你的活动,怎么招你?
从美国到英国的转向很仓促,但申请做下来,我觉得用AP申牛剑G5还挺“占便宜”的。
拿牛津物理系来说,它对IB、AP、A Level三大国际课程的门槛,其实AP是最低的,要求提供4个5分。而只要孩子在星河湾认真上课正常考试,4个5分都能拿到。
但它对A Level的要求是A*AA,我觉得有40%孩子能达到这个水平。IB要求41分,三门HL高水平的课成绩还得776,是更难的。
此外想进牛津,其实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笔试和面试,比如物理就要通过PAT。Jeff虽然没上牛剑培训班,但因为参加了大量的竞赛,什么物理碗、英国的奥赛、计算机……这些东西做完之后,去应付牛剑笔试已经差不多了。
他唯一觉得不足的是AP数学相比A Level数学,有一些领域没有涉及到,就花了一周把A Level数学“绝望地”看了一遍,就去考试了。(强烈建议学弟学妹们提前准备,不至于心态崩裂)
△Jeff在学校参加运动
申请的时候,我们没有做什么课程规划、背景提升,除了一直坚持的机器人和各种竞赛,就做了一个科研活动。这个科研活动最重要的是让Jeff确认了他的专业兴趣——物理。
因为一直以来,Jeff喜欢物理、喜欢参加竞赛,主要是因为他擅长这件事,不怎么上课就能考出比较高的分(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GPA不好,所以用竞赛弥补),他不确定自己是因为擅长才喜欢,还是真心喜欢。而且虽然喜欢物理,他对数学却不太感冒。
直到科研项目之后,Jeff真正体会到了大学里跟着教授做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了解到数学只是做物理的工具,才确认了自己真的想走物理研究这条路。
其实我们一直在跟Jeff讲:你将来学CS或者工程多好啊,找工作容易。物理老师也劝他:学个应用物理又简单又好找工作。但他就是坚持要学理论物理。
我特地找过在复旦物理系的同学跟Jeff“现身说法”:当年班里38个同学,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做物理,其他37个人都转行了。为什么?因为学物理的孩子要面对两个最大的挑战:
第一,你可能觉得你很聪明,但等到你真正到了这个领域里面,你会发现好像所有人都比你聪明。
第二,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多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做金融什么的都能轻松挣到很多钱,你在美国大学当教授,年薪也就十几万美金,面对诱惑,你是很难持续做下去的。
你猜Jeff是怎么回答的?他说:我是一个“低功耗”的人,很容易养活,不需要多少钱,我就是喜欢物理。
所以没办法,只能让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
“学神”申请记
李爸:“这一代孩子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
我家女儿确定专业的过程,就是我一路吐血的过程。
她的兴趣一共换了6次。我是搞化学的,一开始她说也要读化学,后来因为AP生物学得好,又想读生物,再后来她说要读生物制药拯救全人类,从那以后,就开始大变特变了。
当时我也跟Jeff爸爸一样,让她去实验室实习了,她回来说“每天不知道在做什么东西,说是蛋白质电泳,标签上写着大肠杆菌,但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于是不读生物了,要读中文。因为星河湾的语文老师特别好,对她影响很大。
我当时都愣掉了:你读中文要读什么学校?北大、复旦都没有可能吧?她说她研究过,要去新加坡国立读比较文学。
从此以后,她的兴趣开始往文科偏:英语语言、英语文学……最后被芝大的创意写作专业录取了。还记得办签证时签证官就专业跟她确认了好几次,估计从来没见过中国人读这个专业。
现在她在“超卷”的芝大读得非常优秀,大二的11门课,3个A-,8个A,还拿了Dean’s List(年度优秀学生)。不过最近,她觉得学创意写作将来大概率养不活自己,又开始考虑双专业了。
△李爸对Annabel很是“放手”,11年级就让她一个人去美国上夏校、访校,“流浪”了美国好几个城市,最后把拉杆箱都拉坏了
虽然“一路吐血”,但我一直没有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归根到底,这一代孩子学习的源动力是什么?就是兴趣。
这一点,我自认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是做得很成功的。一直以来都是孩子喜欢什么,我就给她创造条件,想看原版书我给她买,想去美国读大学我努力赚钱,想读创意写作我就让她读。
我也见过“万里挑一”的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成功引导孩子学特定专业的例子,但我自认为没有这个本事。如果你像我这样,不是万里挑一的家长,那就让孩子以兴趣为学习的源动力,然后不断地前进。
当然,有兴趣还不够,还要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律。一个“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在“他律”的过程里培养出来的。
人类不是蜜蜂,没有一个人天生愿意很辛苦地学习生活,本性都是追求享乐。但是我们家从小学起,各方面习惯培养可能比很多孩子要好一些,而且我们家有很“民主”也有很“集中”的地方,会言传身教,有很多互相激励的过程。
△Annabel(蓝衣服)在贝加尔拍棕熊比如小学时,我跟她说你好好读书,多拿一些奖,虽然爸爸已经不读书了,我也去拿一些奖励证书。结果事实证明,我弄奖励证书要比她难太多了。
从1年级下学期开始,她的作业、成绩签字我就全部授权给她了,哪怕考得再差都可以自己签字。我跟她说:家里的人都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你读书,为什么要我签字呢?就像我要赚钱养活你,也没人来管我呀。
后来她考托福、SAT,也是自己看可汗学院、CB的辅导视频准备的,没有花一分钱在外面培训,我告诉她如果考到1600我给1万块的奖学金,最后她考了1570,我给了7510元,省下了大笔的培训费用。
这样做有经济条件的考虑,我觉得星河湾学费一年12万(现在15万了),如果最后还是一直在外面补课,那还不如不要在这里读。
其次,如果上课没效率,整天补课,像我女儿的海量原版阅读、Jeff每天花5个小时搞机器人,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孩子尽早学会自律,很多事情才能做下去。
最新活动预告
1月8日(周日)早9:00
SAT/ACT/托福大咖答疑
👇识别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按钮预约讲座👇
本期福利
最新国际学校教育资讯、牛娃分享、大咖讲座、独家探校&超多K12干货大礼包分享!尽在 “爸爸真棒”国际教育群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