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始于困惑,又终身不能免于困惑,因而我们免不了会提问。提问是沟通中一个重要的门类,人与人的相交和相通都有赖于提问。“吃饭了吗?”——中国人用提问开启寒暄,几乎是无意识地使用着问题。可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不同的提问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我粗浅地找出截然不同的两类提问,一类叫“恼人的提问”,另一类叫“好奇的提问”。前者可作反面的教材,我们在沟通中应勉力避免,而后者则值得我们大胆尝试。先说说“恼人的提问”是什么样的。或许你在生活中也领教过,反问句常常夹枪带棒的、很恼人。比如:1)你为什么不勤快点?2)你为什么不能少犯点低级错误?这样的问句很扎人,听的人又气又恼,又不知从何辩驳,因为反问句是不需要回答的!在家庭中,在组织中,大家交流时应尽量避免这样的反问句,不然确实会很伤人。除了反问句之外,“恼人的提问”还包括“预设陷阱的提问”,比如:3)你喜欢她多久了?也许你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喜欢她,但是有人过来“探口风”,故意预设了一个陷阱即“以你喜欢她”为前提来提问,不论你回答“没多久”还是“很久”还是“记不清了”,其实都默认了这个前提,掉入了提问者的陷阱之中。又比如:4)在这件事情上,你准备负全责还是把责任全都赖掉?这又是一个预设陷阱的提问,而且颇具攻击性。表面看,这个问题提供了两个选择,但这两个选择都是在说“这件事的责任全都在你”,其实不是让你在选,而是铁定让你背锅了!“恼人的提问”还有一种,是“可能超出答者能力的提问”,这种提问通常不带有攻击性,但是让人很难回答,比如:5)华为手机和苹果手机,你觉得哪个更好?这个问题表面来看很平常,没什么毛病,但是对于很多人是不适合的。因为我们可以区分这样几种用户群体:a.既用过华为手机也用过苹果手机的人。b.用过华为手机、没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c.用过苹果手机、没有用过华为手机的人。d.既没有用过华为手机、也没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对于问题5,实际上只有a类用户才能够回答,而b、c、d类用户是没有能力(或者说没有资格)回答的,但是又可能免不了“强答”,因而这也是一种恼人的问题,并且会得到恼人的没有价值的答案。我记得在我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我想不露声色地鸡一下娃,竟然也问了他一个“恼人的提问”,当时他正在搭积木,这是他最热衷的娱乐,而我却想叫他学一点东西。于是我就问他:6)你以后想不想跟爸爸一样,也读个博士?娃楞了楞,似乎略作思考了一番,随即反问了我一个问题:7)是专门搭积木的博士吗?我被逗乐了。鸡娃失败——我这才意识到,我儿子还根本不知道“博士”是何物,“博士”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是我急于求成了。因而我们看,“恼人的提问”至少可以找出三种(当然肯定还有其他种类):反问句、预设陷阱的提问和可能超出答者能力的提问。那么什么是“好奇的提问”呢?这里我提请大家注意:“什么是‘好奇’的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好奇的提问。因为这个问题指向了某种有趣的知识,或者思考的发端。由近及远,我们在生活中,从身边事开始,就能提出很多“好奇的提问”。比如当我们走进日光下,被温暖的日光笼罩时,我们会不会萌生出一个问题:8)光是由什么组成的?我相信,这个问题,几千年前的古人肯定问过,古今中外的无数人都问过,但是最终,还是由爱因斯坦在二十世纪之初做出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回答。这个由最平常的事物引发的提问,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物理学的演进。类似的,我们还可以问:9)重力是怎么产生的?当我们纵身一跃时,总有一种力会把我们拉回地面,这就是重力。可是重力是怎么产生的?这又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2017年,科学家才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就跟这个源于日常的问题紧密相关。上面两个问题都可归为物理学的问题,当然“好奇的提问”肯定不限于物理学。我曾读到一位哲学家的看法,他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哲学就是对日常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出质疑和提问。于是我想,如果你学会了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发出提问,在某种程度上你是不是也是一名哲学家了呢?10)黄桃为什么经常拿来做罐头?当前段时间大家趋之若鹜抢购黄桃罐头的时候,你会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1)利他主义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利己?当一些人陷入生活的困境的时候,总有热心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可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这种善心的发端是什么呢?你甚至还可以问:12)衰老是不是一种疾病?如果衰老是一种疾病,那就意味着,科学家有可能可以研制出一种特效药,来“治愈”衰老,因而在未来有可能人可以永葆青春。而如果你对文学很感兴趣,或许你会问这样的问题:13)小说和真相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你对艺术有追求,你可能问过:14)艺术的品位有高低之分吗?如果你拥有了孩子并时刻关注着ta成长,你可能会关心:15)婴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很关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可能会问:16)有没有既乐观又悲观的人?如果你对社会现象很关注,你也许好奇:17)婚姻制度正在消亡吗?如果你特别关注科技的进展,那么你的问题或许是:18)人类和 AI 会不会陷入一场战争?……如此种种,都是“好奇的提问”。或许你发现了,“好奇的提问”几乎无穷无尽,因为人的好奇心就是没有止境的。“好奇的提问”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从家庭、从大自然、从社会、从科技、从哲学、从文学艺术等等。人的心灵是可以很广阔的,而广阔的心灵中,好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灯塔。进一步推论,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我们可以多使用这样的“好奇的提问”——A.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尽量多使用“好奇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而不是“恼人的提问”;B.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尽量多使用“好奇的提问”来激发孩子,而不是“恼人的提问”;C.在企业中,上级或者老员工可以尽量多使用“好奇的提问”来引导下属或者新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不是“恼人的提问”;D.在社群中,比如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地给出“好奇的提问”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而不是“恼人的提问”;E.……几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大家都可以来实践“好奇的提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就能在这种良性的提问氛围中不断地取得进步。题图:《蓝猫淘气三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