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过一次脚,以后就更容易崴脚了:也包括这次没崴的那一只
图片来源:pxhere
崴脚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撰文 | 栗子
审校 | clefable
脚踝扭伤,大概是人类最常见的关节损伤了。
对许多人来说,这就是人生中很普通的一部分。有时候,崴脚的人休息一两天,就会觉得自己没事了,于是放心地走走跳跳,甚至开始激烈地运动。但事实上,脚踝扭伤的康复,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简单,不痛了不代表韧带得到了充分恢复,更不代表能够安全地自由活动。
这些看似伤愈的脚踝,可能已经变得比从前更脆弱。曾经有科学家调查了美国三所军官学校的一年级生,发现入学之前的6个月里扭伤过脚踝的学生,在入学后的2个月基础训练期间崴脚的几率,达到了其他学生的3.4倍。或者说,脚踝扭伤之后,再次扭伤的可能性上升了。
而一次崴脚除了会影响那一只脚踝,还有可能改变另一只脚踝的命运。那么,我们崴脚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踝关节主要由三块骨头组成:胫骨(tibia),腓骨(fibula)以及距骨(talus)。胫骨和腓骨就是小腿上的两根长骨,而距骨位置在后足,与那两根小腿骨相连。这块骨头形状特殊,或许你听长辈说起过幼时玩的“羊拐”,这种玩具常常是用羊的距骨做的。
骨头和骨头之间,还有韧带相连。例如,脚踝外侧有距腓前韧带(ATFL)和距腓后韧带(PTFL),连接了距骨与腓骨,还有跟腓韧带(CFL),连接了跟骨与腓骨;脚踝内侧则有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它由四根韧带组成,连接了多个部位。
韧带的存在,维系着踝关节的稳定。但当一个人的脚(相对于脚踝)转动的角度超出了正常范围,韧带便容易过度拉伸甚至撕裂,这也就是脚踝扭伤的时候。
脚踝外侧的韧带出现损伤时,会发生内翻,若是内侧的韧带受伤,脚踝会外翻。脚踝外侧的韧带比较脆弱(特别是距腓前韧带),人类崴脚的姿的主要姿势也是内翻。相比之下,内侧的三角韧带通常更加强壮,脚踝发生外翻的机会比较少。
内翻(图片来源:pxhere)
走在不平的路上,或是穿了某双不合适的鞋,又或是在网球场上不停地左右运动……各式各样的因素都有可能增加人类崴脚的风险。而在这些风险因素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大概要数“上次崴脚”。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在针对军校新生的研究中,开学前的半年里脚踝扭伤过的学员,开学后再度扭伤的风险比其他同级生高出两倍以上。或许你会怀疑,就算不是崴脚,腿上受过别的损伤也会提升崴脚几率吧?研究人员发现,开学前的半年里没遭受任何下肢损伤的学生,与没有崴脚但有其他下肢损伤的学生相比,在入学后的基础训练期间,脚踝扭伤的几率相差不多。如此看来,其他下肢损伤发生之后,崴脚的风险似乎没有大幅升高。
那么,更主要的崴脚因素,可能还是先前崴过脚。在脚踝扭伤时,韧带会发生微观的撕裂,导致强度变弱——这可能引发踝关节不稳定。假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或是不等脚踝充分康复便过早地开始运动,就可能让韧带在拉伸的状态下愈合,再次扭伤的概率也会增大。
斯坦福大学的运动医学理疗师迈克尔·弗雷德里克森(Michael Fredericson)说:“人们会重复崴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不进行康复治疗。”
图片来源:arlowskay via Tenor
千千万万的人类,可能早已习惯于轻视脚踝扭伤的危害。据估计,人群当中大约有40%的脚踝扭伤,最终导致了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让人时不时感觉脚踝“垮掉”(give way)了,摇摇晃晃的。这样的患者除了容易反复扭伤脚踝,还可能出现持续的不适和肿胀,感到疼痛或是按压时疼痛等等。
而这些脚踝长期无法回到和平的状态,并不仅仅是因为结构不稳定。
人类拥有一种技能叫做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肌肉、肌腱和关节等部位的本体感受器,能帮我们感知位置和运动速度,让人不用思考也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迈,走在不平坦的表面也知道如何调整动作避免摔倒。有研究表明,慢性踝关节不稳与本体感觉减弱也有关联。患者可能因为踝关节的本体感受器遭受损伤,难以及时做出保护自己的动作,就更容易崴脚了。
实时保持平衡的能力被削弱之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还可能患上运动恐惧症。除此之外,慢性踝关节不稳还有可能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这些听上去代价已经不小,但还只是一只脚或一条腿的不幸。
在200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丹麦的一组科学家,对648位扭伤脚踝的患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他们都是因为某一只脚的脚踝内翻而前往医院。其中有28%的脚踝扭伤,在随访过程中不幸发展成了慢性踝关节不稳。
而在这些受到长期困扰的患者中又有85%汇报过,就医时没有受伤的对侧脚踝,后续也出现了问题,如疼痛或肿胀或反复崴脚等等:有些人对侧脚踝的症状相对较轻(46%),有些人对侧脚踝的症状和当初扭伤的那只脚踝相近(30%),也有少部分患者对侧脚踝的情况反而更加严重(9%)。
也许,一个脚踝的脆弱,真的会给另一个脚踝带来更大的风险。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则表明,与两个脚踝都健康的人类相比,一边出现外侧踝关节松弛的患者,就连健康的那只脚踝也更容易发生内翻。这可能与神经层面的姿势控制有关。有一些科学家曾经发现,当一侧肢体的机械感受器(mechanoreceptors)输入的信号有了缺陷,另一侧也会受到影响。
而不论是一侧脚踝反复扭伤,还是进一步连累另一侧的脚踝,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崴了脚的我们需要努力避免下一次崴脚。
脚踝扭伤之后,通常可以依照RICE原则进行处理:R代表停止活动,让扭伤的脚踝得到休息;I代表在肿胀或疼痛的部位冰敷(Ice),每次10-20分钟,每2小时一次;C代表加压包扎(Compression);E代表抬高患部(Elevation),让它的位置高于心脏,有助于静脉回流。
图片来源:pixabay
而在疼痛消散之后,适当的康复运动也可能帮助人们降低复发的风险。康复运动可能包含关节活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等。不过这些活动,请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脚踝扭伤之后患处疼痛难忍,或是出现了肿胀或淤血,请直接寻求医生帮助。
参考资料: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68773/
https://www.nytimes.com/2022/05/02/well/move/exercise-ankle-injury.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0619/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5921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017672/
https://meridian.allenpress.com/jat/article/56/6/578/466668/Lateral-Ankle-Sprain-and-Subsequent-Ankle-Sprain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6725161400249X
https://bjsm.bmj.com/content/50/24/1496.short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13544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291398/
https://www.nytimes.com/2009/07/28/health/28brod.html
《环球科学》1月新刊正在热卖
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