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次没跟美国,美专家解读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月18日刊发题为《韩国持久的对华克制》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初级研究员詹姆斯·朴。全文摘编如下:
去年3月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时,许多观察人士看到了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对华鹰派,认为他将与华盛顿密切合作对抗北京。
但上任9个月后,尹锡悦看上去远不是一个对华鹰派。
一个例证是韩国是否会加入“四方安全对话”——一个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小团体,主要目的是对抗中国。尹锡悦政府现在似乎满足于与“四方安全对话”在气候变化和疫苗等有选择性的领域进行非正式的、关乎具体问题的合作,而不是完全的一体化。
同样重要的是,尹锡悦政府对美国将中国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之外的政策犹豫不决。
首尔官员强调了美国和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并重申政府参与“芯片四方联盟”将以不损害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为条件。
▲资料图片:在韩国首尔尹锡悦出席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新华社)
到头来,尹锡悦“对中国更强硬”的形象至多是口头上的。在这些言论背后,尹锡悦政府避免采取实质性的反华姿态,也没有迹象表明首尔有意这样做。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似乎是,韩国在尹锡悦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对中国采取温和路线。
对于中国,韩国的印太战略相当明智地背离了以遏制为中心的美国战略。相反,首尔把印太地区描绘成一个“包容性”的地区,明确表示“不寻求针对或排斥任何特定国家”,并将中国定义为一个“重要的地区伙伴”。
可以肯定的是,首尔确实对中国感到担忧,但它对中国的总体态度明显比华盛顿和东京等其他相对强硬的政府要温和。
韩国的印太战略还回避了与中国极端竞争的叙事,更强调包容性的区域合作和接触。首尔对“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如何阻碍了地区合作”感到失望,誓言要阻止“经济问题的过度安全化”,这些说法似乎是有意抵制对华脱钩的观点。
尽管对中国持怀疑态度,但韩国的印太战略总体上反映出与中国保持积极关系的强烈冲动——要合作接触而不是与中国对抗。很显然,对韩国的地缘经济和安全利益而言,反华政策弊大于利。
在安全领域,对抗中国可能会适得其反,破坏韩国的安全环境。应对朝鲜核威胁仍是韩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需要地区范围内的合作,其中涉及中国在制裁和对话方面给予支持。
韩国是世界上最依赖中国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市场对韩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使得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此外,韩国严重依赖进口来获取用于芯片制造的稀土矿,而进口的稀土矿中有60%以上来自中国。
在韩国的经济结构中,中国已经变得几乎无可替代,而这种结构也不能轻易被推翻。正如韩国SK海力士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所说,放弃中国市场对韩国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
最终,任何一届韩国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都必须优先考虑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福祉的事情。其结果是,韩国继续对中国保持克制。
如果像韩国这样的美国重要盟友都能在中国的家门口与其和平共处,或许美国领导人应该反思一下把亚洲描绘成大国对抗中国的战场是否真的有必要。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
监制 | 安鹏
审核 | 田欣
编辑 | 许海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