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冯先生,走了……

冯先生,走了……

公众号新闻

前面提个醒,想考博的快加群——




他是我国著名石油地质专家,碳酸盐岩沉积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享誉中外的沉积地质学家和古地理学家,被誉为地学领域“岩相古地理学研究之大师”;

他一事一生、退而不休,73岁创办《古地理学报》,86岁创办《古地理学报(英文版)》,87岁发起筹建国际古地理学会,坚持近10年后终偿所愿,成立我国地质学领域惟一国际性学术组织,将中国古地理学推向世界。

他成果卓著、桃李天下,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沉积学终身成就奖、中国石油大学“创校功勋奖”、2022年“北京榜样”年度提名奖……

他就是为教育事业和地质事业奋斗一生的冯增昭教授。

2023年1月5日,工作到生命最后时刻的冯先生,驾鹤西行。70年栉风沐雨,冯先生从一名矢志不渝找矿救国的热血青年到享誉国际的岩相古地理学专家,倾其一生做到了信仰坚定、潜心育人、心系学科、矢志奋斗。


今天,我们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冯增昭先生——



“铁腿”丈量大地 热血“号脉”山川

地学是油气田预测定位之首要依据,对国家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冯增昭与地学的缘分发轫于他年少时“找矿救国”的情怀与抱负。

1926年出生的冯增昭在读中学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生逢乱世,国难当头,他立志要“找矿救国”。194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从此毅然投身地质事业。26岁留校任教后,又历任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北京)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助教、讲师、副教授及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新中国的地学事业发展整整奉献了70年。

 

青年时期的冯增昭(左2)在野外地质考察中

“我是百分之百的地学崇拜者和献身者!”

作为一名地质学者,他坚持用脚印丈量中国大地山川。20世纪50年代初,冯增昭曾身负重任前往山西采集标本。他一头扎进大山,在石头的“海洋”里披沙拣金。短短两个月,他采集岩石标本近两吨,而今保存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矿物实验室里的诸多珍贵化石,都是冯增昭一包包背回来的。任教后,他带着学生在冀东、鲁南开展综合地质考察,睡马棚,住大通铺,啃凉馒头,喝生冷水。冯增昭年过花甲后,依然不顾腰伤,带着学生跋涉山间,许多小伙子都追不上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地质专家也为之瞠目。他因此得了个“冯铁腿”的绰号。

冯增昭的恩师杨遵仪院士曾感慨:“冯增昭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了中国大地。”1983年在内蒙古野外勘察时,冯增昭曾写道:“花甲欠三愧老言,十四省市步履遍。再赐十年风华茂,第三里程谱新篇。”

几十年间,山东省的莱芜、泗水、蒙阴、枣庄、长清,河北省的峰峰、唐山、易县,安徽省的宿县和淮南,河南省的登封、渑池、鲁山和博爱,北京的西山,贵州、四川、宁夏、甘肃、陕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了冯增昭跋涉的身影。他先后编制出了华北、鄂尔多斯、新疆、扬子、滇黔桂等地区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图,促进了我国古地理学向定量阶段的发展,指导和预测了一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

通过扎实的野外考察,冯增昭为中国的古地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优秀成果,也取得了中国沉积学界“多个第一”:

他是第一个将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引入中国的人,翻译的《石灰岩类型的划分》揭开了中国碳酸盐岩研究的新篇章,写出了第一部全国范围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学专著《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提出的岩相古地理学新方法“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做图法”成为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开创了定量古地理研究的先河。

老骥伏枥志犹在 开疆拓土“不老松”

“前沿阵地,不可丢失,有志来兮,大旗高举。”这是冯增昭在80岁大寿之时写下的述怀诗句,短短16字,凝聚了他半生的学术追求。

因为心怀热爱、胸有理想,冯增昭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学,执著于提升中国古地理学的研究水平,把这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推向世界。

“一门学科,一所大学,没有属于自己的学术阵地是不行的。我希望以自己的余热,为古地理学开垦出这样一块阵地。”1999年2月,古稀之年的冯增昭奔走策划的学术期刊《古地理学报》正式问世。

当时,我国地学发展处于低潮,刊号紧张,暂以书号相代,只有1名编辑,一间房,5万元资金。在这样的条件下,冯增昭就任主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矢志要将《古地理学报》办成“最有学术味儿”的学界一流期刊。

为了保证顺利出刊,他到处奔走,拜托有能力的学生和朋友“捧钱场”,联系同事和教授写稿件“捧文场”,邀请11位院士加入编委“捧人场”。对每篇投稿的文章,作为主编的冯增昭都亲自审阅、把关,逐字逐句,包括标点符号都要细细修改。“无论修改后录用的,还是退稿的,他都要写出意见和建议。他常说,要让不会写文章的作者通过向《古地理学报》投稿而学会写文章。他对作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培养了潜在的投稿者。”冯增昭的学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金振奎说。

在冯增昭的不懈努力下,期刊几乎以“急行军”的速度连登学术高峰:2002年,《古地理学报》创刊第4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创刊第9年,《古地理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8年,创刊第10年,《古地理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名录,两次荣获中国高校优秀学术期刊奖,已成为地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也是中国石油大学作为国家重点高等学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

 

2019年冯增昭在第四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暨国际古地理学会筹备大会上用英文作报告

2012年7月,在冯增昭教授86岁这一年,《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第1期出版,中国古地理学就此有了走向国际的新阵地。该期刊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并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项目。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和主办单位,《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组织召开了第一至第五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有力推动了古地理学的创新发展。


2011年9月3日,冯增昭等人为《古地理学报》的一篇文章开展野外审稿。

在冯增昭为古地理学领域“开疆拓土”的艰辛努力中,“坐在13亿年前的‘海滩’上现场审稿”的故事总是令人津津乐道、肃然起敬。

2011年12月,《古地理学报》第六期,在古地震研究方向,刊登了一篇苏德辰和孙爱萍合写的《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的文章。而上述照片即为当年9月3日,已85岁高龄的冯增昭和众人约作者到北京西山考察进行野外审稿时拍摄。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审稿会。当时的脚下是坡度很大的斜坡,冯增昭和乔秀夫两位老先生坐在地上,后面的三位年轻人一方面听讲,另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怕两位老科学家滑下去。”时隔多年,再次回忆起这次审稿,《古地理学报》编辑郑秀娟依然印象深刻,“地质学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在办公室里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肯定是要到现场去,看看石头是怎么形成的,从颜色到岩性,再到构造和各种痕迹,综合考虑这些是怎么形成的。冯先生对于看现场非常重视。”

冯增昭曾在这一期的刊首语中回忆了此次突然“现场审稿”的来龙去脉:他在阅读即将刊出的这些古地震来稿时,苏德辰和孙爱萍的文章,尤其是该文的精美照片、细致说理以及这些变形构造与雾迷山组沉积时期古地震的有机联系,深深地打动了他。与此同时,冯增昭也发现了文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岩石的确切定名问题等,于是立即打电话与该文作者苏德辰研究员交换意见,随后两人进行了面谈,并当场确定了要去永定河谷看看该剖面的古地震引起的种种变形构造。

“在现场,冯老师就跟作者聊,你写的是什么?到底是如何形成现在的剖面的?地震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冯老师和乔老师还跟我们讲了整个西山的构造。都挺有意思的。”郑秀娟回忆,那一天冯增昭和大家一起在山上整整跑了一天,没有喊过一次累;中午在山里的农家小院吃饭时,同行的研究员还抓紧时间向冯增昭请教上午拍到的各种现场,和他讨论成因机理。

 


看着冯增昭和乔秀夫两位地质学前辈坐在13亿年前的“海滩”上,讨论文章中的点点滴滴,郑秀娟十分感慨,“时代变迁,给人类留下了很多谜一样的地质现象,需要地质学家们不辞辛苦到野外去勘查,办公室里培养不出地质学家。中国的地质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学家艰苦卓绝地努力与奋斗。”

 


“只要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为推动中国古地理学走向世界,2013年,87岁高龄的冯增昭发起筹建国际古地理学会。在持续了近十年的筹建期间,他坚持担任两份刊物的主编,即使在周末、节假日,冯增昭清癯的身影依旧时常出现在简朴的办公室内,日复一日地为梦想而耕耘。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年事已高还要坚持上班,何苦来?为了地质这样拼命工作,何苦来?他说:“何苦来?为了祖国,为了地质事业,我要干下去。”

 


在2022年7月16日国际古地理学会成立仪式上,96岁的冯增昭用中英文发表了饱含深情的致辞。他精神矍铄,不失幽默地说:“虽然我还有很多想法,但也知道自己快97岁,是真的老了,因此不再担任理事会的职务。但还希望能够作为一名会员,为国际古地理学会的发展尽力。” 


严管厚爱育桃李 垂范激励后来人

教书育人,是冯增昭毕生的事业。他桃李满天下,其学生中涌现出了众多院士、多位著名学者和教学名师。2006年,在《冯增昭文集》自序中,他用一首短诗描述了自己看到学生成才的心情,“弟子成才,胜于著译,竞为国用,堪慰吾心。”

而提起冯先生,他的学生们感触最深的都是:严格。

“他常说‘要求其高,得乎其中;要求其中,得乎其下’,所以对学生一向很严格。”金振奎介绍,冯增昭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分成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单元,上午8:00-11:30、下午2:00-5:30、晚上7:30-10:00,他要求学生也这样做,“每到晚上,整个实验小楼就先生和我们的办公室灯火辉煌。周一到周末,每天都是这样。要出去的话,就要请假,冯老师也会批。”


2022年12月2日,冯增昭教授仍在伏案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学院吴胜和教授在回忆恩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冯老师教导我,做地质研究一定不要怕艰苦,要想方设法获取扎实可靠的第一性资料和数据。他带着我翻山越岭,并耐心地指导我丈量剖面。那时,先生已年近六旬,但身体硬朗,爬山比我们年轻人还快,不愧是‘冯铁腿’。冯老师要求很严格,对我的学位论文从内容到格式修改了多遍,甚至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同是冯增昭学生的中石大地学院朱筱敏教授表示,冯老师主编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沉积岩石学》教材是最为系统地反映学科进展的优秀教材,惠及了石油高校和地质院校地质学和地质工程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奠定了学校沉积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冯老师是最有毅力、最有事业心、富有卓著成果、德高望重、令人敬佩的沉积古地理学大师”。

冯增昭的严格也体现在对待学术研究的严谨上。

“我刚来的时候负责编辑冯先生的文集,就是《冯增昭文集》。这本书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对接的编辑是柳青。冯先生把柳青训哭过两回,我也被训过。”郑秀娟说,“冯老师训人不留情面,但他年龄比我们大很多,就像长辈在训孩子。他常说‘我对你好,我才严格要求你。我要是对你不好,我离你远远的,才不理你呢’。事实上,他就是对工作太认真负责了,对我们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他对自己身边的人其实非常关心。”

“八小时出不了编辑家”,冯增昭会督促同事们业余时间也别忘学习,要多写文章、多进步;有同事生孩子,他会说,自己不方便去看,叮嘱编辑部组织人去探望;恩师杨遵仪百岁寿辰时,由于不便走动,他拜托其他人前去探望;故人去世,但凡能走,冯增昭都会亲自去送最后一程……

2016年,冯增昭90岁生日时,吴胜和、鲍志东、金振奎、朱筱敏等几名学生一起凑了钱,交给郑秀娟,想要请冯增昭夫妇吃一顿饭。没承想,饭吃完了,钱却是老先生自己付的,“冯老师跟我说,不能花学生的钱。他全额付给我费用,让我把学生们的钱原封不动还了回去。”郑秀娟十分感慨。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是我的总结,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古地理学研究,仅此而已。”这,就是冯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注解,谦逊淡泊,执著坚定。

图片来源:央视《吾家吾国》栏目


从“找矿救国”

到“把中国古地理学推向世界”

一事一生

有梦有情

冯增昭教授千古




来源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编辑/审核:Andy



发论文,

英文不好怎么办?

高质量英文润色、翻译

找【科藤学术中心】@花博士

扫下方二维码⬇⬇⬇以作备用



(扫码关注,注明“需要润色”,否则通不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他走了,也带走了那个时代《最后的诗歌》:28: 当下,东方的晨曦迎来阴郁的拂晓送别!杨振玉逝世,水稻界的“南袁北杨”都走了……在清华教书时间最长的先生,走了…重磅:抖音百万网红中东陈先生,海内外保镖安保服务TOP公司,为海外华人安全保驾护航太突然!吴京崩溃发文,全网心疼:唉,他走了,太可惜了……曾签保证书“永不回印尼”,这位新中国羽球开路人走了……又一位大老板,走了!美国档案--白鬼的女儿们,梁富追思厉以宁先生: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一针见血的药方陈乐民,资先生的先生非税务居民先生给温哥华太太汇钱要不要交税?太空人家庭太太名下没资产报税低收入,先生在中国赚大钱有公司高资产却不报税,有何风险?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奠基人潘懋元先生逝世!缅怀 | 潘懋元:一辈子的先生扎哈罗娃:普莱斯先生,这是你们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最后一位格格,走了伦敦LIVE | 宇宙人合体麋先生,2月21日双团「神仙组合」英国伦敦开唱Dream先生,男,清华大学硕士,公务员,月入1万+,87年,高175,云南昆明几声呼噜居然把人送走了……这年头,连睡觉都不安全听头条丨又一位大老板,走了!这位将一生献给麻风病防治事业的归侨,走了……美猴王之父走了,带走了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金铁霖老先生,一路走好!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大观科学家用脑袋扛着木头走路,走了三个月,居然解决了考古难题!101岁杨振宁老先生,身体有恙那个比董明珠更狠的女人,走了《山居续忆》:第二十章:“五七干校”留在我脑际的流光碎影(四)那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女孩,走了丢华人的脸!曝料:温哥华徐先生,为了几十块钱专坑同胞!缅怀!又一位经济与金融泰斗,走了“朔尔茨先生,最后阻止她吧……”全球先生选秀引热议,新加坡先生的造型你打几分?废了,红了,走了挪威交响诗(十一)罗弗敦群岛——极美的代名词送别!为防治麻风病倾尽心血的老人走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