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新加坡思想界、知识界、社会出现新气象
Happy New Year
新年伊始,新加坡公益界就出了四个项目,对思想、知识和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激励。
影响思想:
“我们要有怎样的未來”
励基金主办张家卫跨年演讲
未来三十年会怎么样?到哪里去找答案?
创办“十年十国”项目的张家卫教授的第一年,去了美国硅谷,科技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硅谷具备这种力量。第二年他去了英国剑桥,因为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启蒙,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2021年,张家卫去了中国成都,中国对他来说是既熟悉但又逐渐陌生的国度。他说,中国人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令人钦佩。
2022年,他去了以色列耶路撒冷。住在“上帝之城”的这100天里,张家卫探索着各个街区,跟各色各样的人聊天,晚上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里,研读以色列的历史、宗教相关书籍。
2023年1月2日,在李晓波创办的励基金安排下,张家卫带着他的思考与洞见来到新加坡,以“信仰·常识·家园”为主题,办了跨年演讲,以他一贯独特的视角,条分缕析,从以色列的复国神迹说起,回顾人类的数次重大抉择,展望即将到来的2023和未来十年。
本次讲演几乎四小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百年不遇的2022、东西方文明的博弈、中国与世界秩序、中国人的自信源泉、科技能否改变世界、中国能否产生世界级企业领袖、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式现代化的期待与焦虑、新加坡现象与亚洲价值观等等。
张家卫跨年演讲内容很丰富,我们会继续跟进报道。敬请关注。
影响社会:
佛、道、伊斯兰联合颁发度岁金
受惠人数超过1万3000人
1月7日,由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福利基金、回教传道协会及道教总会联合举办的第75届度岁金发放仪式在居士林举行。卫生部长王乙康出席首轮度岁金发放活动并在现场分发红包。
图源: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图源: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今年的度岁金受惠人数超过1万3000人,当中约5500位受惠者安排于不同时间前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领取度岁红包及新春福袋。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致辞时表示,保持身心的健康,应从饮食起居开始: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于年长者来说,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给予他们关心、关怀和爱心,就会是最佳的良药。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陈立发)
此外,居士林职员和义工将分组前往本地50家安老院,为8000余名年长人士分发红包,送上新春的祝福。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不但定期帮扶贫困人士,也对学术团体做出贡献。南洋学会是新加坡历史最久学术团体之一,南洋学会书库就设在佛教居士林。
各种学术期刊与专书有一万多册,跨越中、英、日等不同语文,欢迎学界人士前往使用。
影响知识:
陈嘉庚基金会筹到130多万新元
特设职专毕业生奖学金
1月8日,新加坡的陈嘉庚基金会通过40周年庆典晚宴,筹到130多万新元善款,用以颁发研究生奖学金以及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奖学金、主办青少年发明奖、充实先贤馆的文献资料收集等等。
陈嘉庚基金会今年特设工艺教育学院奖学金,每年颁发10份奖学金,每份6000新元,资助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继续学习。工艺教育学院类似中国的职专。
陈嘉庚基金会表示,设立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奖学金的目的,是认可不同阶层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同时宣扬陈嘉庚重视教育的精神。
本次捐款最多的是蔡天宝和美集团的和美基金,一出手就是10万新元;其次是黄志华,7万新元。
(图源:教育部长陈振声脸书)
捐款5万新元以上的包括怡和轩俱乐部主席胡财辉、新加坡福建会馆的福建基金、梁佳吉的梁苑集团、宗乡总会前会长陈奕福、新加坡福建会馆前会长陈精毅、宗乡总会副会长钟声坚等。
其他捐款人还有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新加坡中国商会会长胡进胜、同安会馆主席陈汉栋、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潘国驹等。
很多社团也给予了捐赠,包括华中董事部、华中校友会、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同安会馆、南安会馆、武吉班让福建公会、晋江会馆、怡和轩俱乐部、吾庐俱乐部、安溪会馆、新加坡济阳蔡氏公会等。
影响知识:
大法官杨氏家族捐款2000万新币
设立三个项目资助法律学习与研究
今天(1月9日)是前大法官杨邦孝逝世三周年。杨氏家族向新加坡管理大学捐赠2000万新元(约一亿人民币),资助法学院设立三个项目。
(杨邦孝。图源:SMU)
其中,1000万新元用于设立杨邦孝援助金,资助来自贫困家庭的八个法学院学生,在本科每年可获全额学费补贴。
500万新元用于设立杨邦孝研究生奖学金,每年可颁于12人,吸引年轻法学院毕业生从事法律研究。
另外500万新元用于设立杨邦孝建设研究基金,让法学院可以邀请知名法学专家和学者前来新加坡,推进战略和新兴领域的法学研究。
杨邦孝是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第二位大法官。1990年,他64岁时,接受政府邀请,出任大法官,是新加坡司法部门的最高职位,一直到2006年他80岁时才退休。
杨邦孝是李光耀在剑桥时期的同学。李光耀在自传中说:“杨邦孝的功课怎么样,我很清楚。1946年第一个学期的课我没上,于是向他借了听讲的笔记。那些笔记完整且井井有条,为我提供了清楚的课程概要。六个月后,我在第一年的法律考试中名列前茅,邦孝也一样。”
杨邦孝家族为何这么富裕,能捐出大额善款?
其实,杨邦孝在出任大法官之前,是本地银行的高管,年薪比总理还高。
李光耀曾在1976年请杨邦孝出任最高法院法官,但杨邦孝当时是华侨银行的副主席, 婉拒了这个提议。
1989年,李光耀再次游说杨邦孝出任大法官。李光耀对他说,你已经登上新加坡最大银行的最高职位,在那里付出心血只能让数千名雇员和更多股东受益。出任大法官的话,却能使执法工作追上时代,造福整个社会和新加坡的经济。如果杨邦孝答应的话,就必须先在最高法院担任法官一年,重新融入法律界,然后才能出任大法官。
当时杨邦孝在银行的年薪已是200多万新元,而法官年薪不到30万新币,即便是总理的薪水,也只有100多万。不过,在考虑了一个月之后,杨邦孝答应了李光耀。
杨氏家族本来就是新加坡本地的公益大户。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就是以杨邦孝的叔叔为名。2005年,杨潞龄基金曾捐出一亿新币给新加坡国立大学,推进医学院的发展。而促成这次捐款的关键人物,正是时任大法官的杨邦孝。
同样,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也有杨氏家族的大笔捐赠。杨潞龄基金先后给音乐学院捐赠了5000万新币,所以音乐学院以杨潞龄的小女儿杨秀桃命名。杨秀桃的姐姐杨秀云和杨邦孝,曾参加杨秀桃音乐学院的开幕庆典。
新加坡公益有悠久历史
在新加坡本地,公益与服务社会有悠久的光荣历史。
1820年,本地马来先驱奥马·阿里阿裕尼(Syed Omar Bin Ali Aljunied)捐钱建造伊斯兰教堂,三年后,1823年,他贡献了一块土地,支持建造圣安德烈座堂,是最早跨族群、跨信仰做公益的之一。
1828年,薛佛记创办了恒山亭,后来才有天福宫、新加坡福建会馆的成立,以及道南、爱同、崇福、南侨、光华诸校的建立。
1844年,陈笃生、陈金声在珍珠山合办平民医院,后来成为今天的陈笃生医院;1955年陈六使创办南洋大学;1963年,连瀛洲发起创办义安学院。1980年,连瀛洲捐赠半数家产,设立连氏基金。今天,连家第三代的连宗诚已接掌连氏基金,并兼任“亚洲慈善”Asia Philanthropy Circle主席。
李光前1952年成立李氏基金,致力公益和慈善。同年,印族慈善家比莱(P.Govindasamy Pillai)捐赠大笔资金,设立拉马克里斯南传道会,也对马来亚大学和安微尼亚山医院做出大笔捐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涵盖的范围也与时俱进,从早期的修路造桥、施医赠药、创校办学等等,大大地扩大了。例如,黄祖耀家族成立的黄氏基金除了用来帮助弱势群体、扶弱济贫之外,也致力推广华文华语及华族文化的发展,并加强社区凝聚力及促进社会联系;蔡天宝成立和美基金,致力文化与艺术、健康与保健、教育、社区与社会福利的发展;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李晓波成立励基金,致力鼓舞人心,影响生命。这些都是新时代社会服务的好例子。
服务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些人又出钱又出力。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佩。还有一些社区领袖,他们花在社区服务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比花在自身事业上的还多。
这就是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能做到这点,就达到“仁者”的境界。
见贤思齐,他们是我们崇敬的对象,也是学习的榜样。
编辑:ABC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